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王月生和冯小姐在老艾瑞克的陪同下,一起宴请了与艾瑞克同行以及后来这几天自行专程前来的国际艺术界的大拿。当然,王月生表达了明天自己不便出席揭幕式的歉意,倒是获得了众人的谅解。虽然当场就有风华正茂或者风韵犹存的女经纪人、女画廊经理甚至女画家与王月生交换了名片和网上联络方式。冯小姐和艾瑞克则是向众人解释了,因为来宾很多,而画廊场地有限,所以会采取分批入场参观的方式,以保证每人的参观质量,其余时间,都在王月生和老艾瑞克下午喝茶的那个餐厅包场举办艺术交流沙龙,大家可以在等待入场或者参观后都到沙龙中交流。
没办法,现在叫得上名号的艺术大咖就来了快300位,后面还有人因为得知消息比较晚,或者临时订不上飞机,要待开幕式后才能赶到。甚至在场有嘉宾建议国际上很久没有成批量的古典油画名作如此集中地现身,也很少有这种全球行业顶尖人物齐聚的场合,索性就来个为期一周的国际艺术沙龙好了。结果获得众人一致赞成。香港特区政府甚至专门派了高级官员连夜来与冯小姐和艾瑞克对接。
老艾瑞克忙过半夜才得以休息,拖着疲惫的身躯,精神却仍然亢奋,因为他从来没有想到自己有机会牵头主办这么高档次的一个国际艺术盛会。当然,他今晚还有很重要的收尾工作。
回到酒店房间,他用有人专门来前送给他的笔记本电脑用内置程序联系上了对方,将下午佩戴的一个领带夹放到貌似触摸屏上面,然后,对面传来对话“谢谢艾瑞克先生的配合。文件已收到。您去年在IRS的偷税漏税记录我们会按约定帮你消除。如果以后还需要您配合工作,我们仍然会提供相应的便利或者对价。我们这次的合作就此结束,您可以继续您自己的生活。这个笔记本电脑和领带夹就放在桌上好了,明天会有人来回收,不用您在场。祝您在香港期间一切顺利”。
王月生则是没去伊洛蒂的房间,因为伊洛蒂比他忙多了,她的曾祖父的画作和信件可是明天开展时的重头戏。总之,不管中央政府的有关部门,还是香港特区政府,还是仍然在现场忙碌的专家学者,还是在连夜布置第二天实况转播的中国电视台和临时购买了转播权的外国电视台,或者香港本岛的电视台,总之里里外外怕不有几千人在忙着画廊开幕的事,除了王月生自己,他在后世的酒店客房里呼呼大睡,魂穿前世。
前世,今天上午要见的英国驻缅甸仰光助理领事约翰?坎贝尔就明显不是那种昨天下午德国人卡尔的那种二杆子打法。说实话,俾斯麦的柔软身段和灵活多变才是德国人中的异类,卡尔或者威廉陛下这种大开大合才是普鲁士精神。
约翰·坎贝尔出生于英国苏格兰,早年接受殖民地行政与法律训练,精通缅甸语和英语,具备典型的英国殖民官员职业背景。1886年英国吞并缅甸后,逐步在仰光建立殖民管理体系。坎贝尔约于1890年代被任命为仰光助理领事,后升任领事馆首席商务代表,是英属缅甸时期重要的殖民外交官。1898年,坎贝尔受命调查滇缅边境贸易潜力,推动英国资本介入缅甸北部铁路建设(如仰光-曼德勒线延伸计划),试图打通从仰光到中国云南的陆路通道,与法国主导的滇越铁路竞争。他主导缅甸柚木出口至云南的贸易,协调英资“缅甸公司”控制掸邦锡矿开采权,通过仰光港口转运至中国内地。坎贝尔与英国浸信会传教士合作,在缅甸北部(如八莫、密支那)建立教会学校,以宗教渗透配合殖民经济扩张。编撰《缅甸北部方言手册》,利用语言优势搜集滇西边疆情报,为英国争夺中缅边境主权提供依据。
1900年,清朝云南当局试图收回片马地区主权时,坎贝尔以“保护英商利益”为由,向英国外交部提交备忘录,主张通过外交施压迫使清廷承认缅甸对片马的控制。支持英国殖民政府推行“盐税专营”,通过仰光盐务局控制缅甸盐业,间接抬高滇西食盐价格,削弱中国西南边民对缅甸经济的依存。坎贝尔多次向英国外交部警告法国滇越铁路对云南经济的威胁,主张加速仰光-腊戍铁路建设,但受限于资金与清廷抵制未能实现。在缅北与法属印度支那交界地带,通过扶持克伦族基督徒社群,制衡法国天主教传教士的影响力。
坎贝尔与王月生寒暄之后,一边品着普洱茶,一边在回忆着前不久刚刚通过外交邮件密袋送来的帝国文件。那份文件现在就躺在他旁边书桌的抽屉里,内容是:
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外交部与殖民地部联合通告
编号:Fco\/coL\/1900\/YN-01
密级:机密
致:英国驻云南领事馆(筹建中)临时事务官、缅甸殖民政府总督府、印度事务部远东司
日期:1900年4月12日
主题:关于深化帝国在云南影响力及制衡法国渗透的指导方针
