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的雨声淅淅沥沥,敲打着玻璃窗,形成一层朦胧的水幕,将城市的夜景晕染成一片片模糊的光斑。已是深秋,带着寒意的湿气仿佛能透过窗缝渗进来,与室内橘黄色台灯笼罩下的温暖干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林雪萍蜷腿坐在客厅柔软的布艺沙发里,膝盖上摊开一本厚重的《高等生物教育教学案例精选》,手边放着一杯冒着袅袅白气的红茶。下午刚结束的期中考试阅卷工作让她有些疲惫,此刻她选择用阅读专业书籍的方式来放松和充电。这不是强制任务,而是一种习惯,一种保持教学敏锐度和深度的自我要求。
江明华坐在沙发另一头,腿上架着轻便的笔记本电脑,屏幕上显示着复杂的建筑结构图纸。他工作室那个旧社区公共空间改造项目进入了深化设计阶段,一些细节需要反复推敲。键盘被他刻意调成了静音模式,只有指尖轻触面板发出的细微摩擦声,混合着书页翻动的沙沙声和窗外持续的雨声,构成了一曲宁静的室内协奏。
他偶尔会停下敲击,端起自己那杯已经微凉的咖啡抿一口,目光从屏幕上移开,落在身旁的身影上。林雪萍阅读时非常专注,微微侧着头,一缕黑发从耳后滑落,垂在颊边,随着她平稳的呼吸轻轻拂动。她的手指纤细,偶尔会无意识地在书页边缘轻轻摩挲,或者在看到精彩处时,用指尖轻轻点一点某个段落,嘴唇微动,似乎在默念。橘黄的灯光为她镀上了一层柔和的光晕,连带着她沉静专注的侧脸,都显得格外温婉动人。
江明华的嘴角不自觉地上扬,心底一片柔软。这种无需过多言语,各自忙碌却又彼此陪伴的时光,对他而言,是忙碌工作后最好的慰藉。他注意到她杯中的茶水少了,便很自然地倾身过去,拿起茶几上的保温壶,为她续上热水。动作轻柔,生怕打扰了她的阅读。
“谢谢。”林雪萍从书页中抬起头,对他报以一笑,眼神里带着被细心照顾的暖意。她捧起温暖的茶杯,焐了焐有些微凉的手指,“你这个节点处理完了?”
“差不多了,就是活动中心那个廊柱的承重和视觉平衡,还需要再核算一下。”江明华将电脑屏幕微微转向她,指着图纸的一角,“想让它既有支撑感,又不显得笨重,最好还能融入一点老社区的印记。”
林雪萍对建筑是外行,但她善于倾听,也能理解那种对细节的苛求。她凑近了些,看着屏幕上那些精细的线条和标注:“看起来线条很流畅。老社区的印记……是指材质,还是造型?”
“都想兼顾一点。可能在外立面用些有肌理感的材料,或者在柱础部分做点文章。”江明华解释着,很自然地伸手,将她滑落的那缕头发轻轻地重新别回耳后。他的指尖不经意地擦过她的耳廓,带来一阵微痒的触感。
林雪萍的耳根微微泛红,却没有躲闪,反而就着他的话题往下说:“我记得那个社区好像有几棵很老的梧桐树?能不能把树的元素,比如年轮或者树皮的纹理,抽象化地用在设计里?”她只是凭直觉提出一个想法。
江明华却听得眼睛一亮:“年轮……象征着时间和沉淀,这个意象很好!也许可以尝试在柱础或者某个装饰面上……”他立刻被这个想法吸引,低头在电脑上快速勾勒起来,神情专注。
看着他瞬间投入工作的样子,林雪萍笑了笑,重新靠回沙发上,继续看自己的书。内心却因为他采纳了自己的随口提议而泛起一丝小小的成就感。这种精神上的同频与相互启发,远比甜言蜜语更让她感到踏实和满足。
雨声似乎更密集了一些。就在这时,林雪萍放在茶几上的手机屏幕亮了起来,是班级qq群的消息提示。她拿起来点开,是班长在群里@全体成员,提醒大家明天有生物竞赛小组的加训,并上传了一份需要提前预习的资料文档。
几乎是同时,江明华的手机也震动了一下。他扫了一眼,是家庭微信群的消息。他母亲发了一张照片,照片里是系着围裙、笑容满面的张妈和她刚出锅的一大盘红烧肉,配文是:“韵华念叨好久没吃张妈的红烧肉了,今天给他解解馋!明华,雪萍,你们周末有空回来吃吗?”
