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姐姐启程离京,令娴忽然又想念起故地的鲈鱼莼菜,京城虽然安逸,但自己上一辈子,都是在南国的水乡中度过的,两个姐姐又一去那么远,令娴不舍,临别写诗赠予姐姐。
《送别二姊归琅琊吴郡》
离亭闻去鹢,双舄各分飞。日暮江波阔,云寒树色微。
琅琊烟水隔,吴郡信音稀。惟有三秋雁,南来共北归。
父母看出她想家了,可惜如今事务繁忙,于是约定,在明年的清明寒食之际,回到了金陵,说是金陵,刘令娴更熟悉它的另一个名字,建康。
一路匆匆奔波,两个姐姐听闻他们来拜谒祖茔,便也从琅琊吴郡前来迎接,一同去拜祭祖父母,在母亲去世之后,刘绘辞官。在墓下守孝三年,只吃粗米。
陌生的石头城,熟悉的秦淮河畔,再也没有抱着自己的祖父母,也没有与自己乘船游览秦淮河的丈夫徐敬业了,友人不在,石头城的美食风味依旧,来人说,这是特意遍访老人,求来的前朝方子制作而成的美食,即便是百岁的老人来此,味道仍然和一百年前一模一样。
眼泪落下,混合在枣糕之中,南朝士族嗜甜,令娴咬一口枣糕,甜腻的味道混合着泪水,又下雨了。
可惜停留不久,又要离开,令娴最后一次去探望祖父母,南朝的月光,也曾照着大周的同一片土地。
《谒金陵祖茔》
寒食松楸路,金陵返旧茔。苔痕封石马,磷火照山城。
故国千烽暗,孤坟一剑明。至今秦淮月,犹照铁衣声。
挥泪告别故土,令娴也收了心思,不再玩闹,距离入宫,也只剩一年的时间了。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啊。”
京中的人脉,还是靠着母亲,母亲通过沛国公府的关系找来的嬷嬷,细心妥帖,倾囊相授,尤佳有些遗憾,如果女儿进宫后的掌事姑姑也是她就好了,不过她老人家,年事已高,又有威望,不可能去服侍新人小主,如今厌倦了宫中的生活,出来被各家抢着去赡养,她愿来教导令娴,已经很好了。
嬷嬷叫芳堇,看出了令娴的拘束,但同样也看到了令娴的才华,认同她韬光养晦,同时也教导了她不少关于后宫生存的知识,“不过小姐乃名门闺秀,出身不比宫中的娘娘差,她们定然不会为难于你的。”
接下来是大周的一系列礼仪,还有嬷嬷关于才艺的一些建议,“小主虽然丹青诗作绝佳,也会编曲演奏,日后可与人齐奏,也能结交朋友,不过大周最爱的还是歌舞,陛下尤其钟爱惊鸿舞,当然不是要您现在去学舞的意思,那些需要童子功,而且学起来很是劳累,老身只是希望您可以在歌舞之上,注意一些,我又一个熟人,先前是领舞,后来被吏部右侍郎甄远道聘请,去教其女惊鸿舞,已经练习地炉火纯青了。”
难怪这嬷嬷请的值呢,连和主人家不睦的甄家情况都能打听来。
令娴心念一动,在建康观赏的歌舞,大周早已失传,怕是现在的人还不曾见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