鉴于:
法国自1885年完全控制安南(越南)后,正通过红河航道及滇越铁路计划(注:1901年动工)向云南渗透,威胁帝国自缅甸北上的战略利益;
云南蕴藏锡、铜、玉石等战略资源,且为联通长江流域与东南亚之枢纽,其地缘价值关乎帝国远东贸易网安全;
清廷对云南控制薄弱,地方土司、商人集团势力盘踞,可利用其离心倾向建立代理人网络。
兹经女王陛下政府批准,制定以下行动框架:
一、战略目标
经济主导:将云南纳入英属印度-缅甸经济圈,确保英国商品(纺织品、机械)垄断云南市场;
资源控制:优先获取个旧锡矿、东川铜矿开采权,切断法国通过越南的矿产补给线;
交通霸权:筹建密支那(缅)-腾越(滇)铁路支线,抵消法国滇越铁路的战略优势;
政治分化:扶植亲英地方势力,削弱清廷及法国代理人的影响力。
二、核心政策
(甲)遴选合作对象
目标群体:
腾越玉石商帮:掌控滇缅边境玉石贸易,与缅北克钦族有传统联系;
大理茶马商行:垄断云南-西藏茶叶运输,需遏制其与法属印度支那的潜在合作;
滇西马帮武装:熟悉山地交通,可雇佣为英国货物提供武装押运。
筛选标准:
与法国存在商业冲突或遭清廷压迫者优先;
家族成员有留学经历或通英语者优先。
(乙)利益绑定措施
贸易特权授予:
对合作商人发放“皇家特许贸易执照”(Royal charter),许可其独家经营缅甸鸦片、印度棉纱入滇业务;
豁免其在仰光海关的货物吨税(依据《1894年中英续议滇缅条约》第十二款)。
金融与技术支持:
由汇丰银行仰光分行设立“云南开发信贷基金”,提供年息4%的低息贷款(需以矿产开采权为抵押);
派遣皇家工程兵团测绘腾越-大理段地形,协助商人修筑私有骡马道(表面宣称“民间商贸便利化”)。
(丙)安全保障承诺
领事庇护:
合作商人及其直系亲属可登记为“受保护民”(protected person),享有领事裁判权;
若遭清廷拘捕,领事馆应以“外交人员随从”名义要求引渡。
武装支持:
通过缅甸边防军秘密转让李-恩菲尔德步枪(编号磨除),武装商人护卫队;
雇佣廓尔喀雇佣兵以“商队保镖”身份进入云南关键节点。
三、具体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渗透与试探(1900年6月-12月)
由驻腾越领事代理约翰·坎贝尔(John campbell)接触腾越富商李文山(据缅甸情报局档案:此人曾因锡矿税赋问题与昆明藩司交恶);
假借“缅甸玉石同业公会”名义,邀请李文山赴仰光洽谈“免税玉石配额”,期间展示英舰“百夫长号”访问仰光港的武力威慑;
在《缅甸时报》刊文渲染法国计划“吞并云南南部六土司”,煽动商人危机感。
第二阶段:项目落地(1901年1月-1903年6月)
签署《密支那-腾越铁路合作备忘录》:
商人集团负责征募华工(可招募滇西饥民),英国提供铁轨、枕木;
铁路沿线10英里内矿产勘探权归英国东缅甸矿业公司所有。
设立“英滇联合贸易公司”:
股本结构:英国资本占60%,云南商人以土地、矿权折价入股40%;
总部设于仰光,分支机构覆盖大理、昆明,表面由华人经理出面经营。
第三阶段:反制法国(1903年7月起)
指令合作商人抵制法国货:
对销售法国商品的商铺征收“特别防务捐”(实际由英国领事馆支配);
散布谣言称法国天主教士“盗挖祖坟破坏风水”,煽动民众围攻法方据点。
策动滇南土司叛乱:
通过商人向车里宣慰使刀承恩输送武器,助其对抗亲法的临安府官员;
在《泰晤士报》渲染法国“压迫土着”,为军事干预制造舆论。
四、风险管控
对清廷交涉:
坚称所有行动均为“民间自愿商业合作”,援引《烟台条约》中“英民在华通商自由”条款;
若遇强烈抗议,可暂时撤回争议项目,改由印度帕西商人代为持股。
对法国反制:
在伦敦证券交易所做空法国东方汇理银行股票,削弱其云南放贷能力;
收买法属印度支那殖民地官员,泄露法国勘探队行踪供土匪伏击。
五、预期成果
至1905年,实现以下目标:
英国商品占云南进口总额70%以上;
个旧锡矿产量的50%经缅甸出口至英国本土;
建成至少3个亲英商人控制的“自治贸易区”(腾越、大理、思茅)。
此令由外交部远东事务次官埃德蒙·巴克斯(Edmund backhouse)与殖民地部亚洲司长阿尔弗雷德·米尔纳(Alfred milner)联署生效。
备注: 原件抄送印度总督府、陆军部情报局、香港汇丰银行总裁。销毁指令须经殖民地大臣亲笔批准。
(文件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