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午后,骄阳终于被层层堆积的铅灰色云层逼退,空气粘稠得仿佛凝固的蜜糖,沉闷得让人喘不过气。高二年级教学楼里,期末考试前的紧张氛围如同这低气压的天气一样,沉甸甸地压在每个人心头。
林雪萍站在高二(3)班的讲台上,目光扫过底下略显萎靡却依旧强打精神的学生们,声音平稳而清晰:“…所以,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的自由组合是孟德尔第二定律的核心,它解释了为什么子二代会出现9:3:3:1的表型比例。接下来的几道典型习题,是历年联考的高频考点,务必彻底理解解题思路,而不是死记硬背答案。”
粉笔在黑板上划过,发出清晰有力的嗒嗒声。复杂的遗传系谱图和长长的演算步骤在指尖流淌而出,林雪萍的思维像精密的仪器运转,将复杂的概念拆解再重组。作为经验丰富的教师,她深知越是紧张的时刻,越需要清晰透彻的引导,帮学生们把纷繁的知识点梳理成脉络分明的网。
教室靠窗最后一排,江韵华正低头翻着自己的习题集,神情专注。他眉骨深邃,专注时下颌线会微微绷紧。桌角放着一本摊开的厚厚《建筑意象图集》,纸张略微磨损的边角暴露了它的使用频率。这是他从哥哥江明华书房里“借”来的,里面除了名家案例,更多是他自己临摹、涂鸦的草图和密密麻麻的心得笔记。许清瑶坐在他斜前方,偶尔侧过脸来似乎要向他借什么文具,目光却总会不经意地掠过那本图集和他专心演算的侧脸,停留片刻,才若无其事地转回去。
下课铃声终于在窗外隐约传来的第一声闷雷中炸响,划破了紧绷的空气。
“下课!习题答案我会稍后上传到班级群。注意安全,下午如果雨大,别到处乱跑。”林雪萍合上教案,提醒了一句。话音未落,豆大的雨点便噼里啪啦地砸在玻璃窗上,瞬间织成一片灰蒙蒙的雨幕。狂风卷起窗外的樟树枝叶,摇曳出疯狂的剪影。学生们顿时骚动起来,收拾书包的、抱怨没带伞的、商量挤一把伞的声音此起彼伏。
许清瑶站起身,秀气的眉头微蹙,望着窗外倾盆的雨势发愁。她今天背了个不小的帆布包,里面除了书本笔记,还有她设计大赛的半成品模型和一厚沓资料,显然没预料到这场突如其来的暴雨。
“带伞了吗?”江韵华的声音在身旁响起,不高,却清晰地盖过了周围的嘈杂。他收好自己摊开的习题集和那本图集,抬眼看向她。
“没……天气预报说晴天的。”许清瑶摇摇头,语气有点懊恼,手指下意识地攥紧了帆布包的带子,目光在他简单干净的挎包上扫过,显然也没看到折叠伞的痕迹。
江韵华嘴角似乎弯了一下,几乎不可察觉。他利落地拉上自己挎包的拉链,站起身:“我送你。”简短三个字,没有征询,像是某种理所当然的安排。在许清瑶略带诧异的注视下,他径直走向教室后门,从挂满雨伞的门边挂钩上取下了一把深蓝色的长柄雨伞。那把伞很旧了,伞骨边缘有块小小的褪色贴纸,是某年某个动漫展览赠送的赠品,伞面也因为多次使用显得有些黯淡。但伞骨结实,打开后撑起的空间不小。
“伞不是……”许清瑶认出来那是学校爱心伞的标记。这类公共雨伞通常放在教学楼底层门厅,供师生应急使用,使用后需要归还。
“上学期一次大暴雨,我帮后勤室的李师傅搬东西,他看我淋湿了,就塞给我这把,说让我应急用,后来一直忘了还。”江韵华一边解释着,一边已经撑开了伞,示意她过来,“正好派上用场。走吧,雨太大了,待在楼下也冷。”
