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建业城内晨雾未散,吴宫明德殿前,禁卫森严,刀戟如林。殿内金碧辉煌,雕梁画栋,孙权高坐于龙椅之上,一袭紫金龙袍,头戴冕旒,目光如炬,不怒自威。阶下文武百官分列两侧,静候蜀使觐见。
殿门缓缓开启,诸葛亮手持白羽扇,步履从容,踏入殿中。他身姿挺拔,目光深邃,虽远道而来,却无半分疲惫之色,反而气度非凡,令人不敢小觑。身后,陈到按剑而立,目光凌厉,警惕地扫视着四周。
\"蜀汉丞相诸葛亮,拜见吴主孙权陛下。\"诸葛亮拱手行礼,声音清朗,不卑不亢。
孙权微微颔首,抬手示意:\"诸葛丞相远道而来,辛苦了。\"
诸葛亮微微一笑,从袖中取出一卷简表,双手奉上:\"此乃我主昭烈帝亲笔所书,愿与吴国共结盟好,同伐魏贼。\"
孙权接过简表,细细阅览,随后命书吏传阅众臣。殿内一时寂静无声,唯有竹简翻动之声。
待众臣看完,诸葛亮再度开口:\"昔日,我主曾在荆州与陛下一面之识,言陛下天庭饱满,器宇不凡,将来必为江东霸主。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孙权淡然一笑,道:\"刘主过誉了,某不过偏居一隅,守土安民罢了。诸葛丞相今日前来,想必有要事相商,不妨直言。\"
诸葛亮点头,羽扇轻摇,目光扫过殿内群臣,缓缓道:\"现今天下大乱,陛下在长江以东起兵,我主在汉水以南召集部众,与魏主曹操共争天下。然曹操已据青、兖、司、豫、徐五州富庶之地,坐拥中原根基,兵精粮足,势力远胜我等。近日探报,曹操正调集大军,意欲南下攻取荆、扬二州,若其得逞,蜀、吴两国皆危矣……\"
诸葛亮话未说完,国相张昭已按捺不住,冷笑一声,起身打断:\"素闻诸葛丞相足智多谋,凭一己之力便从刘表手中夺得荆襄九郡,又从刘璋手中接过益州牧印。小小魏国,何须惧哉?魏国攻打江夏,不过是为荆襄之地,与我东吴何干?丞相若真有本事,何不率蜀国雄兵独自抵挡曹操?\"
此言一出,殿内众臣纷纷侧目,或冷笑,或沉吟,皆想看诸葛亮如何应对。
诸葛亮眉头微皱,但很快恢复从容,目光直视张昭,缓缓道:\"张相国此言差矣。在魏国眼中,蜀国与吴国皆是弱者,荆州与扬州皆是肥肉。如今魏国虽先取荆州两郡,看似伐蜀,实则觊觎江东已久。试问,虎狼之侧,岂容他人安睡?荆州若失,蜀国尚有西川之险,雄兵数十万可守;倘若扬州有失,吴国立国之地被侵,则社稷危矣!\"
张昭冷哼一声:\"丞相此言,未免危言耸听。魏国若真有吞并江东之心,为何至今未动兵戈?\"
诸葛亮目光一凝,声音陡然提高:\"张相国莫非以为,猛虎不扑,便是无害?曹操狼子野心,天下皆知!昔日吕布、袁绍、袁术,皆以为曹操不足为惧,如今安在?\"
此时,皇叔孙静站了出来,捋须冷笑:\"诸葛丞相,如今曹魏并未进攻吴国,吴国有什么理由联合蜀国去讨伐魏国?况且魏国强盛,吴国弱小,贸然开战,吴国又能得到什么好处?\"
诸葛亮闻言,忽然大笑,笑声回荡在殿内,引得众臣皆惊。
\"孙子兵法有云,料敌于先,御敌先动!连蜀国的百姓都懂这个道理,难道吴国竟无人知晓?唇亡齿寒,如此浅显之理,诸位竟视而不见?\"
孙静脸色一沉,正欲反驳,孙权却抬手制止:\"诸位爱卿,此事重大,容朕思量。\"
见朝堂之上争论不休,孙权一时难以决断,诸葛亮眼中闪过一丝失望,随即冷笑一声:\"素闻江东多才俊,吴主孙权乃有志有勇有谋之明主,今日看来,也不过如此!\"
说罢,他转身便欲拂袖而去。
殿内众臣哗然,孙权眉头紧锁,尚未开口,大都督周瑜已快步上前,朗声道:\"诸葛丞相且慢!\"
诸葛亮脚步一顿,回头看向周瑜。
周瑜微微一笑,眼中精光闪烁:\"魏国南下尚有时日,丞相何必如此急切?况且联合伐魏之事,关乎两国存亡,岂能仓促定夺?不如容我主与众臣再议,明日再给丞相答复,如何?\"
孙权亦缓和语气,道:\"诸葛丞相可暂在建业稍待几日,令兄诸葛瑾如今官居谏议大夫,你兄弟二人久别重逢,正好叙叙旧情。待朕思量后,明日必给答复。\"
诸葛亮本就在等这句话,闻言微微一笑,拱手道:\"既如此,亮便静候佳音。\"
离开明德殿后,诸葛亮在陈到的护卫下返回驿馆。一路上,陈到低声道:\"丞相,今日殿上,吴国君臣各怀心思,恐怕联盟之事未必顺利。\"
诸葛亮轻摇羽扇,目光深邃:\"孙权并非无谋之人,只是他身边众臣意见不一,他需要权衡利弊。不过,周瑜此人眼光独到,必能看清局势。\"
与此同时,吴宫内,孙权召集心腹重臣密议。
周瑜沉声道:\"陛下,诸葛亮所言非虚。曹操若灭蜀,下一个目标必是江东!\"
张昭仍不甘心:\"即便联合蜀国,我军伤亡必重,战后又能得到什么?\"
鲁肃上前一步,肃然道:\"陛下,弱者联合,方能抗衡强者。若坐视蜀国灭亡,我东吴将独木难支!\"
孙权闭目沉思,良久,缓缓睁开双眼,目光坚定:\"明日,朕要再见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