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意已悄然渗透进城市的脉络,初秋特有的爽利阳光透过教室明亮的玻璃窗,在翻开的书本和笔记上洒下跳跃的金斑。林雪萍站在高二(3)班的讲台上,嗓音比往日略显低沉,但讲解《细胞呼吸》章节关键点时的条理依旧清晰。然而,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和她偶尔控制不住的轻咳,还是暴露了她身体的不适——初秋骤然变化的气温带来的轻微感冒并未完全退散。
“……所以,无论是有氧还是无氧呼吸,Atp的产生都与电子的传递链密不可分,这是生命体能量代谢的核心通路。”林雪萍用激光笔点在投影幕布复杂的分子结构图上,努力压下喉咙的痒意,目光扫过台下年轻而专注的脸庞。
第一排靠窗的位置,许清瑶微微蹙着秀气的眉头,笔尖在笔记本上快速游走,记录下关键图示的要点。她旁边的江韵华,看似漫不经心地转着笔,视线却从未离开过投影和林雪萍讲解的每一个细微表情,偶尔在难点处,他会下意识地停住转笔的动作,目光沉静下来,显示出远超他平时散漫外表的专注力。同桌的李涛用手肘轻轻碰了他一下,示意他看林雪萍手边那杯快见底的热水。江韵华瞥了一眼讲台,随即收回目光,继续看着前方的图解。
下课的铃声终于响起,舒缓了许多紧绷的神经。学生们收拾书本的窸窣声瞬间占据了空间。林雪萍拿起水杯抿了一口,喉间的干涩感稍有缓解,但随之而来的是一阵短暂的晕眩。她微微闭眼,手撑在讲台边稳了稳身形。
“林老师,您还好吗?”许清瑶第一个察觉到异样,已经收拾好书包,快步走上讲台,漂亮的眼睛里盛满了关心,“您声音有点哑,脸色也不太好看。”
江韵华也跟了过来,虽没说话,但眼神紧紧落在林雪萍略显疲惫的脸上。
“没事,就是点小感冒,没休息好。”林雪萍睁开眼,对着两位自己颇为欣赏的学生宽慰地笑了笑,只是这笑容牵动下,又引出一阵轻咳。“快去吃午饭吧,别耽误了下午的课。”
“老师,我帮您去医务室倒杯热水?”许清瑶贴心地说。
“不用不用,”林雪萍赶紧摆摆手,“我办公室还有。你们快去吧,食堂好菜一会该没了。”她语气轻松,努力驱散两个学生的担忧。
目送着学生离开,教室里空了下来。林雪萍这才扶着讲台边缘,轻轻吁了口气,额角渗出的细汗在秋阳映照下尤为明显。这场感冒来得不算凶,但拖拖拉拉总不见好,加上批改作业和准备下周的全市生物教学公开课,确实有些透支。
走廊里渐渐只剩下她的脚步声。办公室的门虚掩着,她推门进去,却发现自己的办公桌前坐着一个修长挺拔的背影——江明华。
听到开门声,他转过身,手里还拿着一份摊开的文件。“回来了?怎么脸色比早上出门时还差?”他立刻皱起眉,放下文件站起身,几步就走到她面前,温热的掌心不由分说地覆上她的额头。
那略带薄茧的手掌传递过来的温度和力量,让林雪萍心头一悸,连日来的倦意似乎都卸掉了几分,不由自主地放松了些许紧绷的神经。“有点低烧吧,刚下课头有点晕。”她声音里带上了一点点不易察觉的依赖。
额头传来的热度让江明华的眉头拧得更紧:“还有点烫。让你昨晚别熬夜改公开课的设计图,非不听。”语气带着责备,但更多的是心疼。他抽回手,利落地打开公文包,拿出一个小巧的药盒和一罐全新的枇杷膏,还有一小罐独立包装的蜂蜜。
“早上开完项目碰头会顺路去买的。感冒冲剂和退烧药,低烧可以先吃点这个。枇杷膏对嗓子好,蜂蜜水润肺。”他把药盒和枇杷膏放在她桌上,又拿起她常喝的水杯,打开蜂蜜罐,用自带的小勺舀了一勺浓稠金黄的蜂蜜进去,然后走到饮水机旁接了温水,仔细地搅拌开。“趁温热喝点蜂蜜水,润一润再吃药。嗓子都哑成这样了。”
林雪萍看着他不容置疑的举动,心头的暖流压过了身体的不适。她接过温度正好的杯子,小口喝着加了蜂蜜的水。温润甘甜的液体滑过干涩的喉咙,带着一股奇特的安抚力量直达肺腑,连带着舌尖都弥漫开清润的甜意,驱散了那令人烦躁的刺痒感。
“今天下午没课了吧?”江明华站在她身边,看着她喝水。
“嗯,下午是备课和公开课的最后打磨。”林雪萍点点头,放下水杯,感觉喉咙舒服了许多。“项目进度还顺利?”
