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老神仙的意思?”
“依老神仙所言,老九或许真能做到!”
“但那毕竟是在老九称帝之后,父皇此刻行动,是否操之过急?”
朱标面露迟疑。
“我想亲眼见证那一刻,不急怎么行?届时,老九为先锋,我朱元璋也要亲自出征!”
朱元璋的解释,令朱标神色大变。
老爷子这是要豪放不羁啊!
他原以为老爷子只是想让老九出征摆平西域与漠北,未曾想他竟也要亲征!
“父皇,您别逗了!”
“西域、漠北皆是荒凉之地,您这把年纪,何必去受苦?”
朱标焦急万分。
“谁说我是去受苦?”
朱元璋心虚,似乎觉得不战而胜有点丢脸。
他能说自己是去游历山水,顺道祭天吗?
“即便我同意,九弟也未必会让您冒险!”
朱标无奈劝说。
“这事我自会与老九商量,总之有他在,你大可放心,我不会有事!”
“别看我一把年纪,身体硬朗着呢,上阵杀敌,不输当年!”
“你也知道老九那小子修炼有成,对付小小的西域和漠北,轻而易举!”
朱元璋主意已定,且有老九在旁,他对征服西域、平定漠北充满信心。
“我……儿臣无言以对。
只愿父皇保重身体!”
朱标摇头苦笑,深知老爷子性情倔强,劝也无用。
再者,无论是征讨西域还是漠北,皆非短期之功,或许自己根本无法亲眼见证大军出征的那一刻。
即便老爷子此刻应允,待他百年之后,我仍可坚持踏上战场,他又岂能从九泉之下跃出劝阻?
看来,唯有抵达汉中后,与老九商议再做定夺。
“吾此生,或许尚能率领蓝玉等一众勇士再度出征,彼时指挥他们为大明开疆拓土,何其威风?”
朱元璋已开始幻想自己统率千军万马,攻城拔寨的壮阔场景。
“话说回来,若论武将,吾麾下与老九麾下相比,究竟如何?”
念及此,朱元璋兴趣盎然,向国运系统发问。
“此问题难以一概而论,实无可比性。”
“宿主开国之初,麾下徐达、常遇春、汤和、蓝玉、李文忠皆为顶尖武将,各怀绝技;耿炳文、邓愈、傅有德等亦是能独当一面的猛将。”
“而汉王朱松麾下,耿青、秦武、杨赫皆为顶尖,陈启、刘胜、周通、付泽等亦为一流。”
“人数上,汉王朱松不及宿主,但论单打独斗,双方可谓势均力敌。”
系统缓缓道来。
“势均力敌?这不等于没说吗?”
“那我换个问法,若让蓝玉他们与汉中武将切磋,人数相当,你认为哪方胜率更大?”
朱元璋略显无奈,却仍换个方式追问。
此事若不明朗,朱元璋心中定难安宁。
“如此,汉王朱松麾下武将有法器增强战力,若无意外,当属其麾下猛将更胜一筹。”
朱元璋默然,竟无从反驳。
他深知法器加持下的秦武等人之恐怖,称其为杀戮机器亦不为过。
这法宝一旦被激发,三人便如虎添翼,势不可挡!
战场上,武将的个人勇武对提振士气至关重要。
这法宝的效用,远不止增强他们自身。
“若是没有这等外力相助,我麾下的猛将,应也不输于老九手下的耿青等人吧?”
朱元璋最终自我宽慰了一番。
【宿主此刻的纠结并无实际意义!】
【蓝玉等人与汉王麾下猛将在战场上相遇的机会微乎其微!】
【即便真有此可能,汉王朱松也定会提前将其扼杀,断无此等机会!】
国运系统适时提醒。
朱元璋闻言,不禁一愣。
似乎确是如此!
【况且后世名将辈出,宿主总不能将他们一一召唤来比拼吧?】
【大明后世还有于谦、戚继光、李如松等诸多名将,他们分属不同时代,无从比较!】
国运系统补充道。
朱元璋听后,深有同感地点头。
他不过是心血来潮,随口一问罢了!
“武将难以相较,但大明皇帝排行榜上,我这开国皇帝总要争一席之地吧?”
“即便争不过老九,也绝不能落后于他人!”
朱元璋为何一心要在有生之年收复西域,平定漠北?
不就是为了积累功绩,在这排行榜上名列前茅吗?
至少也要跻身前三,否则岂不颜面扫地?
【宿主提及大明皇帝排行榜,排在您之后的前十名中,尚有一位女帝呢!】
国运系统再次发声。
“女帝?”
朱元璋听后,惊愕万分!
竟有此事!
大明王朝竟也有女子登基为帝?
他的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唐朝女皇武则天的身影!
“这女帝究竟何人?若真是第二个武则天,那这天下还姓朱吗?”
“难道会像李唐那样,李家的江山都要易姓了吗?”
朱元璋几乎喊了出来!
系统回应道:“宿主无需忧虑,天下依旧属于朱家,因为这女帝乃昭武大帝之女,早年拒绝婚配,离家出走当了道士!而昭武大帝一生仅有两子,一子战死,另一子难担大任!这女帝之所以能登基,还要追溯到天道大帝朱松的三子朱匣烨,正是这位大明的尸王扶持她坐上了皇位!”