两人几乎同时看完信息,又同时抬头看向对方,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相似的笑意——一种被琐碎日常和人际关系温柔包裹着的暖意。
“张妈的红烧肉……”林雪萍眼里流露出怀念,“韵华真有口福。”
“这小子,就知道吃。”江明华笑着摇头,指尖在手机屏幕上敲击,回复母亲,“妈,我们这周末应该没事,回去吃。让张妈别太累。”回复完,他又抬头对林雪萍说,“韵华最近好像也挺用功,妈说他周末都泡在图书馆。”
“是吗?”林雪萍有些意外,随即想到许清瑶,“可能跟许清瑶一起吧?那孩子对自己的要求很高,参加竞赛压力不小,韵华估计是去作陪兼‘技术支援’。”她用了上次在快餐店听到的说法,语气带着了然的笑意。
“技术支援?”江明华挑眉,随即也笑了,“我看是‘抗抱怨能力支援’吧。”他精准地复述了许清瑶对江韵华的调侃。
两人相视而笑,都能想象出那对年轻人相处时的有趣场景。笑过之后,林雪萍点开班长上传的文档,大致浏览了一下内容,是关于植物生理部分几个难点实验的解析。她微微蹙眉:“这次的预习内容有点深度,不知道竞赛小组那几个孩子能不能消化……”
“有你林老师在,还怕他们消化不了?”江明华语气笃定,带着全然的信任。
“就你会说。”林雪萍嗔怪地看了他一眼,心里却受用。她放下手机,重新拿起书,但思绪似乎还牵挂着明天的加训,“看来明天得调整一下讲解顺序,先把这个难点拆开讲透才行……”
窗外的雨依旧下着,但室内的灯光愈显温暖。
……
与此同时,市图书馆三楼的阅览区,灯火通明。空气里弥漫着书页、油墨和雨水带来的微潮气息,安静得只能听到翻书声、键盘敲击声和极轻微的脚步声。
靠窗的位置,江韵华和许清瑶面对面坐着。两人面前都堆着不少书和资料。江韵华面前是数学和物理的竞赛习题集,而许清瑶面前,则摊开着生物竞赛的厚厚指南,以及林雪萍刚才在班级群里提到的那份预习文档的打印稿。
许清瑶咬着笔杆,眉头紧锁,盯着文档上一幅关于光合作用光反应和暗反应能量转化的复杂示意图,另一只手无意识地转动着摊在桌面的手机。手机屏幕暗着,映出她有些苦恼的精致侧脸。
“这里……Atp和NAdph的生成与消耗的耦联点,这个能量效率的计算公式,怎么感觉跟书上说的不太一样?”她低声嘟囔着,用笔尖轻轻点着图纸,像是在跟一个看不见的对手较劲。
江韵华从一道复杂的电磁学综合题中抬起头,看到她那副恨不得把纸盯穿的样子,伸手过去,用指尖轻轻敲了敲她摊开的书页边缘:“喂,校花同学,眼神杀不死知识点。哪里卡住了?”
许清瑶抬起头,把文档往他那边推了推,指着那个让她困惑的地方:“这里,你看这个能量转化率的推算过程,跳步跳得太厉害了,我感觉缺了关键一步,推导不下去。”
江韵华接过文档,仔细看了看。他的理科思维极强,逻辑清晰,虽然主攻物理数学,但对生物中的定量分析部分也能很快抓住核心。他拿起草稿纸,一边看一边演算:“我看看……它这里省略了叶绿体基质中质子梯度的建立对能量转化的影响估算……你看,如果把这个中间参数h+考虑进去,补上这一步……”
他边说边在草稿纸上写下清晰的推导步骤,字迹挺拔有力。许清瑶凑过头去看,随着他笔尖的移动,原本纠结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哦!我明白了!是忽略了内囊体膜两侧的电位差这个隐含条件!怪不得觉得不对劲。”她恍然大悟,眼睛亮了起来,看向江韵华的眼神里带着毫不掩饰的佩服和一点点依赖,“可以啊,江韵华,你这脑子转得真快!”
