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带着初夏特有的清澈与朝气,慷慨地穿过洁净的玻璃窗,斜斜地洒落在宽敞明亮的教师办公室里。光影在纤尘不染的地板上切割出明亮的几何图形,空气中漂浮着微尘,在阳光的照射下如细小的金粉般舞动。整个办公室还处于静谧之中,只有林雪萍一个人在。
她来得极早,甚至早于校工打扫的声音。这是她多年教学生涯形成的习惯,喜欢在全校苏醒前的静谧里,梳理一天的计划,批改作业,或者像现在这样,为接下来的课程备课。
桌面上摊开的是高二(三)班的生物课本和她的备课笔记本。笔记本的纸张已经泛出柔和的旧色,页脚有些微卷,密密麻麻记录着她多年的教学心得、知识重点的演变,以及针对不同届学生特点所做的调整。此时,她的指尖停留在“基因表达调控”这一章节的页面上,眉头微微蹙起,红笔的笔尖悬在纸页上方,迟迟没有落下注释。
这个知识点对于高二学生而言是难点也是重点,抽象且复杂。她希望能找到一个更生活化、更易于理解的切入点。上次尝试用“细胞工厂”的比喻效果尚可,但似乎总觉得少了点直击灵魂的清晰感。咖啡杯里袅袅升起温热的白气,散发着浓郁的咖啡香,却未能完全驱散她思考带来的专注凝滞。
忽然,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推开,带来门外走廊清晨更清新的空气。林雪萍以为是同教研组的老师,正想开口打招呼,却在抬眼的瞬间愣住。
门口站着的是江明华。
他穿着一件质地柔软的浅灰色薄衬衫,衣袖随意地挽到了手肘处,露出线条结实的小臂。清晨的光线勾勒出他挺拔的轮廓,脸上带着一丝晨跑过后的红润和清爽的笑意。最引人注目的,是他左手提着一个熟悉的藤编提篮,上面盖着素雅的棉麻布巾。
“你怎么……”林雪萍眼底的困惑瞬间被惊喜取代,放下红笔,起身迎了过去,“这么早?”
江明华走进来,顺手关上门,将提篮轻轻放在她办公桌的空位上,带着点邀功似的笑容:“早上跑步路过东大街那家老字号的豆沙酥饼铺子,新出炉的第一锅,香飘整条街,队伍都排拐弯了。想着某人这两天念叨过嘴馋这个,就给你捎了点当早餐。”他一边说着,一边揭开提篮上的布巾,一股混合着烤酥皮的麦香和细腻甜豆沙的浓郁香气瞬间弥漫开来,霸道地压过了咖啡的味道,浓郁得令人食欲大动。
篮子里整齐地码放着七八个饱满圆润、色泽金黄的酥饼,饼皮薄如蝉翼,层次分明,似乎轻轻一碰就要簌簌掉渣。旁边还贴心地配了温热的、装在保温杯里的无糖豆浆。
“真香!”林雪萍深深吸了一口气,所有备课的难题似乎暂时被抛到了九霄云外,眼里只剩下那诱人的酥饼,“那么多人排队,你等了很久吧?”她心里明白,所谓“顺路”绝非易事。东大街离他们住处和他晨跑的路线都有段不近的距离。
江明华不在意地摆摆手:“还好,跑过去当热身,排队的工夫活动下关节正好。”他拖过旁边的椅子坐下,目光扫过她桌上摊开的课本和备课笔记,“这么难啃?一大早就愁眉深锁的。”语气里满是了然和关切。
林雪萍在他旁边坐下,掰开一个温热的豆沙酥饼。酥脆的外皮应声裂开,露出里面饱满的、暗红色油润的豆沙馅,香甜的热气瞬间扑鼻而来。她小心地咬了一口,那酥皮带着热气的焦香混合着细腻香甜、颗粒感刚刚好的红豆沙,瞬间在舌尖爆开满足的讯号,一路熨帖到心底。连带着早起那点微妙的起床气和对备课难题的轻微烦躁,都仿佛被这浓郁甜美的味道温柔地抚平了。