“女帝何名?”
朱元璋闻言,既松了一口气又生出了好奇。
只要天下仍是朱家的,似乎也并非不能接受!
况且还是朱匣烨那小子扶植上位的?
其中必有隐情!
系统答道:“凤武女帝,名朱慧英,乃大明唯一的女皇帝!”
系统继续解释:“竟有这样的事!即便有老九家三子的助力,当时朝中的文武百官又怎会容忍一个女人坐上皇位?”
“他们能心甘情愿?”
朱元璋满心疑惑。
“这不是朱家老祖宗扶持的皇帝吗?当时,朱匣烨就如同朱家先祖一般!文武百官纵有万般不愿,也不敢有丝毫怨言!”
“而且凤武大帝在位十八年,退位时直接将皇位传给了侄子,即她亲弟弟的三子!”
“也可以说,让凤武女帝上位只是权宜之策,她更多是在为自己的侄子铺路!”
朱松先祖有遗命,幼子不得继皇位,故先立朱慧英为女帝,以稳社稷,待侄儿成长,再行禅让。
且祖训未禁女子登基,加之有朱匣烨老祖宗支持,女帝之位,无人敢非议。
国运系统的这番言辞,令朱元璋心中震撼不已!
他竟忘却此事!
后世天道大帝,乃大明象征,道家紫袍天师。
天道皇帝与朱匣烨皆在天际注视后世言行。
故此,后世皇族子孙皆知,先祖虽逝,犹在天际监视,若有不轨,先祖或自坟茔而出。
---分割线---
朱允炆向朱元璋跪求,愿就藩以救母。
朱元璋未曾料到,一时与国运系统之谈,竟带来意外之“喜”——大明女帝朱慧英!
虽令朱元璋略感无奈,却远胜于李唐之武则天,后者毕竟外姓。
朱慧英乃老朱家血脉,女帝亦姓朱。
“父皇,您在沉思何事?”
见朱元璋久无反应,神色异样,朱标好奇问道。
“无事,吾在想,老九收复西域,平定漠北,需耗时几何?”
朱元璋回神,急忙解释。
“西域与漠北,非河西走廊可比,数年之功,恐难成就!”
朱标闻此,无奈叹息。
他自知,此生恐难见证此景。
西域与漠北地域辽阔,老九即便战无不胜,要遍历每一寸土地,所需时间恐怕要以年计。
河西走廊那般迅速平定之事,在此几乎不可能重现。
“那倒不一定!且看老九如今有何手段!”
朱元璋微微摇头,未置可否。
他深知许多难题,对大明朝廷军而言或许无解,但在老九那里,却充满无限可能。
毕竟,老九修仙且能炼制法器。
朱元璋甚至猜想,若老九亲自出手,灭哈密国只会更快,一念之间,无需等待攻城器械,即刻可灭国。
只是不知现在的老九,是否已具备这等能力?
念及此,朱元璋对汉中之行更加期待。
……
汉中府,四月初四,定军山寂军墓。
五年前的今日,正是寂军墓三千将士长眠于此之时。
为此,朱松将每年的四月初四定为汉中祭祖节,以祭奠这些亡灵。
每逢此日,汉中府百姓自发前往定军山外,为寂军墓中的阵亡将士祭奠,焚烧纸钱。
汉中府规定祭祖节为当地假日,即便工厂工人也有时间参与。
自四月初三起,定军山外围重兵把守,为祭奠百姓划出界限,防止惊扰沉睡将士。
当日,朱松携耿青等人来到定军山,见四周百姓自发祭奠,眼中闪过一丝欣慰。
这些英勇捐躯的战士,值得所有民众缅怀铭记,此乃朱松之愿!
祭祖节之名,意在让此祭奠世代相传,非仅限于今朝。
后世子孙须知,此山中安息着无数为守护这片疆土而捐躯的英雄。
寂军尤为特殊,其伟大超越任何沙场战死的将士。
他们为守护这片土地与子民,不仅献出了此生,更付出了来世的轮回。
寂军,以其不死不灭之姿,远离了轮回之路。
朱松深入寂军墓,祭奠旧友后,离开定军山,而民众的祭奠仍在继续。
回到汉中府,朱松见街道繁华,民众和睦,脸上露出笑容。
改革之路不易,此盛世得之更难。
然仍有众多人士,默默守护着这盛世。
汉中军儿郎们在塞外坚守哈密卫,如周通等人,办完家事后,再次前往哈密卫驻防。
哈密卫守军,朱松令分三批轮流回乡,确保始终有两批驻守,每批每年可归汉中四月,实则仅三月。
战事起,则全员速归。
朱松归府后,唤袁管家,吩咐道:“闻老十七就藩,备王族瓷器一套赠之,以为贺礼。
朱允炆、朱允熥封王,吾为叔者,岂能吝啬,亦各赠一套!”
谈及王族专用瓷器,它虽价值连城,却非市面常有之物,非王族身份便能轻易拥有或购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