“还算顺利。城南那片旧小区活动中心的图纸甲方基本认可了,提了点小意见,改动不大。现在头疼的是预算控制,有些老旧墙体加固的成本超了预期,得再想办法砍点边角料。”江明华一边说着自己工作室的事务,一边自然地伸手探了下她额头的温度,“烧似乎退下去一点了?午饭带你去喝点清淡的粥吧?”
“就在学校食堂吃点吧,下午还要跟教研组讨论。”林雪萍说着,准备收拾东西。
“行,听你的。”江明华没再坚持,替她把桌上一叠散乱的试卷收拢码齐,“生病了就别那么拼。公开课准备的怎么样了?不是下周吗?”
“大体框架都定了,就是互动环节和一些细节演示还在推敲,总觉得不够直观生动。”林雪萍拿起桌上一份打印出来的流程草稿。
“要什么方面的直观?模型、动画还是生活化的例子?”江明华的专业素养让他立刻抓住了要点,“我记得你之前提过想讲个案例……”
“是想引入一个真实的生活情境来说明酶的作用。”林雪萍来了精神,翻到草稿的一处,“比如清洁剂的去污能力,用实验比较加酶和不加酶的差别。但总觉得……缺了点什么。”
江明华拿过她的草稿,略略扫过那段说明。他思索片刻,说:“这个对比本身没问题。但想抓眼球的话……或许可以找点学生们更熟悉的东西?比如,手机屏幕清洁?或者他们运动鞋上的污渍?带他们体验‘生物酶活’的魔力。再做个对照实验,一个用普通清洁剂使劲擦,一个加点酶制剂轻松解决,这种反差应该更直观?”他的设计思维立刻被激活,从生活实用角度给出了新的切入点。
林雪萍的眼睛一亮:“运动鞋污渍……这个切入点好!贴近他们的生活,痛点明确,实验效果肯定会很直观!我怎么没想到呢?”困扰她两天的问题被他三言两语点破,思路豁然开朗。
“因为你这两天生病,脑子烧迷糊了呗。”江明华轻笑一声,把草稿递还给她,眼神里是毫不掩饰的欣赏与宠溺。“快吃药,然后我们去食堂。吃饱了脑子才能转得更快。”
午餐时间的食堂喧嚣热闹,青春的气息和饭菜的香味混合在一起。林雪萍点了一份青菜鸡丝粥,江明华要了简单的套餐,特意叮嘱给她多打一份汤水。他始终注意着她的状态,替她挡开拥挤的人群,在她坐下后又默不作声地把她不太喜欢吃的、可能刺激喉咙的青椒拣到自己碗里。无需言语的默契关怀,流淌在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里。温暖的粥食下肚,又有信任的人在旁陪伴,林雪萍感觉精神恢复了不少。
午后的阳光斜斜地照射进教师办公室,窗台上的几盆绿植在暖阳下舒展着叶片。其他老师有的在午休,有的在轻声交流。林雪萍戴上耳机,开始专注地修改下午要讨论的公开课细节。江明华则安静地坐在一旁,翻看一本建筑设计年鉴,偶尔拿出随身的平板电脑快速勾勒几个草图。工作时的两人都格外沉静,只有翻动书页、敲击键盘或低咳的声音,构成一方只属于他们两人的静谧空间。她的感冒药似乎起了作用,偶尔会有困倦袭来,她便在桌子上趴一会儿,每次醒来,总能看到手边多了一杯温热的蜂蜜水,无声地提醒着他的陪伴。
一阵轻快的脚步声由远及近,伴随着办公室门被敲响的声音打破了午后的宁静。林雪萍取下耳机:“请进。”
门被推开,许清瑶微喘着气走了进来,怀里抱着一沓画稿和一盒点心,白皙的脸颊因为小跑泛着健康的红晕,几缕碎发俏皮地粘在鬓角。看见江明华也在,她笑着打招呼:“明华哥你也在啊。”随即转向林雪萍,语气带着一丝掩饰不住的雀跃和小小的苦恼:“林老师!您感冒好点没?这个给您,我自己烤的蜂蜜梨子酥,据说对嗓子好的。”她把一个精致的纸盒放在林雪萍桌上,然后又迫不及待地将怀里的画稿摊开在老师面前,眼神热切又带着点求助:“老师,我想请您帮个忙!”
