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绍熙年间,锦绣城突发一桩离奇诡异的案子,搅得全城人心惶惶。城中有户富户人家,家主名叫赵德富,家财万贯,却为人尖酸刻薄,时常克扣家中仆人的工钱,在城里名声不佳。
这日清晨,赵德富突然在书房中口吐白沫,浑身抽搐,不一会儿便没了气息。赵家上下顿时乱作一团,赵德富的妻子李氏哭得死去活来,一边哭一边嚷着要查出凶手,为夫报仇。
就在众人忙乱之时,赵家请来的一个江湖术士王半仙出现了。这王半仙平日里就爱装神弄鬼,在城里骗些钱财。他围着赵德富的尸体转了几圈,又装模作样地掐指一算,然后煞有介事地说:“赵老爷这是中了巫蛊之术,定是有人在他身边下了诅咒,才会遭此横祸。”
李氏一听,又惊又怒,立刻下令让家丁在府中四处搜查。不一会儿,一个家丁在仆人阿福的房间里搜出了一个用稻草扎成的小人,小人身上还写着赵德富的生辰八字,并且插满了银针。
李氏见状,顿时火冒三丈,她指着阿福怒吼道:“好你个阿福,平日里我看你老实本分,没想到你竟如此狠毒,用这种恶毒的手段害我夫君。来人,把他给我绑起来,送到官府去!”
阿福吓得脸色苍白,连忙跪地求饶:“夫人,这小人不是我扎的,我根本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啊!我在赵家这么多年,一直兢兢业业,怎么会害老爷呢?”但李氏哪里肯听他的解释,执意让家丁将阿福绑了起来,送到了县衙。
县令是个昏庸无能之辈,平日里就爱收受贿赂,草菅人命。他听了李氏的哭诉和王半仙的证词,根本不调查取证,就判定阿福犯有谋杀之罪,要将他秋后问斩。
阿福在狱中悲愤交加,他想起自己家中还有年迈的父母需要照顾,自己却蒙受这不白之冤,不禁泪如雨下。就在他绝望之时,一个疯疯癫癫的和尚来到了狱中。这和尚正是济公。
济公笑嘻嘻地看着阿福,说:“小娃娃,莫要伤心,贫僧知道你是冤枉的,一定会救你出去。”阿福听了,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他连忙跪在地上,给济公磕头,说:“大师,求求您救救我吧,我真的是被冤枉的。”
济公扶起阿福,说:“你且放心,贫僧自有办法。你先跟我说说,这赵家平日里可有什么与你结怨之人?”阿福想了想,说:“赵老爷为人刻薄,平日里得罪了不少人,但要说与我结怨的,好像只有账房先生张文。他经常克扣我的工钱,我找他理论过几次,他便对我怀恨在心。”
济公听了,点了点头,说:“好,贫僧知道了。你且在狱中耐心等待,贫僧去去就来。”说罢,济公便离开了监狱。
济公来到赵家,此时赵家正在为赵德富办理丧事,一片哀伤的气氛。济公大摇大摆地走进赵家,嘴里还哼着小曲。王半仙看到济公这副模样,心中十分厌恶,他走上前去,大声喝道:“你这疯和尚,来我赵家干什么?还不快滚出去!”
济公却不慌不忙地说:“王半仙,贫僧今日是来揭穿你的骗局的。”王半仙听了,心中一惊,但表面上却强装镇定地说:“你这疯和尚,胡说什么?我有什么骗局?”
济公笑着说:“你与那账房先生张文勾结在一起,为了谋取赵家的财产,故意编造出赵老爷中了巫蛊之术的谎言,又趁阿福不注意,将那扎满银针的小人放在他的房间里,嫁祸给他。你以为你的计划天衣无缝,却逃不过贫僧的眼睛。”
王半仙听了,脸色变得十分难看,但他仍然嘴硬地说:“你这疯和尚,血口喷人!你有什么证据?”济公说:“证据自然是有。你且跟我来。”
济公带着王半仙和赵家众人来到了张文的房间。济公在房间里四处寻找,不一会儿,他在一个柜子里找到了一个账本。济公将账本递给李氏,说:“夫人,你且看看这账本。”
李氏接过账本,翻开一看,只见上面详细记录了张文贪污赵家钱财的收入情况。并且还有收买王半仙的支出记录。李氏气得浑身发抖,她指着张文和王半仙骂道:“你们这两个狼心狗肺的东西,竟敢谋害我夫君,贪污我赵家的钱财。来人,把他们给我绑起来!”
原来,济公早就怀疑另有真凶。他先让阿福在狱中说出可疑对象,然后来找证据,揭露他们的罪行。
张文和王半仙见事情败露,连忙跪地求饶。但李氏不肯放过他们,她将他们送到了官府。县令得知真相后,也觉得自己之前判案太过草率,他释放了阿福,并对张文和王半仙进行了严厉的惩处。
阿福出狱后,对济公感激不尽。他邀请济公到家中做客,要好好报答他。济公却笑着说:“小娃娃,不必客气。贫僧云游四方,只为惩恶扬善,救苦救难。你以后要好好做人,不要再被人欺负了。”说罢,济公拿起破蒲扇,哼着小曲,继续他的云游之旅,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