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宋时期,有一座古朴而宁静的灵云寺,它隐匿于深山之中,四周青山环绕,绿水潺潺,本是一片清修的净土。寺中的僧众们每日诵经礼佛,过着平和而规律的生活。
然而,不知从何时起,寺庙后山突然生长出一棵奇异的树。这棵树树干粗壮得需数人合抱,树皮呈诡异的暗紫色,上面布满了凸起的疙瘩,宛如一张布满皱纹且长满毒瘤的怪脸。树枝扭曲伸展,犹如张牙舞爪的恶魔,枝叶繁茂却透着一股阴森的气息。
起初,僧众们并未太过在意,只当是一棵罕见的奇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怪事接踵而至。每到夜深人静之时,寺中便会传来诡异的声响,似有人在低声哭泣,又似野兽的咆哮,让人毛骨悚然。而且,寺中的僧人开始接连生病,面色苍白,身体虚弱,仿佛被什么邪祟抽走了精气。
住持方丈心急如焚,他深知这棵妖树定是罪魁祸首,但却毫无办法。他带领僧众们日夜诵经祈福,希望能驱散邪祟,可情况却愈发严重。
这一日,一个疯疯癫癫的和尚来到了灵云寺。他衣衫褴褛,头发蓬乱,手里拿着一把破蒲扇,走路摇摇晃晃,嘴里还哼着不成调的小曲。寺中的小和尚们看到他这副模样,都纷纷露出嫌弃的神情,想要将他赶走。
但住持方丈却觉得这和尚不一般,他走上前去,恭敬地说道:“大师远道而来,不知有何贵干?”济公咧嘴一笑,露出两排参差不齐的牙齿,说道:“方丈莫急,贫僧听闻此寺有难,特来相助。”
住持方丈一听,心中大喜,连忙将济公请进寺中,并把妖树作祟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他。济公听完后,点了点头,说:“方丈放心,贫僧自有办法除掉这棵妖树。”
当晚,月黑风高,济公带着几个年轻力壮的僧人来到了后山。那棵妖树在黑暗中显得更加阴森恐怖,周围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一般。济公围着妖树转了几圈,然后从怀中掏出一把黄符,口中念念有词,将黄符一张张地贴在妖树的树干上。
贴完黄符后,济公又拿出破蒲扇,对着妖树用力一扇。顿时,狂风大作,妖树的树枝疯狂地摆动起来,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仿佛在痛苦地挣扎。然而,济公并不理会,他又从腰间解下一个酒葫芦,咕咚咕咚地喝了几大口酒,然后将酒喷在妖树上。
只见那妖树接触到酒后,树皮开始冒烟,发出“滋滋”的声音,还散发出一股刺鼻的恶臭。妖树似乎被激怒了,它突然伸出一条粗壮的树枝,朝着济公猛抽过来。济公灵活地一闪,躲过了攻击,然后趁机跳到树枝上,顺着树枝爬到了树上。
在树上,济公发现了一个大树洞,树洞里散发着一股浓烈的邪气。他深吸一口酒,然后朝着树洞里喷出一道火焰。只听树洞里传来一阵凄厉的惨叫,仿佛有什么东西被烧着了。
随着惨叫声的消失,妖树的树枝渐渐停止了摆动,树皮上的烟雾也慢慢消散。济公从树上跳了下来,拍了拍身上的灰尘,笑着说:“方丈,妖树已除,邪祟已散,以后寺中便可太平了。”
住持方丈和僧众们看到这一幕,都惊呆了。他们纷纷围到济公身边,感激地说道:“大师真是活菩萨,多谢大师救命之恩。”济公摆了摆手,说:“出家人本应以慈悲为怀,除魔卫道是贫僧的本分。方丈,你们日后还是要多诵经礼佛,积善行德,这样才能保寺庙长久安宁。”
说完,济公拿起破蒲扇,哼着小曲,摇摇晃晃地离开了灵云寺。而灵云寺在经历了这场劫难后,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与祥和,僧众们更加虔诚地诵经礼佛,过着平淡而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