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 和牛三吃
迈巴赫驶入比弗利山庄的林荫道时,阳光正透过棕榈叶的缝隙,在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唐·本杰明看着窗外掠过的铁艺围栏,突然让汤姆在路口掉头:“先回家。”
“不去枪械店了吗,老板?”汤姆透过后视镜看向他。
“下午再去,现在回去陪米歇尔吃午饭。”唐·本杰明靠在椅背上,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西装内袋里的钢笔——那是安德烈刚才塞给他的,说是巴拿马律师的联系方式,笔身刻着一行细密的西班牙语,翻译过来是“黑暗中的火焰”,倒和黑火集团的名字莫名契合。
别墅的大门缓缓打开,米歇尔的红色保时捷停在车库门口,显然她没出门。唐·本杰明走进客厅时,果然看到她蜷在沙发里,抱着抱枕看电视剧,屏幕上正播放着狗血的家庭伦理剧,女主角哭得梨花带雨。
“这么投入?”他走过去,从身后环住她的腰,下巴抵在她发顶,闻到一股淡淡的栀子花香水味。
米歇尔吓了一跳,回头看到是他,拍了拍胸口:“你走路没声音的?”她往旁边挪了挪,让出半个沙发,“快来看,这个女的老公出轨了,她居然还帮着隐瞒,气死我了。”
唐·本杰明扫了眼屏幕,女主角正拿着离婚协议哭哭啼啼,忍不住失笑:“这种剧情你也信?”
“不是信不信,是看着解气。”米歇尔抓起一颗草莓塞进他嘴里,“等会儿看她怎么报复那个渣男。”
唐·本杰明嚼着草莓,甜味在舌尖散开,却压不住心底的思绪——马克迪的电话随时可能打来,赫斯特的晚餐还等着应对,维克托·布特的身份资料需要跟进……他拍了拍米歇尔的膝盖:“我去书房待会儿,吃饭叫我。”
米歇尔挥了挥手,眼睛又黏回屏幕上。
书房的胡桃木书架顶天立地,从地板一直延伸到吊顶,摆满了精装书籍。唐·本杰明的指尖划过书脊,从《孙子兵法》的线装本,到《能源战争》的英文版,再到几本封面磨损的古籍,最终停在一个烫金隶书的函套前——那是他去年从伦敦拍卖行拍下的孤本,南宋刻本《武经总要》,据说原属乾隆御书房,书页边缘还留着淡淡的朱砂批注。
他抽出函套里的线装书,泛黄的宣纸带着陈年的墨香,纸页间夹着一张褪色的书签,上面用小楷写着“同治三年春月阅于养心殿”。翻开卷三,“火攻”篇的字迹力透纸背,墨迹虽有晕染,却依旧能看清笔锋的转折:
“凡火攻有五:一曰火人,二曰火积,三曰火辎,四曰火库,五曰火队。行火必有因,烟火必素具。发火有时,起火有日。时者,天之燥也;日者,月在箕、壁、翼、轸也。凡此四宿者,风起之日也……”
唐·本杰明的指尖拂过“火积”二字,这两个字的朱砂批注格外浓重,像是被反复圈点过——“积者,敌之粮草也。焚其积,则敌不战自溃。今之所谓‘能源’,亦如古之粮草,得之者强,失之者亡。”
他忽然想起能源联盟的协议,15%的管理费何尝不是另一种“火积”?用规则困住那些外资企业的粮草,让他们不得不依附联盟,与古人的火攻之术,竟有异曲同工之妙。再往下翻,“用间”篇的字迹更显苍劲:
“故用间有五:有因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五间俱起,莫知其道,是谓神纪,人君之宝也。因间者,因其乡人而用之……”
“因间”二字旁,有行小字批注:“今之外资,亦如古之乡人,可利而诱之,可威而胁之,使其为我所用。”唐·本杰明合上书,墨香在鼻尖萦绕——古人的智慧果然穿透时空,无论是冷兵器时代的战争,还是现代的能源博弈,核心都是“人心”与“利益”。
书房的门被轻轻推开,艾娃探进头来:“先生,午餐准备好了。”
“知道了。”唐·本杰明将《武经总要》放回书架,特意调整了角度,让它与旁边的《孙子兵法》对齐——这两本书,总能在他困惑时,给出最朴素的答案。
下楼时,餐厅的长桌上已经摆满了餐具,水晶吊灯的光芒在银质餐盘上反射出璀璨的光。米歇尔正坐在主位,拿着手机对着餐桌拍照,看到他下来,立刻举着手机炫耀:“你看厨师的手艺,简直是艺术品。”
唐·本杰明走近才发现,今天的主菜是和牛,厨师竟做了三种截然不同的做法,摆放在一个巨大的白瓷盘里,周围用芦笋和小番茄做了点缀,像件精心设计的摆盘艺术品。
“王师傅说这是他新研究的菜式。”米歇尔拿起刀叉,眼睛亮晶晶的,“快尝尝,专门聘请个总厨就是不错。”
