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南门外,鸿胪寺的官员正在抓紧布置,准备迎接倭国和林邑国的使者。
因为两国使臣赶到洛阳的时间差不多,鸿胪寺的人为了方便,在王徽之的授意下,协调了陪同使臣的地方官员,让他们同一天抵达南门。
不过王徽之并没有到场,两个遥远的小国,他完全没有兴趣,一觉睡到自然醒后,晃悠悠地走出屋子。
院中的冷清让他有些不适应,他对过来的管事问道:“那些番人呢,怎么今日没见着?”
每日一睡醒,新罗和百济的使臣便在外面候着,他都已经习惯了。
管事说道:“那些人一早便来过了,说是今日有他国使臣到京城,他们要去看热闹。”
王徽之不屑道:“番人就是没见过世面,这与他们何干,也值得巴巴地凑过去。”
他完全没把这事放在心上,自顾自去书院里打发时间了。
城南的原野上,刘桃棒一行的车马排着长长的队伍,率先出现在鸿胪寺官员的视野里。
等候的众人赶紧忙活起来,虽说大家都不怎么看得上这些番邦使臣,但礼不可废,该走的流程还是不可少的。
临近南门时,刘桃棒等人按鸿胪寺官员的要求,先到一旁等候。
倭国使者则上前,与鸿胪寺官员见面,介绍身份,送上献给天子的礼物和清单。
至于国书,得到觐见天子的时候再呈上。
倭国与中国不来往已久,所以使臣只是略微说几句汉话,双方在通译的帮助下,费力地进行交流。
就在此时,一阵古怪的歌声传来。
“……蒿里谁家地?聚敛魂魄无贤愚……”
声音凄凉,还伴随着一声声响铃。
众人循声看去,只见两辆没有棚的牛车缓缓而来,车中人一唱一和,摇头晃脑,不时还晃动一下手中的大铃。
鸿胪寺的官员略显尴尬,对着倭国人笑了下,准备上前拦下这两辆坏事的牛车。
“……鬼伯一何相催促?人命不得少踟蹰……”
牛车的主人唱得抑扬顿挫,陶醉其中,渐渐靠近。
众人这才看清,原来是新罗和百济两国的使臣。
他们和倭国素有来往,且不是很对付,所以决定拿出最近在洛阳学到的新本事,过来显摆一番,找回面子。
鸿胪寺官员认识来人,暗暗叫苦,摊上一个不着调的鸿胪寺卿就已经够倒霉,还将两国的使臣还被带坏了。
倭国的使臣也勉强认出了这两个打过交道的使臣,不明所以,问道:“他们这是在做什么?”
鸿胪寺官员咳嗽两声,一时不知该怎么回答。
围观的百姓却早就笑成一团,显然,这段滑稽的模仿秀他们是看明白了。
新罗和百济的使臣停下牛车,对视了一眼,百姓们的大笑给了他们信心,觉得自己学得还不错,得到了本地人的认可。
二人下了车,来到倭国使臣面前,一脸得意地看着他。
倭国使臣还没搞清楚状况,伸出手上下比划了一下,疑惑道:“你们这是?”
两人连服装都换上了时下流行的褒衣博带,大袖抖动之间,一股浓香扑面而来,这下咳嗽的人更多了。
“哦,你不懂,这就是名士的礼节,我们特意来欢迎你的。”
倭国使臣看着不伦不类的两人,又看着两人身后的牛车,想到方才那凄凉的歌声,虽然没听懂词,但怎么看都不像是欢迎的样子。
再结合两人一脸得意的表情和三国之间不怎么友好的关系,倭国使臣转身看向鸿胪寺卿,问道:“他们是在嘲笑我,对吗?”
鸿胪寺官员尴尬地捋了捋长须,“倒也不是嘲笑,坐牛车、唱挽歌确实是在名士之间流行,只是我们一般不用这个表示欢迎。”
这是肯定的,毕竟挽歌一般是送往,而不是迎来。
他正解释着,那两人又仰起脖子,卖力地学了几声驴叫。
倭国是没有驴的,所以倭国使臣又懵了,问道:“这又是什么意思?”
新罗使臣笑着解释道:“这是模仿一种动物的叫声,你没见过,肯定不知道的,怎么样,是不是音律齐全,优美动听?”
倭国使臣这下认定二人是来羞辱他的,怒哼一声。
鸿胪寺卿不想再看两个活宝表演了,打圆场道:“馆驿已经准备好了,使臣请入城。”
倭国使臣有气也不敢往中国官员身上撒,暂且放过此事,说道:“多谢了。”
正要入城,远处又传来动静,林邑国的使臣到了。
倭国人见状,也不急着入城了,退到一边看热闹。
相较于依赖天朝保护的新罗、百济,和想向天朝学习的倭国,林邑国遣使的目的就不一样了。
他们和相邻的交州摩擦不断,时有交手,这次过来,是想探探新朝新天子的态度。
鸿胪寺官员见林邑使臣都到了,也不好催促那三国的使臣离开,只得暂时放下,领着众人再次上前迎接。
说起来林邑和大周有一点是一样的,那就是尚黑。
一身黑衣打扮的林邑使者上前,与鸿胪寺官员互相行礼,呈上礼物。
如果王凝之在此,肯定会发现他们诚意不足,居然没有带大象过来。
但鸿胪寺官员并不在意,收下装有礼物的马车后,便准备带着大家入城。
就在此时,百济使臣似乎觉得意犹未尽,又对着林邑使臣来了几声驴叫。
众人的脚步顿时停了下来,林邑使臣猛地一转身,恶狠狠地盯着百济使臣,喝道:“你是在挑衅我吗?”
通译不知道该不该翻译这话,看向鸿胪寺官员。
鸿胪寺官员欲哭无泪,只想早点结束,各回各家,于是说和道:“不是,他这是表示欢迎,清啸你知道吧,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
林邑国的使臣却没有被糊弄过去,高声道:“我看不像,他这分明是在模仿什么动物的叫声,此人也是你们朝廷的官员吗?”
鸿胪寺的人很无奈,无厘头撞上了耍横的,简直没法说理。
“不是,他是百济国的使臣,和尊使一样,来参加太子殿下大婚的。”
林邑国使臣不屑道:“弹丸小国,仰仗他人鼻息,也敢戏弄于我,让他给我道歉。”
这话一出,现场众人的表情可就精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