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宋时期,有一座繁华却又暗藏腐朽的城镇——清平镇。镇上新来了个知县,名叫钱如命。此人贪婪成性,上任没多久,就想着法子搜刮民脂民膏。他设立了各种苛捐杂税,什么“开门税”“闭户税”,甚至连百姓家养的鸡鸭下蛋都要收“蛋税”,把百姓们折磨得苦不堪言。
镇上有个卖豆腐的老张头,为人老实本分。一家老小全靠他卖豆腐的微薄收入维持生计。可钱如命却盯上了他,硬说老张头的豆腐摊占用了街道,要他每月缴纳十两银子的“摊位费”。十两银子对于老张头来说,简直就是天文数字,他根本拿不出来。钱如命便威胁说,要是拿不出钱,就把他的豆腐摊砸了,人抓去坐牢。
老张头愁得整日以泪洗面,一家人生活陷入了绝境。就在他感到绝望的时候,镇上来了一位疯疯癫癫的和尚——济公。济公穿着破衣烂衫,手持一把破蒲扇,嘴里哼着小曲,在镇上四处闲逛。他看到百姓们一个个愁眉苦脸,便打听起了缘由。当得知钱如命的恶行后,济公决定要好好惩治一下这个贪官。
一天,钱如命正在县衙里大摆筵席,宴请城里的富商们,商量着如何进一步压榨百姓。济公摇着蒲扇,大摇大摆地走进了县衙。守门的衙役想要阻拦,却被济公用蒲扇轻轻一扇,就摔倒在地。济公径直走到钱如命面前,笑着说:“钱大人,今日你这筵席可缺了一道好菜啊。”
钱如命见是个疯和尚,不耐烦地说:“哪来的疯和尚,敢闯我的县衙!我这筵席上的菜都是山珍海味,哪会缺菜,你赶紧给我滚出去!”济公却不恼,依旧笑着说:“大人,我这道菜可是世间罕见,保证你吃了还想吃。”钱如命有些好奇,问道:“哦?是什么菜?”济公神秘兮兮地说:“此菜名为‘清廉豆腐’,是用清廉之水、正直之豆制成,吃了能让人清正廉洁,不再贪财。”
钱如命听了,哈哈大笑起来:“疯和尚,你在胡说八道什么!这世上哪有什么‘清廉豆腐’,我看你是疯得厉害了。”济公不紧不慢地说:“大人若是不信,不妨让我现场做来给你尝尝。”钱如命心想,看看这疯和尚能耍出什么花样,便答应了。
济公让衙役们找来一口大锅和一些豆子,又在县衙的井里打了一桶水。他先把豆子放进锅里,加水开始煮。煮着煮着,锅里突然冒出一股刺鼻的臭味,钱如命和富商们都捂住了鼻子,皱起了眉头。钱如命生气地说:“疯和尚,你这做的是什么鬼东西,这么臭!”
济公笑着说:“大人莫急,这‘清廉豆腐’制作过程就是如此。这臭味是因为大人你平日里贪污受贿太多,身上沾满了铜臭味,所以这豆腐才会发出臭味来。”钱如命听了,又气又恼,正要发作,济公却接着说:“大人,只要你能把贪污的钱财都归还给百姓,这臭味自然就会消失,豆腐也会变得香甜可口。”
钱如命哪里肯轻易放弃自己的财路,他恼羞成怒地说:“你这疯和尚,竟敢在这里妖言惑众,来人,把他给我抓起来!”衙役们一拥而上,想要抓住济公。可济公却像泥鳅一样滑溜,他们在县衙里追得气喘吁吁,却连济公的衣角都没碰到。
就在这时,县衙外突然传来一阵喧闹声。原来是百姓们听说了济公在县衙里惩治钱如命的事情,纷纷赶来声援。他们手里拿着锄头、扁担,大声呼喊着:“还我们公道,严惩贪官!”钱如命见势不妙,吓得脸色苍白。
济公趁机对钱如命说:“大人,你看百姓们的怒火已经被你点燃了。你要是现在还不悔改,恐怕这县衙都保不住你的性命。”钱如命看着外面愤怒的百姓,知道自己大势已去,只好跪在地上,向济公和百姓们求饶:“我错了我错了,我把贪污的钱财都还给大家,以后再也不敢贪污了。”
济公笑着说:“大人能迷途知返,也算是好事。希望你以后能真正做一个清正廉洁的好官。”钱如命连连点头称是。随后,他让人把贪污的钱财都搬了出来,归还给了百姓。百姓们拿到钱后,都欢呼起来,对济公感激不已。
从那以后,钱如命果然收敛了许多,不敢再贪污受贿了。清平镇又恢复了往日的安宁与祥和,而济公惩治贪官的故事,也在镇上传颂开来,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美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