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时的御史台刑房飘着血腥与松烟混合的怪味。范仲淹的指尖拂过铁枷上的凹痕——那些被囚犯指甲反复抓挠的沟壑里,嵌着细微的靛蓝色粉末。
\"周大人不肯开口。\"狱丞捧上一盏混着朱砂的灯油,\"但昨夜说梦话时...一直重复‘丁未科第七名’。\"
灯焰突然爆出个蓝色火星。范仲淹借着这瞬光亮,看清墙上斑驳的血迹竟组成银鞘剖视图——中空部分标注着\"《春秋》题解\"四字,笔迹与周稷奏折上的批红一模一样。
\"去查景佑三年丁未科第七名。\"他对韩琦低语,\"此人是陆巽还是...\"
地牢深处突然传来铁链断裂的脆响。两人冲进内室时,周稷的头颅正以诡异角度垂落——颈椎折断处露出半截翡翠扳指,上面刻着\"七月七 墨池\"的西夏文。
---
丑时的枢密院档案库烛火通明。韩琦用银刀挑开《景佑三年进士登科录》的装订线,簌簌落下的不是蛀粉,而是干涸的茶末。
\"第七名陆巽...不,是第八名!\"他的刀尖停在某个被墨渍掩盖的名字上,\"有人改过排序。\"
范仲淹将验尸用的白矾水涂在页面边缘。隐藏的墨迹渐渐浮现——原第七名的位置写着\"韩似道 成都府\",朱批却是\"特旨:不入等第\"。
\"难怪要撕页...\"韩琦突然从书脊夹层抽出张发黄的试卷,\"这才是真正的第七名答卷!\"
《春秋》题的破题处溅着陈旧血渍。范仲淹的指尖刚触及卷面,那些褐斑突然在烛光下蠕动——细看竟是无数针尖刻出的西夏文字:\"墨池水深 当以血渡\"。
---
寅时的皇城司暗室寒气刺骨。范仲淹展开赵明烛用信鸽送来的密图——兴州榷场的西夏童子试考棚,竟与汴京贡院的\"天地玄黄\"字号舍布局完全相同。
\"不止是考题...\"韩琦的银刀指向图中青铜鼎,\"他们把墨池会的‘滴血验卷’也仿去了。\"
鼎身铭文在烛光下显出异样。范仲淹蘸水涂抹,那些看似装饰的云纹竟重组为《番汉合时掌中珠》的密码表。最下方的西夏文批注被朱砂圈出:\"以宋俘血祭鼎 可得十万甲兵\"。
窗外突然传来瓦片碎裂声。范仲淹吹灭蜡烛的刹那,三支淬毒吹箭钉入案几——箭杆上刻着《春秋》\"戎事以杀为礼\"全章。
---
卯时的晨雾笼罩着崇文院。范仲淹推开《武经总要》藏书间的门,霉味中混着新鲜的血腥气。管理书库的直学士倒在血泊中,右手紧攥着半册《景佑三年锁厅试录》。
\"又是第七页被撕...\"韩琦用银刀拨开尸体,露出下方用血绘的银鞘图样,\"他在临死前想告诉我们什么?\"
范仲淹的目光停在书架某处。那排《续资治通鉴长编》的景佑三年卷明显被人频繁取阅,书脊磨损处露出内页的茶渍。他抽出一册,沉甸甸的手感预示夹层——里面是十二张交子,每张水印都是不同的银鞘模具图。
\"庆历二年秦凤路军饷...\"韩琦突然按住其中一张,\"这些交子是用来购买...\"
铜壶滴漏的水声突然变得急促。范仲淹猛地转身,看见书架缝隙间有双眼睛——韩似道的瞳孔在暗处泛着与翡翠扳指相同的靛蓝色。
---
辰时的朝会上暗流涌动。仁宗皇帝指尖轻叩御案,案头摊着三司使周稷的验尸格目。
\"韩卿。\"天子的声音不辨喜怒,\"朕记得你是景佑三年进士?\"
韩似道的笏板稳如磐石:\"臣蒙恩赐同进士出身,实为庆历二年...\"
\"是吗?\"范仲淹突然出列,展开那页从崇文院取得的真本登科录,\"陛下请看,景佑三年丁未科第七名本为...\"
殿外突然传来急促的钟声。枢密院承旨踉跄闯入:\"八百里加急!西夏大军压境,先锋已抵静边寨!\"
急报的绢布在传递中展开——边关将领的朱批赫然是:\"敌军阵前设考棚,掳我童子试之!\"
---
巳时的政事堂门窗紧闭。庞籍将边关沙盘推到中央,十二面小旗标注着西夏军镇位置——每处都与《蕃汉官制对照表》上的进士任职地吻合。
\"不是巧合。\"韩琦的银刀点在静边寨,\"守将张纶是宝元二年进士,当年科题正是...\"
范仲淹突然将茶汤泼向沙盘。水流在沟壑间汇聚成《春秋》\"戎事\"篇的轨迹,最终停在兴州榷场——那里插着面翡翠材质的凤凰纹小旗。
\"七月七...\"他拾起周稷牢中留下的翡翠扳指,\"明日就是西夏童子试的正日。\"
皇城司都知突然破门而入:\"韩似道大人...失踪了!书房发现...\"
呈上的铜雀砚台尚带余温。砚池里的红墨不是朱砂,而是新鲜人血,正缓缓渗入刻有\"墨池\"二字的凹槽。
---
午时的汴河码头人声鼎沸。范仲淹立在漕船甲板上,看水手们搬运最后一批箱笼——表面是运往永康军的军械,实则暗藏景佑三年以来的科举档案。
\"范公真要去川蜀?\"韩琦递上密封的枢密院兵符,\"那边报的西夏军...\"
\"不是军报。\"范仲淹解开第一口箱子的铜锁,\"你看。\"
箱中整齐码放的并非卷宗,而是二十七个翡翠铃舌——每个内部都刻着景佑三年进士的姓名,最中央那个\"韩似道\"三字正泛着血光。
漕船突然剧烈摇晃。范仲淹扶住桅杆时,看见河面漂来无数燃烧的纸片——全是撕碎的科考试卷,火苗在阳光下呈现诡异的靛蓝色。
\"墨池会的信号...\"韩琦的银刀已出鞘,\"他们要提前焚题!\"
---
未时的暴雨冲刷着漕船篷顶。范仲淹在颠簸中展开赵明烛最新的密信——永康军截获的西夏军令上,画着口青铜鼎的剖视图:
\"鼎腹藏十二科题 以宋俘血化墨 可召文昌星力\"
信纸边缘的茶渍突然蠕动。范仲淹蘸水涂抹,隐藏的墨迹显出最后关键:\"韩似道实为西夏梁太后义子 三十年前即入宋为间\"。
雷声炸响时,船头突然传来水手的惊呼。范仲淹冲上甲板,只见上游漂来成片银光——那是数以百计的中空银鞘,每个接缝处都钤着滴血指印。
\"开始了...\"他握紧翡翠铃舌,\"墨池会的最后一局。\"
雨幕深处,隐约可见西夏使臣的青伞逆流而上——伞面上血写的\"韩\"字,正与翡翠扳指上的刻痕交相辉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