“嗯,基因调控这块,”她一边满足地咀嚼着,一边含糊地指着课本,“总想找个更形象的、能把那些激活因子、抑制因子、顺式作用元件什么的,都串起来的神比喻。抽象的分子机制离他们太远了。”她说着,顺手翻着课本,试图指给他看那些弯弯绕绕的示意图和术语。
就在她翻动书页寻找插图的时候,一张边缘微微卷曲、有些发黄的老照片,意外地从厚重的生物课本内页里滑落出来,悄无声息地飘落在光洁的地板上。
林雪萍下意识地弯下腰去捡,江明华的动作更快一步,他已经先于她伸出了手。两人的指尖在距离照片几厘米的上方微妙地悬停了一下,旋即分开。江明华轻松地拾起了照片,目光落在上面时,微微一凝,随即扬起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带着回忆温度的笑意。
“这照片怎么还在这儿?”他笑着问,语气带着重逢故友般的熟稔,将照片轻轻递给林雪萍。
林雪萍也看清了照片的内容。照片已经褪了些色,但仍清晰地记录下了一个充满年代感的课间瞬间。背景是市图书馆门前的标志性石阶,一群穿着高中校服的少男少女挤在镜头里,笑容青涩又灿烂。站在照片正中央,扎着高马尾、笑容最为肆意张扬的那个女孩,正是高中时的林雪萍。她旁边站着的少年,穿着同款校服,身形挺拔,眉宇间带着少年人的英气和不驯,一只手看似随意地搭在身旁另一个带着眼镜、笑容有些拘谨的眼镜男生肩头,另一只手则悄悄地比了个“V”字——那赫然是年少时的江明华和他高中最铁的哥们之一。
照片里所有人都有些虚焦,唯独意气风发的少年和笑容明艳的少女成为了画面里最抓人眼球的存在。
“啊……是它。”林雪萍脸上瞬间浮现出混杂着惊讶、缅怀和一点点微妙羞赧的红晕,手指轻轻摩挲着泛黄的相纸边缘,“前两天整理以前的书箱翻出来的,当时随手夹课本里,想着有空再看看……结果一忙就忘了。”她抬眼看向江明华,阳光下他眼底的笑意如同投进湖心的石子,漾开一圈圈温柔的涟漪,清晰地映照着她此刻的模样,仿佛与照片中那个少年瞬间重叠,“你看你那时候,得意洋洋的。”
江明华凑得更近了些,两人头几乎挨着头,一起凝视着这张穿越了漫长时光的定格。他身上淡淡的汗水和洗衣液清爽的味道混合着豆沙酥饼的甜香,萦绕在林雪萍的鼻息之间。
“我那是高兴。”他毫不避讳地轻笑着,眼神专注地看着照片中少女明亮如星的眸子,“因为有人前一天晚上答应跟我一起去图书馆查资料,结果路上磨磨蹭蹭,光顾着找街角那家传说中很好吃的冰糖葫芦,害得我们差点迟到。当然要‘V’一下纪念我们成功的‘逃亡’。”低沉磁性的嗓音带着温热的吐息,拂过林雪萍的耳畔,让她脸颊的温度似乎又升高了一些,心跳也悄然快了几分。他总能精准地记得那些她以为只有自己才记得的、细碎又闪闪发光的过往细节。
那个闷热又心绪不宁的夏日午后,少年忐忑的邀约,她明明心里欢喜却故作矜持的拖延,终于找到小贩时的雀跃,两个人顶着烈日跑向图书馆时飞扬的衣角和心跳……无数细微的片段随着这张照片被重新唤醒,在记忆的河床上闪闪发亮。
看着这张照片,再看看眼前男人眉宇间熟悉的轮廓和眼底不再遮掩的深情,林雪萍的心忽然变得异常柔软而清晰。电光火石间,困扰她许久的“基因表达调控”的授课灵感,如同被这道记忆的光束骤然点亮。
她放下咬了一半的酥饼,也暂时放下了那张承载着他们青春碎片的老照片,快速抓起笔,在刚才还让她一筹莫展的备课笔记本空白页上飞快地书写起来。
“有了!”
