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宋时期,江南有一座风景秀丽却时常遭受旱涝灾害的小镇。镇上的百姓大多以耕种为生,日子本就过得紧巴巴的,遇上灾年,更是食不果腹。好在镇里有个米铺,老板叫王大福,平日里大家都会去他那儿买米度日。
这王大福表面看上去忠厚老实,实则内心贪婪又黑心。每逢灾年,别的米商都会适当降低米价,以帮助百姓度过难关,可他却趁机抬高米价,大发灾难财。百姓们敢怒不敢言,只能默默忍受他的盘剥。
这一年,小镇又遭遇了严重的旱灾,田里的庄稼颗粒无收,百姓们断了粮,纷纷涌向王大福的米铺。王大福看到这情景,心中暗喜,觉得发财的机会又来了。他立刻在米铺门口贴出告示:米价上涨三倍,且每人限购三升。
百姓们看到告示,顿时炸开了锅。一位老大爷气得浑身发抖,指着王大福的鼻子骂道:“王大福,你这黑心肠的家伙,趁火打劫,就不怕遭报应吗?”
王大福却冷笑一声,说:“我开米铺是做买卖的,又不是做慈善的。没米就别在这儿嚷嚷,赶紧走,别耽误我做生意!”
就在百姓们绝望无助的时候,灵隐寺的济公和尚摇摇晃晃地来到了小镇。他依旧穿着那件破旧的僧袍,手持一把破蒲扇,嘴里哼着小曲,疯疯癫癫的模样引得路人纷纷侧目。
济公听到百姓们的哭诉和王大福的恶行后,心中十分愤怒。他决定要好好教训一下这个黑心的米商,让百姓们能够买到平价米。
第二天一大早,济公来到王大福的米铺前。他围着米铺转了几圈,然后突然坐在地上,大声喊道:“卖米啦,卖米啦,上等的好米,便宜卖啦!”
王大福听到济公的喊声,从米铺里走了出来,看到济公那副穷酸样,不屑地说:“你这疯和尚,捣什么乱?我这里才是正经卖米的地方,你赶紧走,别影响我做生意!”
济公却不慌不忙地说:“王老板,你别着急赶我走。我这米可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又香又好吃,而且价格比你便宜一半,百姓们肯定会买我的米。”
王大福听了,哈哈大笑起来:“你这疯和尚,就会说疯话。米怎么会从天上掉下来?你少在这儿骗人!”
济公说:“你不信?那我变给你看。”说着,他从怀里掏出一个破布袋,口中念念有词,然后对着天空一抛。只见那破布袋在空中越来越大,不一会儿,就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口袋,有房子那么大。
紧接着,从口袋里纷纷扬扬地落下许多大米,如同雪花一般,不一会儿,地上就堆起了一座小山似的米堆。
百姓们看到这神奇的一幕,都惊呆了。他们纷纷围了过来,对着济公欢呼起来:“济公活佛,您真是我们的救星啊!”
王大福也被眼前的景象吓得目瞪口呆。他心想:这疯和尚不知道使了什么妖法,要是百姓们都去买他的米,我这生意可就做不成了。于是,他眼珠一转,计上心来。
王大福走到济公面前,假惺惺地说:“济公大师,您这米卖得这么便宜,肯定是亏本的。不如这样,我把您的米都买下来,您也不用在这儿辛苦卖米了。”
济公早就看穿了王大福的心思,笑着说:“王老板,你既然这么有诚意,那我就把米卖给你。不过,我有一个条件。”
王大福忙问:“什么条件?您快说。”
济公说:“你必须平价把这些米卖给百姓,而且以后不能趁灾抬高米价,要做一个良心商人。”
王大福为了得到这些米,只好点头答应:“好,我答应您。”
济公满意地点了点头,说:“那好,你把钱准备好,我把米称给你。”
王大福赶紧让人去取钱,自己则在一旁监督称米,装袋。可当忙乎半天,买下济公的米后。突然发现,装米的袋子,一下子全瘪了,里面什么也没有。
王大福又惊又怒,问济公道:“这是怎么回事?你使的什么妖法?”
济公笑着说:“王老板,这不是妖法,而是天意。你若不打歪主意,是得不到这些米的。你还是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吧,为什么老天爷都要惩罚你。”
王大福听了,羞愧地低下了头。他知道自己这次是彻底输了,只好向济公和百姓们道歉,并承诺以后一定会诚信经营,不再抬高米价。
从那以后,王大福真的改过自新了。他的米铺生意越来越好,百姓们也都对他刮目相看。而济公智斗黑心米商的故事,也在小镇上流传开来,成为了人们口中惩恶扬善、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