摊开的是几张精美的室内设计草图,风格介于现代简约与轻复古之间,色彩搭配清新雅致,空间布局也相当合理,显示出不俗的审美和空间感。江韵华跟在后面也走了进来,倚在门框边,看着许清瑶发光的侧脸,嘴角不自觉地上扬,带着点无奈又自豪的意味。
“这是我为参加全国青少年未来设计空间创意大赛画的初步方案,”许清瑶指着图纸,语速很快,“主题是‘绿意栖居’,就是一个小型绿色共享公寓的公共空间设计,主要体现节能环保和年轻人共享社交的理念。可是……”她明亮的眼神黯淡了一点,“我导师说我设计的很好,概念也挺好,就是太‘中规中矩’,缺乏一点直击人心的独特记忆点!好像……缺了点灵魂。”她苦恼地抓了抓头发,“他说一定要有那种让人看到第一眼就忘不了的东西,可以是一个独特的设计元素,一个意想不到的材料运用,或者一种特别的空间体验。我绞尽脑汁都想不出来,所以想来请老师您看看,给我点建议?”
林雪萍仔细翻看着图纸,构思确实很好,但确实如许清瑶导师所言,少了点让人惊艳的“爆点”。艺术设计并非她的专业领域,但面对学生真挚的求助目光,她沉吟着,思考如何从生物学科的角度或者更广阔的视角去启发她。
一旁的江明华不知何时放下了年鉴,也被吸引过来,目光落在那些精致但略显“安全”的图稿上。他看着许清瑶焦急的样子,又看看自己的老弟倚在门边看好戏的样子,忽然开口,声音带着专业人士的沉稳:“设计没有强烈的记忆点,根本原因在于理念没有找到一个具象化、可视化的核心‘故事’载体。”
他的声音让办公室安静了一瞬。许清瑶和林雪萍都看向他。江韵华也挑了挑眉。
江明华走到桌前,随手拿起一支铅笔,指着图纸中核心的共享大厅区域:“你看这里,你想表达共享、绿色、年轻活力。想法很好,但所有元素都很散。你需要一个贯穿整个设计语言的、标志性的核心符号。这个符号,不仅要表达‘绿意栖居’,还要能和你试图营造的空间氛围共鸣,能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和记忆点。”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林雪萍桌上那几盆生机勃勃的绿萝,又看了看窗外的阳光和树木,脑中灵光一闪:“既然主题是‘绿意’和‘栖居’,为什么不把目光投向大自然中最精妙、最高效的结构设计师?比如,蜂巢?”
“蜂巢?”许清瑶眼睛猛地睁大。
“对,蜂巢。”江明华的眼神锐利起来,透出设计师的神采,“自然界里最完美的空间结构和材料工程范本。六边形的结构稳定、节省材料,空间利用率极高,并且充满简洁而独特的美感。这种结构本身就极具冲击力和符号性。你想想,”他用铅笔快速在许清瑶一张草图的空白处勾勒着,“如果把这个共享大厅的顶棚、甚至主要的隔断墙面,做成模块化的仿蜂巢结构?材质可以选用半透明的环保材质复合板材,或者内嵌太阳能板的特殊板材,阳光好的时候光线透过蜂巢结构的缝隙洒进来,形成独特的光影效果,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记忆点。甚至一些功能性家具,比如共享阅读区的小隔间、懒人沙发围合的区块,都可以局部模仿蜂巢的形态和空间组织特点……”
随着他的描述和简单的勾画,一个崭新的、充满生命活力和几何美学的空间构想跃然纸上。许清瑶的目光死死地盯着江明华笔下的草图,嘴巴微张,眼神从最初的惊愕、思考,迅速转变为如获至宝的狂喜和灵感爆发的光芒!仿佛无数堵塞的通道瞬间被冲开!