她的声音透着难掩的兴奋。
“就像……就像我们当时想去图书馆(特定的细胞功能),需要经过长长的街道(dNA链)。这条街上有很多红绿灯岗亭(调控蛋白),也有很多不同的小路口(启动子区域)。只有当那个特定的‘冰糖葫芦信号’(激活因子)出现,并且我们俩刚好同时走到了那个正确的‘小路口’(结合位点),才能成功地‘开绿灯’启动‘奔赴图书馆’这个程序(基因表达)!”
她快速地在纸上勾勒着一条dNA双螺旋简图,标记起点(启动子),画上一个“激活因子”(她顺手画了个小小的冰糖葫芦图标),指着说:“像不像?信号和地点都对齐了,机器才开始运转。没冰糖葫芦?或者我们没走到那个路口?那就干等着,不干活(抑制表达)。”她的思路如同打开闸门的洪水,流畅地奔涌而出,将抽象的调控逻辑融入到一段只有他们才真正理解的、生动又私密的青春记忆里。比喻虽然未必完全符合教科书般的严谨,却充满了生活的情趣和无可替代的个人印记,必将牢牢烙印在学生们的脑海中。
江明华静静地听着,看着她闪闪发光的眼睛,看着她笔尖跳跃将抽象概念与他们的过往奇妙交融。阳光跳跃在她微微翘起的唇角,跳跃在她奋笔疾书的指尖,也跳跃在他深邃的眼眸中。他没有打断,只是嘴角的笑意越来越深,带着纯粹的欣赏和一种难以言喻的“同谋”般的满足感——他带来的早餐和旧照,竟意外地成了她破解教学难题的钥匙。
办公室里重新安静下来,只有钢笔快速摩擦纸张的沙沙声,以及两人间流淌的、带着回忆温度和心照不宣默契的无声电流。林雪萍沉浸在迸发的灵感中,一口气写下近半页纸的教学设计提纲和注解要点。江明华慢悠悠地吃着他那份带来的豆沙酥饼,目光不时从她专注的侧脸移到那张安静躺在旁边的老照片上。时光,仿佛在这一刻有了奇妙的交错和回响。
另一处,校园科学馆的某间小型创新实验室里,也已被晨光充盈。
室内光线充足,四面墙壁被刷成了宁静的淡蓝色,墙上钉挂着几张科学名人的画像和几句励志格言。中央摆放着几张宽大的实验桌,桌面上还残留着上一次实验后清理干净的痕迹。此刻,阳光正透过西侧高大的玻璃窗,倾泻在室内一角。
角落里,一架银灰色的多功能便携式投影仪正对着悬挂下来的白色投影幕布。投影幕布上正清晰地展示着一张精心设计的海报构图草稿——这正是前几天夜晚林雪萍和江明华在快餐店偶遇时,许清瑶和江韵华正在加班加点修改的那份科技创新大赛的展示板设计。画面中心是一个风格极简的未来城市轮廓剪影,背景运用了深邃的海蓝到璀璨的银白的渐变,中间穿插着象征信息流的抽象光带,充满了科技感和未来气息。海报下方空白处,写着大大的展示标题:“智慧城市:绿意脉络的数字化呼吸”。
江韵华正弯腰凑在投影仪旁,小心翼翼地调试着什么。他今天穿着一件简单干净的白色t恤,洗得发白的牛仔裤包裹着笔直的长腿。阳光落在他年轻而专注的脸上,浓密的睫毛微微垂下,在他的下眼睑投下小片阴影,额前的碎发也被汗水打湿了一点,贴在前额。他的神情认真得近乎肃穆,手里握着一把螺丝刀,正试图打开投影仪侧面的一个小盖板。
