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金枝看向金元宝的眼神带着深意。
这金元宝看似坦诚实则步步试探。
倒是个聪明人。
她看到赵元英同意的眼神后对金满堂说道:“既如此,本公主自然愿意成全这段金玉良缘,明日我便会入宫请旨,为两位赐婚。”
金满堂当即眼睛一亮,跪在地上,“草民多谢公主!”
金氏父子离开后,赵元英看向秦金枝,“我成亲,你是不是要给我添妆啊。”
秦金枝挑眉看向赵元英,“我钱还没拿呢。”
赵元英切了一声,“给我送一百个武婢,一百个护院,要身手好的啊,次的我可不要。”
秦金枝将眼睛闭了起来。
她离开赵府以后,马车停到了薛怀义的饭馆。
这次还没等她下马车,小二便跑了过来。
伸出手给秦金枝做搀扶。
“少主您来了,大哥在后面炒菜呢,您先坐。”
秦金枝点头,跟着小二进了后院。
薛怀义端着菜走了过来,跟上次一模一样的菜,一模一样的位置,一模一样的两个人。
只不过这次做菜的人轻松了不少。
薛怀义给秦金枝倒了茶,随后举起酒杯。
“多谢少主。”
秦金枝吃着菜挑眉,“薛叔谢我做什么?”
薛怀义将酒饮下,“信任。”
秦金枝轻笑一声,“怎么,薛叔也想学人家煽煽情?”
薛怀义哈哈大笑。
秦金枝将一封信放在桌面上。
薛怀义有些疑惑的打开信。
随后眼睛逐渐泛红,猛地抬头看向秦金枝。
“公主,这信上说的可还是真的?”
秦金枝夹了一块肉,“何氏和真的薛袅袅应该是没有死,我猜何氏可能察觉到了危险,带着薛袅袅诈死了,只不过我没能查到她们现在在哪。”
薛怀义吸了一口气,“无论在哪,活着就好。”
秦金枝将面前的肉都吃了个干净,随后擦擦嘴。
“你这的人太少了。”
薛怀义听后眼睛一亮,“属下明白。”
秦金枝这是要彻底启用他的人了。
此次去沧州,也是试探。
秦金枝给了信任放他出京城。
也是最后在试探他的忠诚,很显然,他的忠诚被看到了。
秦金枝开口道:“烟雨楼的十二雪,他的葬礼你亲自操持,我会到场。”
“是。”
秦金枝起身,“这次的菜火候不错。”
桌上的肉菜,秦金枝用了不少。
云雀跟云锦在马车上等候。
秦金枝一上马车云锦就问道:“公主,您是怎么知道薛怀义没有叛变的,又怎么猜到千鸟司给有内鬼,我想了好几天。”
秦金枝坐下后拿起一个果子,“他走之前请我来这饭馆,便是讲底细彻底摊到我面前,那日他说他做了他会做的所有菜,证明这里面是他所有能用的人,他带着他所有下属离京,那他往京中传信会传给谁?”
云锦眉头紧皱,“他的属下都被带走了,那在京中跟他有联系的只有王府了,所以传回来的消息公主自然能知道。”
秦金枝欣慰的说道:“长进不少。”
云锦恍然大悟的说道:“既然消息都已经传回王府,薛统领却特意避开千鸟司,千鸟司本来就是公主掌管,薛统领这多此一举的话就是在传递消息,可是公主,能跟薛统领联系的不是还有王爷其他两位义子,万一他传假消息怎么办?”
秦金枝笑着摸摸她的头:“这么复杂的问题不适合你。”
云锦歪歪嘴。
云雀笑着比划道,我们的人早就将沧州的情况摸清楚了。
薛统领若是没有背叛公主,我们的人便会配合薛统领行事。
薛统领若是背叛了公主,我们的人会直接将他斩杀。
秦金枝看着两人的表情笑笑。
信任这东西不经历生死怎么谈。
不过薛怀义很好的完成了她的试探。
何氏跟真的薛袅袅的消息便是他的奖励。
秦金枝看向云雀,“嗓子怎么样了?”
云雀指了指脖子上细微的针眼比划道,柳院正改良了新药方,不用担心。
三人回到王府。
薛怀义第二日便操持了十二雪的葬礼。
妙堂春来到烟雨楼门前的时候,发现竟然有许多小乞丐跪在门前哭。
他有些愤怒的走上前,“干什么!人都死了你们还来闹事!谁指使你们的!”
虽然他跟十二雪结了梁子。
可人死如灯灭,成名所需要受的苦他感同身受,他也算是名角,枉死之后竟然还不得安息。
谁知带头的小乞丐却说道:“贵人别生气,我们不是闹事,我们只是想送恩公一程。”
妙堂春一愣,另一个小乞丐说道:“恩公生前总是接济我们,我们是乞丐,不想脏了他的烟雨楼。”
妙堂春怒意消失不见,“想不到,他竟有这样的善心。”
他抬脚走进去,为十二雪上一炷香。
早如往生。
就在他要离开的时候,门外忽然有人通报。
“镇国公主到!”
妙堂春瞳孔一怔,公主竟然会来十二雪的葬礼。
他停在原地。
秦金枝看着在门口哭着喊恩公好走的乞丐。
还真是滥好人。
妙堂春只见秦金枝一身纯黑的衣衫走了进来。
秦金枝在十二雪的灵堂站了一会。
一个女子眼中还红着眼眶端着一个托盘。
“民女参见公主,这是班主生前苦苦寻找的,说是要献与公主。”
秦金枝看着托盘上已经做好的红薯。
伸手拿了一块放进嘴里。
良久后,秦金枝开口道:“好吃。”
她转身,“十二雪寻找此物有功,七日后,十二雪葬于秦家冢。”
说完,她抬脚离开。
妙堂春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公主竟然将他们这样的下九流葬进的秦家冢。
若是公主千秋,十二雪便是跟公主死同穴。
公主跟裴家麒麟子还有婚约便做出这样的决定!
十二雪跟公主竟然有这么深的情谊。
一时间,无数书斋手下的话本先生以两人为蓝本。
撰写了一段又一段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
迅速传遍大江南北。
就在晋国皆知的时候。
第一茬的红薯苗长出来了。
不少农户都震惊于这农物的生长速度。
而秦金枝却带着这红薯进了上了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