南宋年间,锦绣县来了个新上任的县令,名叫赵德禄。此人原本是个落魄书生,偶然间攀附上了朝中权贵,得以谋得这县令之职。他生性贪婪,一心只想中饱私囊,到任不久,便想尽办法搜刮民脂民膏。
锦绣县本是个富足之地,百姓们安居乐业。可赵德禄一来,便以各种名目征税,什么“修桥税”“护城税”“祈福税”,弄得百姓们苦不堪言。他还与当地的恶霸勾结,强占百姓的良田,将许多贫苦人家逼得家破人亡。
一日,济公云游至此。他依旧穿着那件满是补丁的破僧袍,摇着一把破蒲扇,哼着不成调的小曲,慢悠悠地走进了锦绣县。刚一进城,就看到街边有个老妇人正坐在地上哭泣,旁边围了一群人。济公好奇地凑上前去,问道:“阿弥陀佛,老施主,为何在此哭泣啊?”
老妇人抹着眼泪说:“活佛啊,我家本有几亩薄田,靠种地为生。可那赵县令和恶霸勾结,强占了我的田地,还把我儿子抓去当苦力,说是要抵税。我这孤老婆子以后可怎么活啊!”周围的人也纷纷附和,诉说着赵德禄的种种恶行。
济公听了,心中大怒,他决定要好好惩治一下这个贪心的县令。于是,他来到县衙门前,大摇大摆地走了进去。衙役们见是个疯疯癫癫的和尚,便想上前驱赶。济公却笑着说:“诸位施主,莫要动手。贫僧是来给赵县令送宝的。”
衙役们一听有宝,便赶紧进去通报赵德禄。赵德禄一听有宝可送,顿时两眼放光,连忙让济公进来。济公走进大堂,双手合十,笑眯眯地说:“赵县令,贫僧听闻您喜爱珍宝,特来献上一宝。”
赵德禄迫不及待地问:“什么宝?快拿出来看看!”济公从怀里掏出一个破布包,慢慢打开,里面竟是一颗普通的石头。赵德禄脸色一变,大怒道:“你这臭和尚,竟敢拿颗石头来戏弄本县令!来人,把他给我拉出去打二十大板!”
济公却不慌不忙地说:“赵县令,莫急莫急。这可不是普通的石头,它乃是一颗神奇的聚宝石。只要您把它放在库房里,每天夜里,它就会生出许多金银财宝来。”
赵德禄听了,半信半疑地问:“真有此事?你可不要骗本县令。”济公拍着胸脯说:“出家人不打诳语。不过,这聚宝石有个规矩,它只认心地善良、清正廉洁之人。若使用者贪心不足、作恶多端,它不但不会生出财宝,还会将使用者变成石头。”
赵德禄虽然心中有些害怕,但一想到那无数的金银财宝,还是咬了咬牙说:“好,本县令就信你一次。来人,把这聚宝石放到库房里去。”
当天夜里,赵德禄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心里一直想着那库房里的聚宝石。好不容易熬到天亮,他一大早就跑到库房,打开门一看,顿时惊呆了。只见库房里多了好多金银财宝,闪闪发光,耀得他眼睛都花了。
赵德禄欣喜若狂,从此更加贪婪了。他每天都不停地从库房里取出财宝,用来挥霍享乐,并且继续对百姓盘剥。然而,他不知道的是,随着他用掉的财宝越来越多,他的身体也在逐渐发生变化。
过了几天,赵德禄发现自己身上开始长出石头一样的硬块,而且越来越疼。他惊恐万分,这才想起济公说的话。他连忙派人四处寻找济公,终于在城外的一座破庙里找到了他。
赵德禄跪在济公面前,苦苦哀求道:“活佛,救救我吧!我知道错了,我不该这么贪婪,不该盘剥百姓。求您把那聚宝石收回去,让我变回原来的样子吧。”
济公看着赵德禄,叹了口气说:“阿弥陀佛,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你身为父母官,不思为民造福,却一心贪图钱财,残害百姓,这是你应得的报应。不过,看在你诚心悔过的份上,贫僧就给你一个机会。”
说着,济公从怀里掏出一个小瓶子,倒出一颗药丸,递给赵德禄说:“你把这药丸吃了,然后回去把强占百姓的田地都归还给他们,把多收的税款都退还给百姓,还要向百姓们赔礼道歉。若你能做到这些,你的病自然会好。”
赵德禄连忙接过药丸,吞了下去,然后磕头如捣蒜地说:“多谢活佛救命之恩,我一定照做,一定照做!”
赵德禄回到县衙后,立刻按照济公说的去做。他召集全县的百姓,当众归还了强占的田地,退还了多收的税款,还向百姓们赔礼道歉。百姓们见他真的改过自新,都纷纷原谅了他。
说来也奇怪,从那以后,赵德禄身上的硬块逐渐消失了,身体也恢复了健康。他从此洗心革面,成为了一个清正廉洁、爱民如子的好县令。而济公妙治贪心县令的故事,也在锦绣县流传开来,成为了人们口中传颂的佳话,激励着人们要克制贪欲,做一个善良正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