雨声哗然,整个世界都笼罩在这沉重的水帘之中。许清瑶看着他笃定的神情和他手中那把承载着无名善意又被保存至今的旧伞,那些因为大雨带来的焦虑和微妙的羞涩感,像被一只无形的手轻轻抚平了。她没有再犹豫,轻快地应了一声“哦!谢谢阿”,把帆布包严严实实地抱在胸前,迅速挪步过去,站在了伞下那个由他撑起的干燥空间里。
伞不算特别大。伞外的世界是喧嚣而湿冷的灰暗,伞下的空间却因为两个人的靠近而显得格外狭窄且带着一种奇异的暖意。雨水猛烈敲打着伞布,发出连贯而沉闷的鼓点声,将他们与外界暂时隔绝。
林雪萍刚把讲台上的课本教案整理好放进公文包,正好看见两人消失在雨幕中的背影——高大的少年撑着伞,微侧着身体,有意无意地将伞面更多的空间倾向身边的女孩,自己左边肩膀的t恤却无可避免地被疾风吹来的雨丝打湿了一小块深色的印记。女孩抱着帆布包,脚步匆匆,白皙的小腿在飞扬的雨雾里溅起小小的水花。那画面在湿漉漉的灰色背景里,如同一个生动的镜头,定格下青春里懵懂而含蓄的关怀。
林雪萍唇边不自觉浮起一丝温和的笑意。年少时的感情,往往就是这般笨拙又珍贵,藏在借一把旧伞的行动里,藏在不动声色的倾斜中。她想起了很多年前,同样在这样的暴雨天,江明华把浑身湿透的自己裹进他那件宽大到离谱的棒球服外套里的场景,笨拙的安慰混合着他身上清爽的皂角气息,至今想起心头仍有涟漪。
她摇摇头,甩开那些泛黄的记忆片段。雨这么大,还是等会儿再走吧。她转身走向办公室,准备把今天的作业批改一部分。刚走到走廊拐角,手机震动起来。
屏幕上跳跃的名字是江明华。
【在哪儿?雨很大。】
附带一张图片,是他那间设计事务所窗外的景象,雨幕连天,街道上已经积起薄薄的水洼。
【还在教学楼。正准备批改会儿作业等雨小点。你呢?工地那边没影响吧?】 她迅速回复,想起他提过今天要去城东那个社区公共空间改造的工地看一下进度。
【刚从工地回来,正好路过你学校附近,雨把我困在高架下了。看这阵势一时半会儿停不了。批作业冷飕飕的,不如就近找个地方?我过来接你。】 后面跟了个淋雨的小人哭泣表情包。
林雪萍看着屏幕,心头一软。他总是这样,在她需要的时候,总能恰好“路过”。雨确实没有减弱的迹象,哗啦啦的声音如同背景白噪音,反而衬得教学楼内愈发空寂寒冷。
【好。我在教学楼西门廊等你,那边人少。】
【十分钟内到。】
窗外雨势倾盆,天空低垂得仿佛触手可及。林雪萍收起手机,整理了一下微风吹乱的发丝,抱着公文包走向约定的西门廊。那里是教学楼的次要出口,平常学生走得少,此刻更加空旷。廊柱的阴影里带着潮气,风卷着雨水刮进来,让单薄的衬衫裹不住凉意。
她刚站定,一道刺目的车灯就穿透雨幕,由远及近,稳稳地停在了廊檐外紧靠路肩的地方。熟悉的黑色SUV,车窗摇下,露出江明华带着温暖笑意的脸。
“快上来!”他声音穿透雨声。
林雪萍拉开车门,带着一身被廊风吹散的凉意和雨水的湿润感钻进副驾驶。车门关上的瞬间,车外震耳欲聋的雨声骤然被隔绝,只剩下空调系统轻柔送暖的声音和车内熟悉的、属于他身上的清冽气息——那是干净的肥皂味夹杂着一点点墨水和木屑的气息,是他工作的味道,也是让林雪萍瞬间感到安全和放松的味道。
“冷吧?”江明华侧身看着她,顺手把空调温度调高了一档,目光落在她被风吹得微红的鼻尖和鬓角几缕粘着的湿发上,眼神里有清晰的心疼,“给你捂捂。” 他很自然地探过手,握住了她放在腿上的手。他的手很大,掌心温热干燥,像个小暖炉,立刻驱散了她指尖的冰凉。
“还好,就廊上风大。” 林雪萍任由他握着自己的手,那份暖意从指尖一直蔓延到心底,紧绷的身体逐渐放松下来。她看着他同样被溅湿的肩头和微湿的发梢,“你呢?工地怎么样?这么大雨影响施工吗?”
