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泽清所辖的部队原本有两万士兵,皆为能征善战之辈,加上随军的家属,总人数大约有两万六千之众。
自从在淮安接到调防命令后,却一直拖延不前,滞留了一个多月,才缓缓南下。
在行军途中,又多次滞留,半个月的时间匆匆而过,如今已是八月中旬,才抵达扬州。
今年年初,刘泽清还是山东总兵,李自成逼近京城时,他接到了崇祯皇帝下达的勤王圣旨。
作为距离最近的援军,他竟然谎称自己摔断了腿,随后一路烧杀劫掠,南下逃窜。
由于他手握重兵,京城沦陷的消息传来后,当时由史可法主持的南堂也不敢轻易得罪他,还以兵部的名义发去文书安慰,令其驻扎在淮安。
五月初,刘泽清听闻南堂传来福王和潞王之争的消息。由于福王住在淮安,刘泽清曾专门前去拜访朱由崧,发现他住在草船上,感觉他并无帝王之相。
而潞王,他则听人说起过,潞王多才多艺,擅长音律,还善于制作琴,一把潞琴据说价值连城,千金难求。
最重要的是,他知道福王与东林党势不两立,而南堂的兵部尚书史可法是东林党左光斗的弟子,因此判断福王即位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于是,刘泽清公开表示支持潞王。
但半个月后,他得知高杰、刘亮佐和黄得功这三路总兵都支持福王,而他们的每一路实力都不逊于自己。
刘泽清急忙改口,公开支持福王即位,身边的谋士也指出,如今北方已失,南堂无兵可用,新君登基后,必定会重用四路总兵。
又等了半个月,刘泽清收到马士英的传信,称黄得功谋逆,请他发兵围剿。
刘泽清深知黄得功的实力,若与其全力交战,即便侥幸获胜,自己也会元气大伤,在这种局势下,他决定延续自己一贯的风格,拖延进军。
结果还没走多远,他就收到消息,唐王奉先帝遗诏和太子钧旨暂任监国,而黄得功因护送唐王有功,已被加封为靖南候。
手下的谋士催促他赶紧回淮安,即便唐王就任监国,凭借这两万兵马,封赏肯定少不了,至少能封个伯爵。
然而,左等右等,刘泽清始终没有等到任何封赏,反而等来了兵部的调令,让他移防安庆,这让他气得破口大骂,暴跳如雷。
原本计划直接返回山东,胁迫太子在那里登基,仿效曹丞相当年之举动,挟天子以令诸侯,届时天下又有谁敢不从?
然而,得知朱慈烺拥有近六万兵马,且手下有吴三桂及其关宁军的支持,刘泽清动作麻利的收拾行装离开淮安,转而南下扬州。
在途中,又出现新的转折,马士英传来消息,称太子无德,在山东倒行逆施,如今在江南已人心尽失,而定王已抵达南京。
信中提到,定王已获得刘良佐和高杰的支持,两人愿意助定王在南京登基,以获从龙之功,且他的部队正在移防,可抢占先机。
刘泽清毫不犹豫地应允,即便不为从龙之功,也誓要攻下南京,向朱聿键问个清楚,为何敢如此轻视自己。
早在孙传庭战死潼关的消息传来之时,刘泽清明白,北地再无人能约束自己,关宁军虽强,但被定在山海关,无暇他顾。
于是,他愈发肆无忌惮,为保全实力,甚至对勤王圣旨也敢置若罔闻,开始放纵手下胡作非为,在前往淮安的路上,屠杀村镇,奸淫妇女,罪行累累。
这一次前往扬州,因为知道要同朱聿键翻脸,所以依旧肆无忌惮,从淮南一路烧杀掳掠来到扬州城下。
此时的扬州知府名为马鸣騄,听闻刘泽清一路杀来,发动扬州城内军民,闭门不纳,准备抵御刘泽清攻城。
刘泽清对扬州城垂涎已久,叫门不开之后,于是便驻扎在扬州城外,准备强攻扬州城,杀了马鸣騄来祭旗。
现在的情况和原本历史上的情况差不多,只不过当时兵围扬州的是高杰部,守城的也是马鸣騄和推官汤来贺。
当时高杰部也是掠夺扬州城周围妇女,并强攻扬州城,扬州全体军民在马鸣騄和汤来贺的带领下,顽强的抵御了一个月。
一直到史可法赶来,高杰的夫人邢氏一直敬重史可法,高杰则是对邢氏言听计从,这才解了扬州之围。
刘泽清部比高杰部更加残暴,因为扬州瘦马名扬天下,驻扎第二天便前往扬州周边搜罗妇女,带到营中侮辱。
接着便发动手下的士兵开始攻城,扬州城的守军只有两千人,但城中百姓纷纷上阵,将刘泽清部牢牢的挡在城外。
刘泽清部攻打扬州的消息很快便传到了南京城中,满朝皆惊,南京京营虽然有几万人马,但都是刚刚整编的新兵,无力前去平叛。
朱聿键想调黄得功前来平叛,却得知在武昌的左良玉也有异动,于是便只能寄希望于刚刚驻守凤阳的刘亮佐部了。
这时,凤阳总督马士英却主动请缨,称刘亮佐本来就在其节制之下,愿督军前往扬州平叛,朱聿键不喜马士英。
马士英拥福调兵一事,朱聿键是知晓的,但拥福派坚称不知道太子生还和唐王监国,以为黄得功叛变,才调兵阻止,所以立福王也是合情合理。
且拥立福王之时,朝中几乎人人参与,就连史可法都有份,也确实有不少人被闷在鼓里,朱聿键无法追究任何人。
担心马士英有所异动,便断然拒绝了马士英的请求,却没想到朝中不少大臣纷纷站出来,推荐马士英前往督军。
议事结束之后,南京京营提督赵之龙,却赶来见朱聿键,称可以让马士英监军,一是其家眷都在城内。
二是若战事不利,可以趁机夺了他凤阳总督的职务,并保证南京城防坚固,就算刘泽清和刘良佐合兵进攻南京,也是不惧的。
赵之龙长得仪表堂堂,浓眉大眼,能说会道,崇祯朝时,就一直哄的崇祯团团转,认为其是国之栋梁,并安排其为南京京营提督,好为南迁做准备。
没想到朱聿键监国之后,也很吃赵志龙这一套,对其信赖有加,并委以重任,吴长喜没想到,因为一时犹豫,没有告知唐王提防赵之龙,会在南京酿成大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