许清瑶则站在幕布前方不远处,微微歪着头,蹙着秀气的眉毛,仔细审视着投影出来的效果。她穿着一条淡雅的浅紫色连衣裙,柔软的面料贴合着她少女姣好的身形,一头长卷发用一根缀着珍珠的发圈束在脑后,几缕不听话的发丝垂落在颊边。晨光勾勒出她光洁的额头和精致的下颌线。
“奇怪,明明昨天改完后效果很好的,”许清瑶的声音带着一丝困惑和不甘,又挪动了一下位置观察,“今天早上再投出来,感觉这蓝白的交界处怎么有点发灰?是不是这块液晶模块的参数出了问题?”她指着头顶幕布上色彩过渡的区域。
“应该是dmd芯片那块区域有点接触不良或者过热烧灼了,”江韵华头也没抬,他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投影仪的内部构造上,手上动作却异常沉稳,“我刚才看了镜头没问题,应该是光源通道到显示微镜组这块。我试试看能不能调整一下散热或者清除下触点灰……”他的声音低沉而肯定,带着理科生特有的冷静和分析力,与平日里打球或与人插科打诨的模样判若两人。在对待他和许清瑶共同投入了大量精力的创新项目上,他展现出一种远超同龄人的耐心、责任感和动手能力。
许清瑶虽然依旧蹙着眉,但眼神里却不由自主地流露出一丝依赖。她太了解江韵华在这种硬核技术问题上的可靠程度了。她没有再说话,只是轻轻走到一旁的实验桌边,拿起一张硬卡纸和一支马克笔,安静地等待着,目光却始终没有离开那个低着头、与精密仪器较劲的专注身影。阳光透过窗户,在他俯身的背脊上勾勒出一道明亮的光边。
江明华安静地等待着林雪萍的书写狂潮告一段落。看着她落下最后一个句点,将钢笔盖好,满意地呼出一口气的样子,他才适时地将保温杯里温热的豆浆推到她面前,又把一个刚刚打开的、酥香扑鼻的豆沙酥饼递了过去:“大工程师搞定了?喝口豆浆润润,饼凉了就没那么酥了。”他戏谑地用上了自己建筑设计的行话。
林雪萍失笑,顺从地接过豆浆喝了一大口,温润的液体滑过喉咙,冲淡了咖啡的浓重和刚才高度集中思考的疲惫。酥饼的温度刚刚好,温热的豆沙馅香甜依旧。“嗯,打通了关隘,神清气爽。”她咬下一口酥饼,心情愉快地弯起了眼睛,“说起来,多亏了这张照片,不然还得卡半天。”
她拿起那张依旧安静躺在桌上的老照片,指尖再次轻轻拂过上面那个笑得阳光灿烂的少年:“也不知道你那位老同学(指照片里被江明华搭着肩的眼镜男生)现在怎么样了?毕业后好像就很少联系了。”
江明华眼神略略追忆了一下:“王志伟?他现在在国外一家芯片设计公司做技术总监。偶尔会在群里发些看不懂的数据图表炫技。去年回国探亲还聚了一次,没太大变化,就是发际线有点岌岌可危了。”他语气轻松地调侃着老友,又补充道,“前两天还在群里问我最近的设计项目进度,估计是职业病犯了。”他口中的“项目进度”,是他自己工作室正在攻坚的一个旧工业厂房改造项目。
“技术总监……真厉害。”林雪萍由衷地赞叹道。她小心地将那张承载着过去友情和青春懵懂感情的老照片重新夹回生物课本中更稳妥的位置,放在一个专门放置教学参考书的小文件夹里,似乎为那一段飞扬的岁月找到了一个宁静而恰切的归属地。“时间过得真快。”
“是啊,”江明华看着她的动作,眼神温软,语气也低沉了几分,“不过,有一样东西好像比我们老同学的发际线顽固多了。”他意有所指地看着她,目光灼灼。