最左边的和牛是西式炭烤,选用的是A5级雪花和牛的眼肉部分,烤得外焦里嫩,表面刷着黑松露酱汁,切开时粉色的肉汁缓缓渗出,脂肪在高温下融化成琥珀色的油花,与松露的香气混合在一起,形成一种醇厚的奶香。唐·本杰明叉起一块送入口中,肉质入口即化,脂肪的丰腴与松露的泥土气息在舌尖交织,几乎不用咀嚼就化作满口鲜香。
“这是用备长炭烤的,温度控制在200度,刚好让脂肪融化却不破坏肉的纤维。”厨师王师傅站在一旁,恭敬地介绍,“酱汁是用勃艮第红酒熬的,加了点黑胡椒提味。”
中间的和牛是日式寿喜烧风格,选用的是牛五花,切成薄如蝉翼的片状,在特制的铸铁锅里用黄油煎至半熟,再裹上生蛋液。蛋液的滑嫩包裹着和牛的油脂,入口先是蛋液的清甜,紧接着是牛肉的醇厚,最后在舌尖留下一丝淡淡的昆布高汤味。米歇尔吃得眼睛都眯了起来:“这个蛋是伊势丹买的无菌蛋,特别香。”
最右边的一道,竟是中式的红烧做法。选用的是牛肋条,切成大块,用冰糖炒出糖色,加绍兴黄酒和八角焖煮了三个小时,肉质呈现出诱人的酱红色,酱汁浓稠得刚好挂在肉上,旁边还配着几块用同样酱汁卤制的萝卜。唐·本杰明夹起一块,牙齿刚碰到肉,纤维就顺着纹理散开,酱汁的甜咸中带着一丝黄酒的醇厚,完全没有西式做法的油腻,反而有种家常的温暖。
“这道是按淮扬菜的红烧技法做的。”王师傅解释道,“先用冰水浸泡去血水,再用砂锅慢炖,让酱汁慢慢渗进肉里,萝卜吸了肉汁,比牛肉还好吃。”
除了和牛,餐桌上还有几道配菜,每道都精致得像艺术品:
- 一道是冰镇龙虾沙拉,波士顿龙虾的肉被拆成小块,拌着牛油果和芒果,淋上柠檬汁和橄榄油,清爽的酸甜刚好中和和牛的油腻,龙虾肉的弹嫩与水果的多汁形成鲜明对比。
- 另一道是松露烩饭,意大利米煮得软硬适中,每粒米都吸饱了帕玛森芝士和松露的香气,上面撒着现刨的黑松露碎,香气浓郁得几乎要溢出来,米歇尔舀了一勺,满足地叹了口气。
- 还有一道清炒时蔬,芦笋、荷兰豆和彩椒被切成均匀的小段,用橄榄油快速翻炒,保持着蔬菜的脆嫩和本身的清甜,摆盘时特意摆成了绿色的扇形,像片微型的森林。
唐·本杰明刚叉起一块红烧和牛,手机突然响了,是马克迪打来的。
“唐,大丰收!”马克迪的声音带着压抑不住的兴奋,背景里有警笛的鸣响,“956号仓库里足足有一百多公斤可卡因,还有两箱AK-47——墨菲斯他们正在装车,估计天黑前就能入库。”
“恭喜你,局长的位子已经稳了。”唐·本杰明喝了口冰水,和牛的油脂在喉咙里留下温热的余韵。
“这得谢你。”马克迪的语气变得郑重,“中午有空吗?我让墨菲斯订了家米其林,咱们好好聊聊。”
“中午陪米歇尔吃饭,下午吧。”唐·本杰明看了眼正和龙虾沙拉较劲的米歇尔,“到止戈枪械店喝茶,我让汤姆准备点好茶叶。”
“止戈?行。”马克迪笑了,“正好想看看你新到的那批雷明顿,听说比匡提科的靶场用的还新。”
挂了电话,米歇尔不满地用叉子敲了敲盘子:“又谈工作?吃饭的时候不许聊这些。”
“好,不聊。”唐·本杰明放下手机,给她夹了块寿喜烧和牛,“尝尝这个,凉了就不好吃了。”
阳光透过餐厅的落地窗,照在餐桌上的银质餐具上,反射出温暖的光。王师傅已经识趣地退了出去,餐厅里只剩下刀叉碰撞的轻响和米歇尔偶尔的赞叹。唐·本杰明看着她满足的侧脸,无论是书房里的古籍智慧,还是餐桌上的人间烟火,都是支撑他在刀光剑影里前行的力量——前者教他如何布局,后者让他记得为何而战。
吃过午饭,米歇尔窝在客厅继续看她的电视剧,唐·本杰明则上楼换了身休闲装。临走前,他特意去书房看了眼那本《武经总要》,阳光透过百叶窗,在书页上投下一道细长的光斑,刚好落在“五间俱起”那一行上。
他知道,下午和马克迪的会面,不仅仅是喝茶那么简单——维克托·布特的身份、奥尔尼奥的洗白,都得在茶香缭绕间,一一落定。
止戈枪械店的木质招牌在午后的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唐·本杰明走进时,老迈克正用布擦拭一把m1911,看到他进来,立刻放下枪迎上来:“老板,您来了?新到的龙井刚泡好。”
“马克迪下午过来,准备点好茶。”唐·本杰明走到陈列柜前,里面新摆了几支雷明顿700,枪身的蓝钢在灯光下泛着冷光,“让汤姆把后面的茶室收拾一下,别让人打扰。”
老迈克应了声,转身去准备。唐·本杰明拿起一支雷明顿,枪身的重量恰到好处,枪栓拉动时发出清脆的“咔嗒”声——这声音让他想起蒂华纳的树林,想起菲利克斯的狙击镜,想起那些在黑暗中守护光明的瞬间。
他靠在陈列柜上,看着窗外的车水马龙。下午的阳光正好,适合谈一些见不得光的交易,用龙井的清香掩盖硝烟的味道,用枪械的冰冷衬托人心的滚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