“那是,不然怎么当你‘技术支员’?”江韵华略带得意地扬了扬下巴,把演算好的草稿纸推到她面前,“给你,照着这个思路,再把后面的推导顺一遍。”
“谢啦!”许清瑶心情大好,拿过草稿纸,重新埋下头,笔尖在纸上沙沙地响起来,之前的烦躁一扫而空。
江韵华看着她重新投入学习的专注侧脸,灯光在她长长的睫毛下投下淡淡的阴影,鼻尖微微翕动,认真得有些可爱。他嘴角弯了弯,没再打扰她,也低头继续自己的习题。只是,偶尔当她因为思考而无意识地将一缕头发咬在唇边时,他会忍不住伸出手指,轻轻将那缕头发从她唇边拨开。许清瑶通常只是微微一愣,随即反应过来,脸颊微红地瞪他一眼,却也没有更多表示,继续低头演算。
学习间隙,许清瑶抬起头活动有些僵硬的脖颈,目光落在窗外被雨水冲刷得格外干净的玻璃上,映出室内明亮的灯光和两人埋头苦读的身影。她轻轻碰了碰江韵华的手肘,压低声音:“诶,你看外面,雨好像小了点。”
江韵华抬起头,望向窗外。雨势确实比之前缓和了许多,从密集的雨线变成了疏落的雨滴。“嗯,看来快停了。”他看了看时间,“都快九点了,你弄完了吗?待会儿怎么回去?”
“就差最后一点总结了。”许清瑶加快了点速度,“我带了伞,没事。你呢?”
“我也带了。”江韵华说着,目光落在她手边那个看起来不小的帆布书包上,里面除了书,估计还有她做展示板要用的各种材料,“你书包那么沉,一会儿我送你到小区门口吧。”
许清瑶笔尖顿了顿,没有抬头,只是含糊地“嗯”了一声,耳根却悄悄爬上了一抹不易察觉的红晕。图书馆的灯光下,两个年轻人的身影被拉长,投射在安静的书架之间,一种朦胧而纯挚的情愫在笔尖纸页和偶尔的眼神交汇中悄然流动。
……
林雪萍和江明华几乎同时结束了各自的学习和工作。林雪萍合上书,满足地舒了口气,书中的几个新颖教学案例给了她不少启发。江明华也保存好图纸,合上了电脑,揉了揉有些发酸的眼睛。
“搞定?”他问。
“嗯,很有收获。”林雪萍点头,看向窗外,“雨好像小了。”
“那我们……回家?”江明华所说的“家”,指的是他在学校附近的那套公寓。自从恋爱关系稳定后,林雪萍偶尔加班太晚或第二天一早有课,会留宿在那里,比回自己租住的房子方便许多。那里也渐渐有了她越来越多的生活痕迹。
“嗯。”林雪萍轻声应道,开始收拾自己的书和茶杯。
雨后的空气清新湿润,带着泥土和植物叶片洗刷后的干净气息。路灯的光晕在湿漉漉的地面上拉出长长的、朦胧的倒影。两人共撑着一把黑色的大伞,江明华的手臂自然地揽着林雪萍的肩膀,将她护在靠里的一侧,自己的半边肩膀则暴露在偶尔飘落的雨丝中。
伞下的空间不大,彼此的身体靠得很近,能感受到对方身上传来的温热体温,以及林雪萍发间淡淡的洗发水清香。脚步声在寂静的雨夜里显得格外清晰。
“冷不冷?”江明华低头问,将她往自己怀里又带了带。
“不冷,挺好的。”林雪萍摇头,手很自然地环住他的腰,将头轻轻靠在他的肩膀上。他的夹克面料带着微凉的湿意,但隔着一层衣物,能感受到底下坚实胸膛传来的温暖和有力的心跳。这种紧密的依偎,驱散了秋雨的最后一缕寒凉,只剩下心安。
他们没有多说话,只是静静地走着,享受着雨夜同行这份独特的宁静与亲密。路灯将两人的影子缩短又拉长,循环往复,仿佛要一直这样走下去。