“现场有点泥泞,一些土方作业暂时停了,不过主体建筑改造都在室内进行,不受影响。正好跟工程监理聊了聊细节,时间也算没浪费。”江明华启动车子,平稳地汇入车流,“想去哪儿?吃点热的暖暖?”雨刮器规律地摇摆,前方一片模糊的水世界。
“嗯。”林雪萍看着窗外流动的水帘,“找个安静点的地方吧,正好……我还有点事想跟你说。”她的声音里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郑重。公文包还放在她腿上,里面除了学生的作业,还有今天年级组临时给她的那份关于带学生参加省级生物实践创新赛的通知和繁琐的筹备要求。她需要一个安静的地方整理思路,也和他分享这份新的挑战。
车子在雨幕中平稳前行,车内是静谧而舒适的暖意。
最终,车子停在了一个社区商圈附近。江明华撑着伞小跑下来,再绕到副驾驶这边,为林雪萍打开车门。两人依偎在一把宽大的商务伞下,快步穿过被雨水洗刷得格外干净却空旷的步行街,闪身进了一家名为“云水小筑”的餐馆。门口的风铃因为推门而入的动作发出清脆的叮咚声。餐馆里灯光暖黄,放着舒缓的轻音乐,空气中弥漫着食物温和的香气,雨天的缘故,客人不多,更显静谧。
点了两碗热气腾腾的乌冬面,又加了一份暖胃的姜茶和几碟清爽小菜,两人选了一个靠窗的安静卡座。窗外雨帘依旧,室内却温馨如春。
“好了,这下可以说了,什么事?”江明华把滚烫的姜茶往林雪萍那边推了推,隔着氤氲的热气注视着她。
林雪萍从公文包里拿出那份盖着教务处红章的通知,递到他面前:“省里组织一个大型的生物实践创新赛,旨在将理论应用于社会热点和生态保护研究。规模很大,要求每个重点高中至少提交三份高质量的项目报告和实物模型或数据支撑,并且需要教师深度指导。我们校长很重视,让我负责牵头。”
江明华接过那份充满专业要求和时间节点的通知,认真翻看起来,眉头也随着那些密集的条款轻微拧起:“时间这么紧?下个月初就要校内选拔推荐,中旬就要提交省里第一轮筛选材料?”他指着其中一个日期,语气里是清晰的担心,“你这学期高三教学任务本来就重,晚上还有竞赛辅导,现在再加这个,铁打的身子也熬不住。”
他的反应在意料之中。林雪萍低头搅拌着面前刚送上来的乌冬面,浓郁的骨汤香气升腾而起。暖黄的灯光柔和地勾勒着她的侧脸轮廓。“我知道时间紧任务重,”她的声音很平静,带着一种认真考量后的决心,“但是这个机会……很难得。”
她顿了顿,抬起头直视着江明华担忧的眼睛,眼神清澈而坚定:“这次的选题范围更贴近现实民生——城市生物多样性监测、社区慢性病调查、环保酵素制作与推广……这些都是可以真正落地、甚至可能影响政策方向的研究。不像以前那些纯粹理论推演或者实验室内的竞赛。我觉得,如果能引导学生把课堂所学的统计、实验、逻辑分析能力应用到这些真实的、有意义的项目里,对他们的成长会更有价值。这不止是为了一张奖状,是真能学到东西、看到自己的力量。”
她的话语清晰有力,带着一位负责教师的责任感和一种更开阔的视野情怀。这是江明华熟悉的林雪萍,也是更触动他的林雪萍。她面对困难时从未畏缩,总能捕捉到挑战背后更深远的意义。这份对教育本质的执着和理想主义的光芒,恰是当年在高中时就最吸引他的地方之一。
