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深沉,建业皇宫内灯火通明,唯有偏殿的一角,烛火摇曳,映照出三道凝重的身影——孙权、周瑜、鲁肃。殿外禁卫森严,无人敢靠近,连风声都似乎被隔绝在外。
孙权负手而立,站在一幅巨大的军事地图前,目光沉沉地凝视着长江沿岸的每一处关隘。良久,他缓缓开口:\"公瑾、子敬,今日朝堂之上,诸葛亮之言,你们以为如何?\"
周瑜上前一步,银甲在烛光下泛着冷芒,他手指地图,沉声道:\"陛下,曹操若吞并荆州,下一步必是顺流而下,直取江东!诸葛亮所言'唇亡齿寒',绝非危言耸听。\"
鲁肃亦点头附和:\"陛下,蜀国虽弱,但若与我东吴合力,未必不能与曹操一战。若坐视蜀国灭亡,我东吴将孤立无援,届时曹操百万大军压境,恐难抵挡。\"
孙权眉头紧锁,手指轻轻敲击着桌案:\"可张昭、孙静等人所言亦有道理,贸然开战,若败,东吴基业将毁于一旦。\"
周瑜眼中闪过一丝锐利:\"陛下,此战未必会败!\"他手指重重地点在赤壁一带,\"曹操水军虽众,但北方士卒不习水战,而我东吴水师纵横长江多年,若在此处设伏,必可大破曹军!\"
鲁肃补充道:\"且蜀国关羽乃当世名将,若能让他率军牵制江夏魏军,我水师便可专心对付曹操主力。\"
孙权沉默良久,终于抬头,目光如炬:\"好!既如此,朕决定——联蜀伐魏!\"
翌日,孙权再度召见诸葛亮,双方于吴宫正殿正式定下盟约。
诸葛亮羽扇轻摇,微笑道:\"陛下英明决断,实乃天下苍生之福。\"
孙权朗声道:\"既为盟友,当共进退。朕已决定,由周瑜率东吴水军十五万,自柴桑出发,直取赤壁,与曹操水师决战!\"
周瑜抱拳应命:\"臣必不负陛下所托!\"
诸葛亮点头:\"既如此,我蜀国亦当全力以赴。可由关羽领马步军十万,自樊口出兵,攻打江夏,牵制魏军陆上兵力。\"
鲁肃上前一步:\"为保两军联络无阻,肃愿与诸葛丞相一同随军,协调战事。\"
孙权满意颔首:\"善!子敬与孔明同行,朕亦可安心。\"
长江北岸,樊口军营旌旗猎猎,战鼓震天。关羽身披绿袍,手持青龙偃月刀,立于点将台上,丹凤眼微眯,扫视台下十万精锐。
\"众将士!\"关羽声如洪钟,\"今日我等奉主公之命,与东吴共伐曹贼!此战,当扬我蜀汉军威!\"
台下,黄忠银须飘动,魏延目光锐利,王平、关平、周仓等将领齐声应和:\"誓死追随君侯!\"
大军开拔,铁甲如潮,向江夏进发。
与此同时,柴桑水寨千帆竞发,东吴水师浩浩荡荡,顺流而下。周瑜立于楼船之上,白袍迎风,英姿勃发。
程普、黄盖、蒋钦、周泰、韩当、祖茂等东吴宿将分列左右,战意高昂。
周瑜遥望赤壁方向,嘴角微扬:\"曹操,此番定教你见识江东儿郎的厉害!\"
诸葛亮与鲁肃同乘一舟,随吴军前行。江风拂面,诸葛亮轻摇羽扇,忽道:\"子敬,此战之后,天下格局或将大变。\"
鲁肃点头:\"但愿此战能击破曹魏,使吴蜀两国江山永固。\"
二人相视一笑,目光皆投向远方——那里,赤壁的战火即将点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