“天哪!蜂巢结构!我怎么就没想到!”她激动得几乎跳起来,脸颊绯红,眼睛里像落入了星星,亮得惊人,“太棒了!既有‘绿意’的生命象征,有高效节能的材料结构联想,独特的光影本身就是空间艺术!而且六边形组合变化无穷,应用到家具和空间分割上,既新颖又实用!符号性强,识别度高!完美契合主题!明华哥你太神了!”
她语无伦次地表达着感谢和兴奋,像是一下子找到了方向,整个人都焕发出耀眼的光彩。她猛地转过身,拉住旁边一直没说话的江韵华的胳膊用力摇晃:“韵华!你听到了吗?蜂巢!我的方案有救了!”
江韵华猝不及防被她拉了个趔趄,脸上那份懒洋洋的、略带戏谑的表情瞬间维持不住,看着她近在咫尺、激动得发红的脸庞,感受着胳膊上她温热有力的抓握,他心跳莫名漏跳了一拍,脸上迅速浮起一丝可疑的红晕,有些僵硬地别开视线,含糊地“嗯”了一声,伸手不自然地想把她的手从自己胳膊上扒拉下去,却又似乎没有用力。
林雪萍看着这极具冲击力的构想被提出,看着学生因灵感迸发而焕发的神采,看着他们俩之间那瞬间微妙流动又略显慌乱的气息,唇边泛起温柔而理解的笑意。“这个切入点确实非常精彩,”她由衷地对江明华说,“一下子就把概念具象化、视觉化了。许同学,有了这个核心的‘蜂巢’符号,你再重新梳理整合之前的元素,一定会大放异彩。老师看好你!”
“谢谢明华哥!谢谢林老师!”许清瑶兴奋地收回手,小心地收起桌上所有的画稿,又把江明华那张勾画了关键灵感的纸页像宝贝一样夹在画稿最上面,脸上的笑容灿烂无比,“我这就回去重新构思!韵华,走啦!别愣着!”她风风火火地转身就要跑。
“哎,等一下!”江明华叫住她,从刚接好的一杯热水里倒出大半杯在自己刚洗过没用过的杯子里,又往里面舀了一大勺林雪萍桌上的枇杷膏,拌匀递过去,“灵感重要,嗓子也要顾。把这喝了,润润,看你这激动的。”
许清瑶一愣,随即接过杯子,看着里面浓稠的褐色液体,眼神再次变得柔软:“谢谢明华哥!”又朝林雪萍甜甜一笑:“谢谢林老师的点心启发!”说罢,小心地捧着那杯爱心牌枇杷膏水,像捧着珍贵的灵感源泉,一边小口喝着,一边拉上还处在某种“余波荡漾”中没完全回神的江韵华,一阵风似的冲出了办公室。
办公室里再次恢复了安静,阳光将窗格的影子在地面拉长。刚才那充满活力的躁动余韵仿佛还在空气中轻轻震动。江明华无奈地摇头失笑:“现在的孩子,风风火火的。”
林雪萍也笑了,眼神温软地看着他:“你刚才的点拨,才是那阵真正的‘东风’,吹开了她的灵感之门。谢谢你,总是能帮我们答疑解惑。” 这个“我们”,显然包括了此刻略显不适但满心安宁的自己,以及那些充满求知欲和创造力的学生们。
江明华侧过身,很自然地替她将颊边一缕滑落的发丝轻轻拢到耳后,指尖无意间擦过她耳垂的细腻皮肤。这突如其来的、在办公室里稍显大胆的亲密接触,让林雪萍身体微微一僵,耳尖不受控制地迅速染上一片绯红,心脏的跳动骤然失序了一拍,呼吸也随之微微一窒。办公室里还有别的老师在午休或者看书,她下意识地、极其轻微地躲了一下,但那温热的触感仿佛带电般在耳廓和心尖蔓延开。她抬起眼看他,眼神清澈又带着点羞涩的询问。
江明华看着她瞬间涨红的耳垂和羞涩却又明亮的眼眸,心底的柔软被无限放大。他非但没有收回手,反而更靠近了一步,手臂若有似无地揽住了她的腰侧,隔着薄薄的毛衫传递着令人心悸的暖意和不容抗拒的靠近。他压低的声音带着一种醇厚的磁性,只有他们两人能听见:“光谢谢就完了?帮了许清瑶这么大忙,还有奖励你生病学生的创意……”
他的气息拂过她的耳畔,混合着熟悉的、清冽好闻的须后水味道和他说话时带出的热气,让林雪萍半边身体都有些发麻,脸颊更是滚烫。她紧张地扫了一眼安静的办公室其他角落,声音细如蚊蚋:“别……这里……” 可身体却诚实地微微向他倾斜。