江明华紧皱的眉头慢慢舒展开来,虽然眼中的担忧并未完全散去,但已转化成了理解和欣赏。“你这么说,”他放下手中的通知单,双手交叉放在桌沿,身体微微前倾,声音温和下来,“这确实不是简单竞赛了,更像科研启蒙课。立意很好。”他端起自己的姜茶喝了一口,“有什么我能帮上忙的?项目协调上如果需要外部资源或者报告排版美工这些,你知道我工作室那几个小年轻做ppt和排版是强项,就是不知道你们这种学科性强的内容他们能不能理清头绪。或者……”
他的目光落在通知单附带的选题指南上的某个字眼:“你看这里,说提倡多学科融合项目,尤其是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或者简易的空间模型分析……这似乎是生物统计学范畴之外的?”他的思维敏锐地捕捉到了突破口。
林雪萍眼睛一亮:“对!其实我正有这个想法!比如城市生物多样性监测,核心是布点、样方调查和数据分析,但如果能把数据采集点定位结合简易GIS成图,效果会直观震撼很多。还有社区慢性病分布调查,如果和居住环境空间分布联系起来做热力图……” 她的语速因为思路的打开而变快了一些,“但学校的信息技术老师主要负责计算机考试和编程教学,GIS这块……” 她有些犯难。
“空间数据成图和分析,”江明华微微一笑,手指轻轻敲了敲桌面,“这不就是我最熟悉的地盘吗?”他的语气带着专业领域内的自信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宠溺,“我们平时做社区改造,前期调研都要用到GIS分析人流热力图、功能布局合理性。虽然软件高级,但基础的空间数据和成图原理我熟。如果你不嫌弃我这外行讲得不够专业,我可以抽空去趟学校,给感兴趣的学生简单介绍下这个工具如何服务于生物调查和社区健康研究,讲讲数据落点、叠加分析的基本逻辑,再实际操作带他们做个小例子。就当……给高中生开开眼界?”
他的话像是一阵和煦的风,瞬间吹散了林雪萍心中最大的一块石头。她没想到困扰她最深的难题,在他这里竟成了可以轻描淡写解决的领域强项。那种被妥帖支持的力量感,让她心底如同窗外的雨水浸润了土壤般踏实。她看着他温暖自信的笑容,一时竟不知说什么好,只觉得鼻尖微微发酸,满心是柔软的感动。
“这……真的可以吗?会不会太占用你时间?”林雪萍的声音不由自主地放轻了,带着一点小心翼翼和巨大的惊喜。
“能帮上你的忙,帮帮那些对这些项目感兴趣的孩子,有什么不可以?”江明华轻描淡写地说道,仿佛只是答应一起吃个晚饭那般轻松,“就抽一两个半天时间,当放松换脑子了。工作室最近项目主体设计都敲定了,施工图阶段没那么紧张。”他隔着桌子伸出手,轻轻覆在她放在桌面的手上,安抚地拍了拍,温热的触感透过皮肤传递着无声的支持,“别给自己太大压力,我们一起想办法。”
此刻,窗外天色愈发昏暗,路灯的光晕在连绵的雨幕中被晕染开成一片朦胧的黄。餐馆内明亮的灯光下,他们紧握的双手跨越桌面,成为小小的世界里一个温暖的支点。姜茶的暖意、乌冬面散发的热气、心上人掌心的温度、以及那令人安心的承诺和支持,共同交织在这雨声淙淙的角落。
解决了心头大事,面也变得格外美味。劲道的乌冬面吸饱了醇厚的骨汤,配着清爽的小菜,足以抚慰忙碌了一下午的身体。两人边吃边聊,话题从项目初步设想说到某个学生最近的进步,又从社区改造的小趣闻聊到江老爷子最近收集老房子构件入迷的轶事,轻松而温馨。
雨势渐渐小了,从滂沱的大雨转为连绵不绝的细雨,淅淅沥沥地敲打着窗玻璃。夜色早已降临,窗外城市的灯光在湿漉漉的路面上拉出细碎斑斓的光影。两人走出餐馆,空气中弥漫着雨后清新的泥土和草木气息。微风带着凉意,吹拂着面庞。
