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群山环绕之处,有一座宁静秀美的山庄,名为翠云山庄。山庄里绿树成荫,繁花似锦,清澈的溪流潺潺而过,宛如世外桃源一般。庄主姓林,为人忠厚善良,对待庄客如同家人,山庄上下一片和睦。
然而,平静的日子在一位神秘访客到来后被彻底打破。这日,山庄来了一位身着华贵道袍的道士,他自称云游至此,见山庄灵气汇聚,是个风水宝地,便想借住几日。林庄主生性热情好客,欣然应允,还为道士安排了上好的住处,每日好酒好菜招待。
可自那道士住进山庄后,怪事便接踵而至。先是庄客们开始莫名地感到头晕目眩、浑身乏力,接着,不少人出现了幻觉,有的看到恐怖的鬼怪张牙舞爪地向自己扑来,有的则看到亲人朋友变成了狰狞的恶魔。一时间,山庄里人心惶惶,大家都被恐惧笼罩着。
林庄主心急如焚,他四处寻医问药,请来了不少郎中,但郎中们看了庄客们的病症后,都纷纷摇头,表示从未见过如此奇怪的病症,无从下手治疗。
就在林庄主一筹莫展之时,济公摇着那把破蒲扇,哼着小曲,大摇大摆地走进了翠云山庄。他依旧是那副疯疯癫癫的模样,破僧袍脏兮兮的,头发乱得像鸡窝,脚上的草鞋也快磨破了。
林庄主看到济公,虽然心中怀疑这疯和尚能否有办法,但此时也顾不上许多了,连忙上前将山庄发生的怪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济公。
济公听后,眼睛微微眯起,笑着说:“庄主莫急,贫僧先去看看庄客们的病症。”
说罢,济公在林庄主的带领下,挨个查看庄客们的病情。他时而摸摸庄客的额头,时而搭搭他们的脉搏,嘴里还念念有词。看完后,济公若有所思地说:“庄主,这病症并非寻常疾病,而是有人施了幻蛊之术。”
林庄主听了,大吃一惊,问道:“大师,何为幻蛊之术?又是何人所为呢?”
济公说:“幻蛊之术是一种邪术,施术者通过在食物、饮水或空气中散布蛊毒,让人产生幻觉,精神错乱。至于何人所为,贫僧心中已有几分猜测,庄主不妨先带我去见见那位道士。”
林庄主带着济公来到了道士的住处。那道士看到济公,眼中闪过一丝慌乱,但很快又恢复了镇定,他冷笑一声说:“哪来的疯和尚,竟敢闯入我的住处。”
济公笑着说:“你这道士,表面上道貌岸然,实则心怀不轨。你在山庄施幻蛊之术,害得庄客们饱受折磨,还不快快住手。”
道士听了,脸色一变,怒喝道:“疯和尚,你少在这里血口喷人,你有何证据?”
济公不慌不忙地说:“证据自然是有。你若心中无愧,就让我们搜查你的房间。”
道士犹豫了一下,但最终还是硬着头皮说:“搜就搜,我倒要看看你们能搜出什么。”
济公和林庄主带着几个庄客在道士的房间里仔细搜查起来。不一会儿,一个庄客在一个暗格中发现了一个小箱子,打开一看,里面装着一些黑色的粉末和几只奇怪的虫子。
济公拿起盒子,笑着说:“这就是证据,这些黑色粉末便是蛊毒,这些虫子则是用来传播蛊毒的蛊虫。你还有何话说?”
道士见事情败露,恼羞成怒,他大喝一声,施展法术向济公攻来。只见他双手一挥,一道道黑色的光芒向济公射去。
济公却不慌不忙,他轻轻一闪,躲过了黑色光芒的攻击。然后拿起手中的破蒲扇,口中念念有词,向道士扇去。刹那间,一股强大的气流从蒲扇中涌出,将道士吹得东倒西歪。
道士见不是济公的对手,便想逃跑。他化作一道黑影,向窗外飞去。济公早有防备,他甩手丢出一只葫芦,化为一道金光射向黑影,将道士从空中击落。
道士摔倒在地上,口中吐出一口鲜血。济公走上前去,说:“你这道士,不专心修道,却用邪术害人。今日贫僧便要替天行道,除去你这个祸害。”
说罢,济公施展法术,解除了庄客们身上的幻蛊。不一会儿,庄客们的头晕目眩、浑身乏力等症状渐渐消失,幻觉也不见了。大家都对济公感激不已,纷纷围上来,向他道谢。
林庄主更是激动得热泪盈眶。他命人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酒席,要好好感谢济公。济公却笑着说:“庄主不必客气,贫僧云游四方,就是为了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如今山庄已无事,贫僧也该继续上路了。”
说完,济公摇着那把破蒲扇,哼着小曲,大摇大摆地离开了翠云山庄。而翠云山庄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与祥和,庄客们依旧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