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县城中,桓罴命人送走王凝之的使者,自己则看着案上的书信发愁。
他是桓家的旁支,一直在荆州为将,此次过来接手湖县的这支荆州军,桓冲给他的指令,是可以听王凝之的调遣,但要保持荆州军的独立性。
一言以蔽之,他们是来协同作战的,可不是王凝之的下属。
桓罴叹了口气,这个尺度有点难把握。
比如眼下,王凝之直接派人过来召见他,他是去还是不去?去了之后,王凝之给他下作战指令,他是听还是不听?
桓罴不是桓石虔,他没什么自己的想法,所以夹在中间,有些头疼。
不过再不情愿,他还是磨磨蹭蹭地动身,跟在使者后面,前往弘农。
王凝之很客气地接待了他,“久闻桓都护骁勇善战,足智多谋,知道由你代替镇恶领军,我这才放心。”
听对方这么说,桓罴只得谦虚道:“王公谬赞了,不知召我前来,所为何事?”
王凝之先将安邑和闻喜的情况简单介绍了下,又道:“秦军将注意力放在进攻上,后方空虚,所以我想联合都护,一同进攻蒲阪。”
桓罴下意识地拒绝道:“可我还需防守潼关方向的秦军,恐怕调不出太多兵力。”
“所以才需要合兵,”王凝之笑道:“我打算抽调陕城和弘农等地的驻军,再加上刘袭的水军,约莫能凑到两万人,都护手上有三万人,可拨出两万,随我一起进攻蒲阪。”
怕什么来什么,桓罴得到命令,不能将荆州军的指挥权交出,所以面露为难之色。
王凝之猜到对方的心思,但装作不知,问道:“都护有什么顾虑,不妨直言。”
“说出来不怕王公笑话,”桓罴硬着头皮解释道:“荆州军士卒素来桀骜难驯,恐怕会冲撞王公,贻误了战机。”
王凝之笑道:“都护谦虚了,普天之下,谁不知道荆州军纪律严明,能征善战。”
桓罴第一次觉得不想要这种赞誉,犹豫了下,说道:“那我与王公同去。”
王凝之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原来都护是不放心我来指挥荆州军,那这样如何,我率一万人留守湖县,都护带着荆州军,我再拨给你一万人,你去攻打蒲阪。”
被人当面道破小心思,桓罴有些难堪,对桓冲交给自己的这趟差使很是不满,没有立刻回话。
王凝之笑道:“都护不必介怀,大家都是为了收复失地而来,谁领军不都一样。”
桓罴点点头,只得答应下来。
王凝之当即喊来刘袭,让他领一万人,听从桓罴的调遣,一起去攻打蒲阪。
刘袭拱手称是,“两日后备齐,前往湖县听令。”
桓罴不知该高兴,还是不高兴,勉强应承了两句,便以军务在身为由,告辞离开了。
刘袭送他离开,回来说道:“桓家真是不知所谓,都什么时候了,还想着算计这些。”
王凝之笑道:“这也不能全怪桓幼子,桓家这次失去桓朗子不说,还一口气没了江州和豫州,只剩荆州一州之地,他可不得紧张一些。”
刘袭摇摇头,“不痛快,他要么不派兵,派了就听指挥,如此扭捏,两头不落好。”
“好了,别在意这些,”王凝之吩咐道:“你们加起来有四万人,攻城不是问题,但注意提防对方的援军,派斥候前往北边的龙门和东边的解县打探,小心被偷袭。”
刘袭答应道:“王公放心,我会将战船停在蒲津渡和风陵渡,随时可以接应。”
王凝之见他行事周全,十分满意,让他下去准备。
两日后,王凝之和刘袭一起,率军前往湖县。
桓罴已将最新的情报差人送回南郡,但还没收到回复,只得放下心事,带着三万荆州军和刘袭的一万人渡河,前往风陵渡,然后走陆路进攻蒲阪。
王凝之则带着一万人留守湖县,盯防潼关方向。
闻喜这边,邓羌和吕光刚刚包围了整座城池,准备一边攻打,一边等着晋军的援军前来。
可行动才进行了几日,闻喜城纹丝不动,后方就传来晋军攻打蒲阪的消息。
邓羌看向吕光,看看他还有何话说。
吕光不愿放弃,因为撤军就意味着被晋人牵着鼻子走。
“现在就是比拼耐心的时候,蒲阪危险,闻喜也是一样,谁退谁就输了。”
邓羌无所谓道:“可以先听你的,不过这事得报给长安,最好是能增兵,那就万无一失了。”
他们有蒲津和龙门两个渡口在手上,就算蒲阪有失,还可以走龙门撤回,所以眼下的形势并不危急。
双方又如此僵持了一段时间,秦军攻打闻喜,晋军攻打蒲阪,都未能拿下,但也都没有派出援军。
王凝之坐镇湖县,每日里谢玄、刘牢之和刘袭的消息不断。
一切都在他的意料之中,比拼消耗就是这样了,谁也一口吃不下谁。
双方各自仍留有后手,刘牢之驻军在绛县,而苻融就在蒲阪对岸,随时可以打破僵局。
王凝之正在思考下一步该如何行动,幽州的沈劲差人传来紧急军报,燕军突袭上谷郡,包围了新建不久的大宁城。
沈劲在信中专门提到,大宁县县令郭敬率领城中守军和百姓据城而守,打退了燕军的第一轮进攻。
燕军由太子慕容令统率,正在打造攻城机械,准备再次发起攻击,沈劲已经领军出发,前往救援,但不知是否能赶上。
王凝之懊恼地捶了一下几案,他早该想到的,燕军不可能一直在平阳看热闹。
大宁。
与其说这是一座县城,不如说是一个大型的坞堡。
王凝之将归顺他的草原部落收留在这里,所以最初的大宁,只是一个避难所和提供物资交易的地方,郭敬去了之后,才开始征集人手修筑城池。
因为游牧民族居无定所的特性,大宁的常驻人口并不多,除了两千驻军,就是前来交易的牧民和汉人商贩,城池不用很大,主要是考虑安全问题。
于是在战乱中衍生的坞堡,便成了郭敬的最佳选择。
正因为这个选择,他现在还能活着,并透过坞堡上预留的射箭口,看着外面密密麻麻的燕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