“雨是停了,但晚上降温厉害。”江明华打开车门,手自然地虚扶了一下林雪萍的后背让她上车。车内暖意仍在,发动车子时,他忽然想起什么,侧头看向林雪萍:“韵华发消息过来,说在学校门卫那把伞还回去了,但是没带钥匙。爸妈今晚不在本地。这小子,估计以为我会在家早早就回去了。”江明华语气带着点无奈的好笑,“这么大的雨,他肯定没伞,淋着回去,非感冒不可。”
林雪萍一听,心立刻提了起来。她了解江韵华的性子,做实验或者钻研什么东西时常常忘我,别说带钥匙了,连吃饭都能忘记,何况这种突发情况。
“那赶紧打电话问问他在哪?”她立刻掏出手机。
江明华却笑着摇摇头,启动了车子:“不用问了。你看那边。”
车子拐出停车场不远,便行驶到一片被老式住宅楼环绕、颇有林荫气氛的街道,这里离他们父母家和学校都不算远。林雪萍顺着江明华示意的方向望去,车灯的光柱正好扫过前方不远处一个亮着温暖灯光的熟悉小院门廊。那是江家的老房子。
门廊的廊灯开着,映照出门前小片干燥的区域。廊下站着两个人影。高大的男生只穿着略湿的t恤和宽松的运动长裤,发梢还在滴水,湿漉漉地贴在额角。许清瑶站在他旁边,穿着明显不太合身的宽大白色长袖运动服——那衣服林雪萍认得,是江明华高中时篮球队发的队服。她的头发也湿了几缕,被随意地撩到耳后,正低着头轻轻抖着自己那件被雨淋湿的浅蓝色卫衣外套,动作轻柔地试图把水珠甩掉一些。而在她旁边,刚刚送她过来又把人安全送达的江韵华,正笨拙但耐心地用自己还算干燥的衣角,帮女孩擦拭帆布包肩带上沾的泥点。
昏黄的廊灯光线下,少年少女的身影朦胧而生动。湿透的衣服,不合身的宽大运动服,彼此间那小心翼翼的帮忙……没有华丽的语言,只有这场急雨带来的狼狈,和雨后屋檐下不经意间滋生的、湿漉漉的、带着青春气息的亲近感。他们显然没有想到会遇到林雪萍和江明华一起提前回来。当车灯扫过他们的身影时,两人都惊愕地抬起头。
江明华将车稳稳停在院门口的路边,按下了车窗,眉梢微扬地看着这一幕。
林雪萍忍不住笑了出来,心头那些担忧烟消云散,只剩下对青春纯澈本能的欣赏和一点看破不说破的了然。她没有立刻下车,而是隔着车窗,迎上许清瑶略显尴尬又羞涩的目光和江韵华那难得有些局促的表情,温和地说道:
“下不为例。快进来吧,别都站在廊下吹风。许同学这衣服湿的……明华,我记得你衣柜里还有几件新买的运动t恤没拆封吧?找一件出来?我去给清瑶熬点姜汤。”
她说完便推开车门,朝廊下走去,脚步轻快。江明华熄了火也下了车,看着自家弟弟那副微张着嘴、欲言又止又不好意思解释的模样,再看看许清瑶悄悄泛红的耳根和垂下的眼睫,他伸手揉了揉江韵华还湿着的头发,故意用了点力道:“臭小子,光顾着给别人擦包,也不知道进去拿条干毛巾?”
江韵华被哥哥揉得晃了一下,脸上浮现一丝可疑的红色,嘴上却很硬:“这不是刚跑到廊下还没一分钟嘛……谁知道你们这么快……”声音却低了下去,有点底气不足。
细雨无声地飘洒,空气清凉而温柔。屋檐下,雨珠串成了线,滴落在廊前浅浅的水洼里,荡开一圈圈细微的涟漪。而灯光笼罩下的这小片区域,因为某个女孩的暂时停留,因为某件被穿在女孩身上的旧衣服,也因为某句脱口而出的“下不为例”,仿佛也多了一层不易察觉的、如同涟漪般扩散的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