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前夕,长江两岸战云密布。这一日,东吴水寨张灯结彩,将士们脸上都洋溢着胜利的喜悦。原来周瑜率领水军刚刚击退曹魏先锋部队,赢得首战告捷。中军帐内,酒香四溢,觥筹交错,众将正为这场来之不易的胜利开怀畅饮。
周瑜端坐主位,一袭白袍纤尘不染,手中青铜酒爵在烛火下泛着幽光。他看似从容,眼角却不时瞥向席间那位羽扇纶巾的客人。诸葛亮正与鲁肃低声交谈,谈笑间羽扇轻摇,仿佛这场庆功宴与他毫无干系。周瑜心中忽生烦躁,仰头饮尽爵中酒,琥珀色的液体顺着喉管滑下,灼烧着他的五脏六腑。
\"孔明先生。\"周瑜突然开口,声音里带着三分醉意七分试探,\"曹军虽败一阵,但百万之众仍在北岸虎视眈眈。不知先生可有退敌良策?\"
帐内霎时安静下来。鲁肃手中的筷子悬在半空,程普、黄盖等老将都放下酒爵,目光在两位智者之间来回游移。诸葛亮缓缓抬眸,羽扇停在胸前,嘴角噙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周都督智谋超群,难道还需要亮来献丑吗?\"
这句话像一根细针,轻轻扎在周瑜心上。他感到脸颊发烫,不知是酒意上涌还是被当众揶揄的羞恼。帐中烛火摇曳,在他俊美的面容上投下忽明忽暗的阴影。他强压下心头不快,忽然计上心来。
\"既然先生也有妙计,不如这样。\"周瑜取来两块绢布,示意侍从呈给诸葛亮,\"你我各自将计策写在手上,看看是否英雄所见略同?\"
诸葛亮眼中精光一闪而逝,欣然接过绢布。二人背对而坐,各自挥毫。帐内众将屏息凝神,只听得见烛芯爆裂的轻微声响。周瑜运笔如飞,心中却翻江倒海——这个诸葛亮,究竟能看透几分自己的谋划?
\"请。\"周瑜转身时已恢复从容,将手掌缓缓摊开。诸葛亮同时展开绢布,两个遒劲的\"火\"字在烛光下交相辉映。周瑜瞳孔骤缩,指节不自觉地收紧,将绢布攥出褶皱。他早知诸葛亮才智过人,却没想到对方竟能将自己的心思揣摩得如此透彻。
\"妙啊!\"鲁肃率先打破沉默,\"都督与先生不谋而合,此战必胜无疑!\"众将纷纷附和,帐内又恢复喧闹。唯有周瑜的笑容僵在脸上,他注视着诸葛亮云淡风轻的神情,心中那根刺越扎越深。这个总是一副成竹在胸模样的卧龙,究竟还藏着多少他不知道的算计?
角落里忽然传来一声轻笑。这笑声不大,却像一滴冷水落入滚油,让喧闹的军帐骤然安静。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个身着褐色布衣的文士缓步走出阴影。他身形瘦削,面容平凡,唯有一双眼睛亮得惊人。
\"都督与丞相欲行火攻,尚缺一味药引。\"这人声音沙哑,却字字清晰。诸葛亮手中羽扇突然停住,他定睛细看,脸色微变——这张平凡的面孔,竟与记忆中年少同窗的样貌重叠。
\"士元?\"诸葛亮脱口而出。庞统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久别重逢的复杂情绪。帐内众将面面相觑,不知这位突然出现的谋士与蜀国军师有何渊源。
韩当性急,拍案而起:\"什么药引不药引的!火攻水战本是常理,与破曹有何干系?\"他粗犷的声音震得烛火晃动,在帐壁上投下巨大的阴影。
庞统不慌不忙,踱步至军事地图前。他枯瘦的手指划过长江水道,声音忽然变得铿锵有力:\"曹军多为北方步卒,不谙水性。那毛玠虽统领水师,却只知皮毛。\"他指尖重重一点曹军水寨位置,\"诸位请看,曹军战船虽设水池防火,但若能将船只连成一片...\"
周瑜猛地站起身,酒爵\"咣当\"一声倒在案几上。他死死盯着庞统,心中既惊且怒——这个名不见经传的谋士,竟将他苦心筹划的连环计和盘托出!更令他不安的是,庞统与诸葛亮显然是旧识,二人若联手...