林雪萍微愣,随即反应过来他指的是什么,一抹红霞再次染上双颊,在晨光中分外动人。她轻轻用手肘碰了他一下:“吃你的酥饼吧。”
温馨的晨间插曲即将结束。办公室外的走廊上,脚步声开始变得密集起来,早到的老师们陆续到来,打破了教师办公室的静谧。谈笑声、开水房的流水声、拉动椅子的摩擦声透过薄薄的门板隐隐传来。
林雪萍迅速而熟练地将桌上散乱的资料收拢整理好,将那本摊开的、写满了崭新灵感的备课笔记放在最醒目的位置。江明华也站起身,将带来的藤编提篮收拾干净,盖好布巾。两人之间不需要更多的言语,一个眼神交换便明了彼此接下来的轨迹。
“我去教研组露个脸,然后准备上课。”林雪萍拿起课本和教案本,声音轻快。
江明华提起空了的提篮,点点头:“我正好去趟设计院工地,下午有个图纸交接。晚上来接你?”
“嗯。”林雪萍应着,看着眼前这个早已褪去照片中青涩莽撞、变得沉稳可靠却又始终带着少年般真挚情意的男人,心底某个角落被温暖而踏实地填满。
推开办公室的门,迎接他们的是充满活力的校园晨景。楼前绿地上沾着露珠的青草在朝阳下闪闪发光,远处有学生在清理值日区域,喧哗声与读书声开始交织。新鲜的带着青草味的空气扑面而来,让人精神一振。
两人在走廊拐角处自然地分开方向。江明华走向下楼通往校外的通道,林雪萍则走向生物教研组的办公室。脚步匆忙间,林雪萍下意识地回头望了一眼。正好看见江明华挺拔的身影融入其他几位早间来校办事或接送孩子的家长人流中,他步履从容,像一颗沉稳的星划过流动的晨曦背景。
她嘴角扬起一个安心的弧度,抱着书本,也汇入了教师上班的轻快人潮里。晨光正好,新的一天,新的课程,带着新的灵感和昨日的温暖回响,即将在这座生机勃勃的校园里徐徐展开。
而在科学馆那间安静的实验室里,随着江韵华小心翼翼地用特制的导电胶条处理好一个疑似氧化的触点,轻轻合上投影仪的外盖,拧紧最后一颗螺丝。他直起身,额角已经浸出细密的汗珠,对着旁边等待已久的许清瑶投去一个确认的眼神。
许清瑶心领神会,立刻用遥控器重启了投影仪。一道稳定而明亮的光束射出,精准地落在洁白的幕布上。蓝与银的色彩分界再一次清晰无比地呈现出来,深邃的海蓝仿佛触手可及般纯净,过渡到银色时那璀璨如星河的光感再次回归!那张名为“智慧城市:绿意脉络的数字化呼吸”的展示板设计图,在晨曦中焕发出夺目的光彩。
“看!”许清瑶雀跃地低呼一声,清澈的眼眸里瞬间盛满了亮光,她指着屏幕,转头看向江韵华,笑容比窗外的阳光更加明媚灿烂,“好了!完全好了!江韵华你真行!”
面对这由衷的赞叹和少女明亮的笑靥,江韵华只是故作镇定地抬手抹了一下额头根本不存在的汗水,状似轻松地说:“小意思。”但那双平日里总带着些戏谑或慵懒的眸子里,此刻清晰地倒映着少女的喜悦和幕布上的流光溢彩,亮得惊人,嘴角也忍不住勾起了一个大大的、得意的弧度。晨光穿过玻璃,将少女惊喜的身影和少年挺拔的轮廓,连同那幅终于完美的作品一起,镀上了一层淡淡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