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蔡坤言罢,蓝玉等人瞬间领悟。
徐蔡坤之意,乃请他们勿为难一小人物。
此事若传入汉王耳中,对谁都不利。
“徐大师过虑了,我等仅是好奇,随口问问。
来,请用鸡腿!”
“今日邀徐大师过府,意在结交。”
“且我等与汉王殿下均有生意往来,与汉王之关系,在应天府谁人不知,坚如磐石?”
“徐大师勿忧,我等怎会为难于你?”蓝玉急忙堆笑对徐蔡坤道。
徐蔡坤听后,心中稍安。
若蓝玉等人执意相逼,他也只能让戏院向汉王朱松如实禀报,届时大家颜面皆失。
蓝玉及时打圆场,实为最佳结果。
不久,酒过数巡,徐蔡坤不胜酒力,醉倒桌上。
“来人,送徐大师至客房歇息,并安排侍女侍奉!”蓝玉一声令下,对手下吩咐道。
待徐蔡坤被搀扶进客房后,蓝玉等淮西勋贵面面相觑。
徐蔡坤之言,他们皆已入耳。
若因魔术之事得罪汉王朱松,得不偿失。
“舅父,此事如何应对?”
“不然,直接与汉王殿下商议?”
“凭我等与他的生意关系,请他传授魔术,应不难吧?”常升望向蓝玉,道出自己的想法。
近来,应天府戏院每日三演,若无宵禁,几乎全天营业,如汉中一般。
即便如此,生意依旧火爆,非虚言。
如此赚钱之业,谁愿轻易放手?
“如此,我等直接向汉王求学,至于学费,自不会低廉。”
“关于出资的事宜,我们先派人商议好具体数目,愿意参加的人再集资,你们意下如何?”
蓝玉沉思片刻后,决定道,同时扫视了在场的众人。
汉王府。
婚宴的喧嚣逐渐散去,但对徐增寿而言,夜生活的序幕才刚刚拉开。
徐增寿感到朱松对他的态度颇为复杂。
虽看似重视,但朱松的眼神中总带着一丝疏离,仿佛是在客气应付。
然而,这位汉王妹夫出手大方,赠予他一辆汉中造的豪华马车,并让袁管家安排他体验汉中府的“夜生活”,所有费用均由汉王府承担。
这种举动又显得对他极为看重。
“或许汉王妹夫本性如此,确实很会处事。”
“汉中府的夜生活?早就听说这里没有宵禁,夜晚比白天还要热闹!”
徐增寿心中充满期待。
汉中府的夜生活不仅限于热闹的夜市,更有大戏院!
如今的大戏院相当于后世的娱乐场所,远非普通青楼可比。
青楼常被误解为污秽之地,但实际上它是后世各种夜场的前身。
表面上,青楼女子卖艺不卖身,尽管出身卑微,但多数人仍保持着清白。
这与纯粹的截然不同。
即便有人以身体换取金钱,青楼女子的价格也是极为昂贵。
在朱松这里,大戏院中的男女戏子都必须自重。
一旦发现有不轨行为或与客人勾结,次日便会被辞退。
朱松绝不能容忍自家产业中存在皮肉交易。
徐增寿常去朱松在应天府的戏院,乐在其中。
他听说汉中府的戏院更为豪华,节目更新迅速,比应天府的领先许多。
当得知朱松请客去大戏院,徐增寿喜笑颜开。
“殿下新婚之夜,就别管我了,你自去忙碌,别让小妹久等了。”徐增寿催促朱松入洞房,自己则急于前往戏院。
“那本王就不陪你了。”
“有事就告知袁管家,他能处理妥当。”
朱松笑着点头,转身离去。
他计划将徐增寿从燕王那边争取过来。
历史上,徐增寿与燕王暗中勾结,站在朱棣一方。
徐家,徐辉祖支持建文帝,而徐增寿跟随朱棣。
但现在,徐妙锦成为朱松的王妃,他不能让徐家其他人再支持燕王,以免徐妙锦日后为难。
因此,尽管朱松不喜徐增寿,但仍表面示好。
只要给予小利,就能让徐增寿的心转向汉中府。
朱松自信能给徐增寿燕王能给的一切,甚至更多。
周贵妃见儿子与小舅子如此亲近,颇为满意。
她原以为儿子那脾气,断不会迁就徐增寿这种有些顽皮的‘公子哥’,不料两人相处得竟如此融洽。
今日大婚之后,汉王府与徐府的关系无疑更加牢固。
徐增寿兴奋地坐上朱松赠予的豪华马车,直向汉中府最大的戏院奔去。
而朱松也终于有空,步入婚房。
“你们都退下吧!”
朱松向站在婚床旁的两个丫鬟示意。
很快,婚房内只剩朱松与身披红纱的徐妙锦。
朱松轻轻揭开徐妙锦的红盖头,映入眼帘的是她娇美的脸庞。
朱松对新婚之夜如何度过并无定论。
他深知徐妙锦仅十四岁,或许还未准备好面对这一切。
但当看到徐妙锦那双好奇的大眼睛正注视着他时,朱松不禁笑了。
看来,这丫头的性格比他想象的要好得多。
难怪后世都称这位徐家三为奇女子。
“为何如此看着本王?”