庞统继续道:\"只需一人诈降曹操,献上连环锁船之策。待东南风起,火船顺风而入,那些连在一起的战船便如困兽之斗,插翅难逃。\"他说完环视众人,最后目光落在诸葛亮身上,嘴角勾起意味深长的弧度。
帐内爆发出阵阵赞叹。老将黄盖捋须大笑:\"妙计!妙计啊!\"程普拍案叫绝,鲁肃则若有所思地望向周瑜。唯有周瑜站在原地,脸上笑容僵硬。他看见诸葛亮正与庞统低声交谈,二人神情亲密,俨然多年挚友。
\"庞先生高见。\"周瑜强压心中妒火,声音却比江风还冷,\"只是这诈降之人...\"
\"末将愿往!\"黄盖霍然起身,花白胡须因激动而颤抖,\"老朽与曹贼有血海深仇,正可借此机会...\"
众将再度沸腾,纷纷请战。喧嚣声中,周瑜的目光始终锁定在诸葛亮身上。他看见诸葛亮对庞统耳语几句,庞统先是摇头,继而无奈点头。这个细微的互动像毒蛇般啃噬着周瑜的心——他们究竟在密谋什么?
宴会散去时,江面已升起薄雾。周瑜独立船头,任凭夜露打湿衣袍。他想起白日里诸葛亮与庞统默契的对视,想起二人掌心相同的\"火\"字,想起庞统侃侃而谈时诸葛亮眼中毫不掩饰的欣赏...这些画面在他脑海中翻腾,酿成酸涩的毒酒。
\"既生瑜,何生亮...\"周瑜喃喃自语,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佩剑。江风送来远处战船的号角声,在他听来却像命运的嘲笑。月光下,他的影子被拉得很长,孤独地投在波涛起伏的江面上。
与此同时,诸葛亮正在客舱内来回踱步。案几上摊开的军事地图被他手指点出无数褶皱。\"士元,\"他忽然停步,目光灼灼地看向庞统,\"以你之才,留在东吴实在可惜。\"
庞统盘腿而坐,手中把玩着一枚青铜棋子:\"孔明是想让我投效玄德公?\"他抬眼时,诸葛亮分明看见那双平凡眼睛里闪烁的锐利光芒。
\"周郎虽有大才,却...\"诸葛亮欲言又止,羽扇轻摇间带起一阵微风,烛火随之摇曳,在他脸上投下变幻的光影。
\"气量狭小?\"庞统轻笑出声,\"我今日已见识到了。\"他将棋子重重按在案几上,\"不过孔明啊,你我同窗之谊是一回事,天下大势又是另一回事。\"
舱外忽然传来脚步声,二人立即噤声。待脚步声远去,诸葛亮压低声音:\"曹操若败,天下三分。东吴有长江天险,蜀地有山川之固...\"
\"而你需要一个能与你并肩的谋士。\"庞统直视诸葛亮,忽然叹道,\"当年水镜先生说'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你可还记得?\"
江风拍打船板的声音突然变得清晰。诸葛亮握扇的手微微发紧,他想起老师曾经的预言,想起刘备殷切的期盼,更想起周瑜宴席上那充满敌意的眼神。这一刻,他忽然意识到,眼前这个看似随性的同窗,或许将成为决定三国格局的关键棋子。
当东吴水寨渐渐沉寂,长江北岸的曹营却灯火通明。曹操正与众将商议战事,浑然不觉一场足以改变历史的火攻正在酝酿。长江的波涛依旧拍打着两岸,但暗流之下,智者们的谋略已经织就一张无形巨网,只待东风来临,便要燃尽这乱世烽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