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娴继续在宫外写写诗,去看寺庙里面的和尚贵妇人幽会,啊不是,去禅房探讨佛法,还是一点都没变,令娴知道泰山尼姑,还有很多尼姑庵里面的腌臜事,偏偏自己把贵妇人与和尚幽会写出来,那些人就受不了了。
“道友,炼丹吗?”一个招样撞骗的江湖神棍看令娴一身道袍,又做男人模样,没看出来她的身份,就想骗骗她,令娴嗤笑一声,“五石散?我可不吃。”
那个时候,虽然是南朝梁时期,魏晋风骨早已过去多年,但疯癫程度,比现在癫狂多了,令娴感觉,自己有一种平静的疯感,这个时代,太平盛世,还是太正常了。
皇帝回去想了想,终于想起来光禄寺卿是谁了,怪不得,最近的宫宴办的都不错,原来是刘会操持的,果然皇帝再次宴饮群臣,让刘会看着办就行,刘会愣是能搞出一堆风雅之物,斗酒斗诗,曲水流觞,皇帝觉得刘会身为刘缅之子,做个光禄寺卿屈才了。
皇帝本来想提拔刘会做翰林院承旨,但翰林院是天下文人士子心目中储备顶级人才、最清贵的文人机构。是天子近臣,负责为皇帝起草最重要的诏书,但刘会是勋贵之后,大周又重文轻武,皇帝思来想去,任命刘会为散骑常侍,随侍皇帝左右,顾问应对,劝谏得失。审阅尚书省上报的奏章,有监督行政之权。有时也参与修撰史书、管理图书。
可以算是非常清要的职位了,而后皇帝又想起,刘家能人辈出,想起在南京当混子的刘慎,于是召刘慎回京,吏部已经有了侍郎,但吏部不是只能有一个侍郎,皇帝任甄远道为吏部右侍郎,任刘慎为吏部左侍郎,华妃听说了刘慎的名声,于是请求皇帝,让刘慎进宫,为自己画像,皇帝应允了,果然刘慎画技更加精湛,皇帝佯装发怒,说刘慎去南京混了多年,如今可不能偷懒了。
但皇后对于刘慎只是冷冷地,刘慎之前画了太多纯元的画像,都被皇帝珍藏在仪元殿了,宜修根本不想刘慎来为她作画。
“朕记得,忠昭公,有四子,还有一个呢?”
“那是刘宣,先前任太子中庶子,如今在养病。”
皇帝让人去查探情况,太子中庶子,不仅要辅佐帝王,还要教导太子,然而乾元一朝没立太子,皇帝又赏识刘宣的学问,当时正逢宜修的孩子去世,柔则怀孕,苗贤妃小产,刘宣看宫中动乱,皇后又因为生产,没了性命,直至皇长子予漓诞生,但刘宣看出来他不聪明,而且自己是太子中庶子,皇后就要他去教导予漓,实在不妥,于是就称病赐官了。
皇帝把刘宣也揪了出来,刘宣表示,自己多病,不好去教导皇帝,希望可以去外地做一个学政的官,指点大周的读书人,为皇帝挑选出来优秀人才。
皇帝略一思索,觉得刘家能人多,但在京中任高位的也不少,皇帝一直打压世家,既然如此,就放了刘宣离京去地方担任学政了。
鄱阳侯,散骑常侍,学政,吏部左侍郎,还有一个永熙郡王妃,沛国公的妹妹,兖州长史,尽管这样的家世,但因着皇帝喜怒无常,宰相将军的女儿都赐死了,谁都不敢赌,自己老臣的身份,是庇佑还是灾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