朱松好奇地问。
“有点好奇!都说汉王朱松痴迷修道炼丹,但今日见你,感觉与传闻不太一样!”
徐妙锦原本心中忐忑,但与周贵妃深谈后已平复许多。
见到朱松本人后,最后一丝紧张也消失了。
她觉得这个男人身上有股特别的气质,深深地吸引着她,让她不由自主地想要靠近。
“也没多大差别,无论是传闻中的我还是你眼前的我,都是汉王朱松。”
“日后相处久了,你自然了解我是个什么样的人。”
你嫁至汉中府,身为本王之妃,本王定不负你。
本王仅有一愿,想听否?
朱松望着略显熟络的新妇,忽觉再娶亦非坏事。
至少,与此女相处,应无烦忧。
“何愿?”
徐妙锦耳畔微动,全神贯注。
“善待秋儿,视如己出,可否做到?”
朱松神色凝重地问道。
“自是应当!我定会尽心待秋儿好,只是……若秋儿不喜我,又当如何?”
徐妙锦点头应允,却也有几分忧虑。
“那便要看你的本事了!孩童易于安抚!”
朱松认为,只要徐妙锦有心,不久之后,朱匣秋定会接纳她。
后母之职,未必不佳,亦非尽恶。
虽在某些方面,后母无法替代生母,但至少能为朱匣秋那稍显遗憾的童年,带来一丝慰藉。
朱松深信,徐妙锦能做到这一点。
此后,一切进展顺利,毫无阻滞。
朱松所忧徐妙锦难以适应之情形,并未出现。
二人相处融洽,和谐无比。
……
应天府。
朝会毕,朱元璋返回御书房,锦衣卫蒋瓛随即前来。
昨晚,蓝玉等人邀请戏院名伶至凉国公府做客之事,经蒋瓛之口,传入朱元璋耳中。
“蓝玉这小子,整日胡思乱想,竟什么都敢谋划!”
“他不知道,这应天府的大戏院,也有咱们的份儿吗?”
闻蒋瓛所言,朱元璋面色不悦。
要知道,这应天府的大戏院,亦有他朱元璋的一份产业。
应天府大戏院初开业之际,朱元璋便携太子朱标前往观赏。
不久,老九朱松主动赠予他五成干股。
这意味着,朱元璋不仅成了大戏院的半个东家,还能年享其半数盈利,实则是在变相赠金。
朱松此举并非无因,有了朱元璋作为后盾,大戏院的生意定将更上层楼,稳如磐石。
这便是名人效应的力量,在大明,何人能比朱元璋更负盛名?
朱松以小博大,仅凭五成干股,便与朱元璋紧密相连,实为精明之举。
而朱元璋亦心知肚明,双方皆是稳操胜券。
大戏院的丰厚年利,足以供养数万大军,其价值不言而喻。
此刻,朱元璋正派人暗中监视大戏院,故蓝玉等人昨夜接回徐蔡坤之事,他即刻便知。
所幸大戏院人员守口如瓶,未泄商机,而蓝玉等亦知进退。
言及战事,朱元璋已批老九关于河西走廊的出征之请,但军需等物需老九自备。
他随即命蒋瓛转交圣旨。
至于蓝玉之事,他认为无足轻重,便不再多提。
蒋瓛离去后,朱元璋查看系统国运点,无奈发现,欲推演朱匣焌之国运,尚缺数百点。
看来,只能静待时日,再行推演朱匣焌之人生了。
他若无意外,便是老九一族中的第二位太子。
不知这位太子将会有何等表现?
闻其乃皇卫学院特等生,兼有“大明战神”之名,想来武力超群。
然治国非仅凭武力,未知此人能否担起太子之责?
三日后,汉中府汉王府,新添女主人徐妙锦,府中众人略感不适。
前王妃杨氏已逝一年多,新主非昔日温婉之人。
众人假以时日,自能接纳徐妙锦为新王妃,但对朱匣秋而言,适应之路漫长未知。
新婚次日,朱松携朱匣秋至徐妙锦前,令其唤母,朱匣秋拒之,不开口。
徐妙锦见状,不等朱松发怒,便让朱匣秋先称姨娘,化解尴尬。
朱松无奈,深知徐妙锦对朱匣秋而言尚陌生。
五岁孩童怕生正常,更何况初见便唤母。
朱匣秋心中之母,唯有杨诗雨。
数日相处后,朱匣秋对徐妙锦稍显熟络,但仍不亲近。
后妈终非亲妈。
待明年春,王卫学院建成,朱松欲送朱匣秋入学,其嬉戏时光将逝。
又三日,朱松告知徐妙锦与周贵妃,言欲闭关,将王府事务托付于徐妙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