回到公寓,一股熟悉的、带着淡淡洗衣液清香和阳光味道的暖意扑面而来。江明华打开灯,暖黄色的光线瞬间充满客厅。他接过林雪萍的包和外套挂好,又弯腰从鞋柜里拿出她的专属拖鞋——一双柔软的浅灰色绒布拖鞋,鞋面上还有一只可爱的小猫图案。
“先去洗个热水澡,驱驱寒气。”江明华说着,已经走向浴室,去检查热水器。
林雪萍换上舒适的拖鞋,走到客厅窗边,看着窗外几乎已经停歇的雨,和远处街区依旧闪烁的霓虹。城市在雨水的洗涤后,显得格外宁静。这时,她的手机又响了一下,是许清瑶发来的信息:
【林老师,您上传的预习资料里那个能量转化率的推导,我有点不明白,能明天加训前早点去办公室问您吗?】
林雪萍微笑着回复:
【当然可以,我明天八点前就在办公室。你很用心,很棒。】
放下手机,浴室方向已经传来了哗哗的水声。江明华探出头:“水好了,快去。”
等林雪萍洗完热水澡,穿着舒适的居家服,用干毛巾擦拭着湿漉漉的头发走出来时,发现江明华已经不在客厅。厨房里亮着灯,传来轻微的响动。她走过去,只见江明华正背对着她,站在灶台前,小锅里正咕嘟咕嘟地冒着热气,一股淡淡的、带着奶香和姜味的甜香弥漫开来。
“在煮什么?”她靠在厨房门框上问。
江明华闻声回头,看到她头发湿漉漉的样子,皱了皱眉:“怎么不把头发吹干?”说着,他关掉火,将锅里的东西倒进一个马克杯里——是姜汁撞奶,热乎乎的,表面凝着一层完美的奶皮。他端着杯子走过来,塞到她手里,“趁热喝了,预防感冒。我去拿吹风机。”
林雪萍捧着温热的马克杯,看着他又转身去卧室取吹风机的背影,心底最柔软的地方被彻底触动了。他总是这样,用这些看似微不足道却无比贴心的行动,将她照顾得无微不至。
她小口喝着甜辣适口、暖意直达四肢百骸的姜撞奶,坐在客厅的沙发上。江明华拿着吹风机走过来,插上电源,站在她身后,动作轻柔地帮她吹干头发。温暖的风拂过头皮和发丝,他的手指穿梭在她的发间,力度适中地按摩着头皮,带来一阵难以言喻的舒适和放松感。
林雪萍舒服地闭上眼睛,任由自己沉浸在这份细致的呵护里。窗外的世界一片宁静,只有吹风机嗡嗡的低鸣声,和他近在咫尺的、平稳的呼吸声。这一刻,所有的疲惫都被驱散,只剩下被珍视、被疼爱的满满幸福感。
头发吹得七八分干,江明华关掉吹风机,拔下插头。世界重新回归安静。他从身后轻轻环住她,下巴抵在她的发顶,嗅着她发间清新的香气和她身上淡淡的、和自己同款的沐浴露味道。
“雪萍。”他低声唤她的名字,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低沉温柔。
“嗯?”林雪萍微微侧过头,脸颊贴着他温热的脸颊。
“没什么,”江明华收紧了手臂,将她紧紧地拥在怀里,“就是觉得,这样真好。”
林雪萍没有回答,只是放松地靠在他怀里,抬起手,覆在他环在自己腰间的手背上。十指自然地交扣在一起。窗外,雨已经完全停了,一轮清冷的月亮从散开的云层后探出头来,将如水般的月华洒向刚刚被雨水洗涤过的城市。公寓里,灯光温暖,气息交融,无声胜有声。
这个秋雨之夜,因各自的努力、彼此的陪伴和细碎温暖的关怀,而变得格外漫长而安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