“那就先记账。”江明华低笑出声,眼神里是促狭而温柔的光芒,仿佛在欣赏一幅最美的画作。他最终还是松开了揽在她腰侧的手,轻轻拍了拍她的后背,“下午好好准备你的公开课。我去楼下找个地方,把甲方反馈的几个图档细节改完,晚上等我一起吃饭。”
“嗯。”林雪萍轻应一声,耳根的红晕尚未褪去,心底却因为这小小的、带着点偷情意味的亲密而弥漫开甜丝丝的暖流,连带着感冒带来的烦闷也彻底烟消云散。她看着他收拾起自己的公文包和图纸年鉴,挺拔的身影走出办公室,这才真正松了一口气,摸了摸自己依旧发烫的耳朵,嘴角抑不住地往上弯起。
下午的教研组会议氛围热烈而高效。林雪萍精神饱满地分享了自己的“运动鞋污渍实验”创新点和基于蜂巢结构灵感对学生许清瑶项目的启发(隐去了江明华的关键作用,只说自己偶然想到),获得了组长和同事们的一致肯定,原本对她在感冒中能否坚持准备公开课的些许担忧也转化成了更大的期待和支持。
会议结束,林雪萍回到自己办公室整理会议记录。刚坐下没多久,就听到了两声熟悉的敲门声。她以为江明华去而复返,说了声“请进”。然而推门进来的,却是江韵华。
“林老师。”他叫了一声,动作利落地把一个保温杯放在她的办公桌上,“我哥刚才打电话,说他工作室那边临时来了个客户要加急看图,可能得晚点才能来接您。这是他刚在外面买的川贝炖雪梨汤,让我趁热给您送上来,还说让您一定喝完。”
保温杯崭新,盖子拧得紧紧的,一丝甜甜的梨香还是透了出来。林雪萍看着那个杯子,心口又被那股熟悉的、无处不在的暖意填满。无论多忙,他似乎总能安排好一切,细微之处见关怀。
“麻烦你了韵华。”她道谢。
“没事,顺便。”江韵华言简意赅,准备离开,手刚搭上门把手,脚步却迟疑了一下,又停了下来。他转过身,表情有些不自然,语气也变得有点别扭:“那个……老师……您上次推荐的几本素描人体结构基础的书……挺好的。”他目光游移着,“就是……后面那些练习图……线条……不太好掌握……” 声音越说越小,似乎在努力组织语言,或者掩饰着什么。
林雪萍一愣,随即反应过来。看来许清瑶的设计灵感爆发后,对基本功的要求可能也跟着上去了,或者江韵华在帮她时自己也对更精深的技法产生了兴趣?上次她看到他在课本上随手画的速写,挺有灵气,便推荐了几本专业入门书籍给他,看来这家伙是偷偷用功了?看他那难得一见的扭捏样子,林雪萍心中了然,这是害羞了?为了校花?还是自己也爱上了画画?
她没有点破,只是温和地鼓励道:“多练就好了。那些结构的线条是基本功,确实需要时间和耐心。对着静物或者照片多观察,注意转折点和肌肉线条的走向。有空可以来找我,我虽然不是专业美术老师,但生物老师看结构还是有点心得的。要是许清瑶有空,也可以让她指点你,她的基础非常扎实。”
听到“许清瑶”的名字,江韵华的耳根可疑地红了红,含糊地“嗯”了一声,几乎是落荒而逃地拉开办公室门快步走了出去。
办公室再次安静下来。林雪萍失笑地摇摇头。少年人的心思,真是藏也藏不住。她拧开保温杯盖,香甜温润的雪梨汤气息瞬间弥漫开。窗外,秋日午后的阳光正好,金色的光斑在桌面跳跃。她小口啜饮着温度适宜的甜汤,清润的滋味带着止咳的甘甜抚慰着发痒的喉咙。身体的疲惫仿佛都被这甘甜的暖流和今日接踵而至的温情驱散。眼前浮现出江明华温和包容的眼神,想起课堂上学生们求知的眼神,想起许清瑶眼中跳动的灵感火花,想起江韵华那一闪而过的羞涩与悸动……生活的暖意,如同这精心熬制的梨汤,虽平淡却隽永,无声无息地流入心田,抚平了秋日的微凉,酝酿着新的力量与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