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乃天佑大唐,陛下洪福!”李承乾微微一顿,目光再次扫视群臣,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然英国公捷报中最后一句奏请,才是此刻当务之急!”
捷报中最后一句?
所有人都愣了一下!
刚才光听到北疆大捷,薛延陀灭国,夷男被擒了。
这捷报最后一句......许多人竟是压根没注意到!
所有人的目光,不禁亲刷刷望向御座!
而此时,李世民也闻言,看向捷报最后一段。
这卷轴中,自然不是向那报捷士口传那般简洁。
而是洋洋洒洒写了近万字。
可以说将此次北征诸多事宜,事无巨细写的十分详尽。
甚至就连那神秘人报信,英国公也没有丝毫隐瞒。
可看到这最后的奏请,李世民却是眉头一皱。
这薛延陀之地如今是打下来了,可却又该如何治理呢?
还真是个令人欣喜至极的烦恼呢!
这时,李承乾见殿中群臣似乎没反应过来,便也不废话,而是直接开口提醒道:“这英国公捷报中最后所奏,乃是奏请父皇,薛延陀之地善后之策!”
“此战倾国之力,非为灭国而灭国,乃为永靖北疆!”
“可该如何处置这万里草原,使其永为大唐屏藩,不再为祸边陲,方为根本,还需诸卿廷议,父皇圣断!”
“臣附议!”长孙无忌此时也迅速从狂喜中冷静下来,第一个出列,他脸上带着惯有的沉稳笑容,拱手道,“陛下,太子殿下。如今薛延陀既灭,其地广袤苦寒,多为游牧,于我中原农耕之制迥异,若强行设郡置县,派遣流官,恐鞭长莫及,徒耗国力民财。”
“老臣以为,当效前朝旧例,行羁縻之策为上!”
“择其残部中恭顺有威望者,封以可汗或都督名号!”
“令其统御旧部,向我大唐称臣纳贡,永为藩篱。”
“如此,既能安其部众之心!”
“又可省却朝廷直接治理之烦劳,实为两全之策!”
“长孙司空所言甚是!”立刻有数名大臣出列附和。
“羁縻之策,古已有之,稳妥可行!”
“草原之地,得其人不足臣,得其地不足耕!”
“如此羁縻纳贡,当是最为妥当!”
然而,也有不同的声音响起。
兵部一位素来鹰派的侍郎出列,朗声道:“陛下,殿下!”
“臣以为,羁縻之策虽省事,然反复难制,前车之鉴犹在!”
“突厥,薛延陀,莫不是羁縻而起,坐大成患!”
“今我王师既已犁庭扫穴,正当彻底掌控!”
“臣请于郁督军山王庭故地,设安北大都护府!”
“驻以精兵强将,震慑诸部!”
“再分封其部族于水草丰美之地!”
“使其互不统属,相互制衡!”
“如此......方为长久靖边之道!”
“设都护府,驻军威慑?谈何容易!”立刻有户部的官员反驳,“朔方,陇右连年征战,府库空虚,民力疲惫!”
“且安北苦寒,路途遥远,数万大军常年驻守之粮秣转运,军饷甲胄,城池营垒,皆是天文数字!”
“此非长治久安,实乃拖垮朝廷之策!”
“不错,羁縻只需一道诏书,些许赏赐,便可令其自安!”
“驻军耗费几何?”
“十年?”
“二十年?”
“甚至是上百年?”
“陛下,太子殿下,此乃无底之洞啊!”
“薛延陀已灭,草原诸部群龙无首,震慑足矣!”
“又何须靡费巨万,劳师永驻?”
“都护府可设,但驻军规模当慎之又慎!”
“我朝当以威慑为主,切不可贪多求全!”
朝堂之上,迅速分成了泾渭分明的两派。
一派以长孙无忌为首,力主羁縻纳贡,省心省力。
一派以部分军方将领和强硬文臣为代表,主张设立强力都护府,驻军震慑,分而治之。
双方引经据典,争论不休。
却无一人提及将这片广袤的草原,如同中原州郡一般,彻底纳入朝廷的直接管辖体系。
毕竟在他们看来,这片土地......压根就是鸡肋!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李承乾静静地听着,没有急于表态。
他的目光深邃,掠过一张张争论得面红耳赤的面孔,心思却早已飞到了平康坊深处那座不显山露水的天上人间。
赵牧!
那位力主自己不惜代价,快刀斩乱麻地推动北征,甚至亲自主导,让孤以雷霆手段扫除陈国公侯君集这个阻碍,难道仅仅是为了灭掉一个薛延陀,换来一个羁縻纳贡或者耗费巨资驻军的结果?
绝不可能!
赵兄落子天元,目光所及,又岂会如此浅显?
薛延陀这块肥肉,恐怕赵兄必然早已想好了如何下口,如何烹制,使其真正成为滋养大唐的养分,而非一个需要不断投入的沉重包袱或者一个随时可能爆炸的火药桶!
羁縻?
那是养虎遗患的温床!
都护府?
那只是扬汤止沸的权宜之计!
赵兄想要的,必然远不止于此!
而孤想要的,也不仅仅是如此!
李承乾心中念头电转,一个隐隐约约。却足以让他心潮澎湃的轮廓逐渐浮现。
但是......他需要赵兄这位先生!
需要赵牧那双看透迷雾的眼睛,为他指明这万里草原真正的价值所在,以及将其彻底消化,化为己用的通天大道!
赵兄心中肯定已有定计!
巧了,其实知晓太子跟赵牧指尖所有勾当的皇帝,李世民此时也是这么想的!
那位藏在平康坊的花街柳巷之中整日寻欢作乐的小子赵牧,费了如此大的功夫,替我大唐拿下这薛延陀之地。
肯定不仅仅是为了巩固承乾的储位吧?
看来,又得找个时间,让朕这位秦老爷,去天上人间拜访一下那位赵公子了......
李世民若有所思,瞟了一眼同样眼含思索的李承乾。
父子二人对视了一眼,却又同时转移了视线.....
此时,殿中群臣的争论不休,已经接近尾声。
没有了皇帝和太子的主导,自然是什么都没议论出来!
“……臣等以为,羁縻之策,最为稳妥可行!”
“请陛下,太子殿下圣裁!”长孙无忌的声音将李承乾的思绪拉回,争论似乎暂时告一段落,多数大臣倾向于他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