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东旭点了点头,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儿,他缓缓说道:“妈,其实我本来就对钳工不感兴趣,而且爹又在钳工车间出了事,我心里对钳工多少有些害怕。
所以,换个工种对我来说,确实是个比较好的选择。”
贾张氏问:“那你想换什么呢?易中海给你提建议了吗?”
贾东旭于是把易中海、许富贵、何大清以及刘海中今天跟他说的话,一五一十地讲了出来。
贾张氏听后愣了一下,嘴里念叨着:“他们几个还算是有良心,对你也算照顾。就像许富贵说的,东旭,咱自个儿不聪明,跟着聪明人走准没错。
以后你可得跟东跨院的处好关系,还有院里其他人也一样。你放心,妈以后再也不瞎闹了。咱们一家人,我去街道办领些纸盒糊,淮茹也去街道办接点制衣厂的活儿,要是没有制衣厂的,接点柴火加工的活儿也行,这样我们娘俩一个月也能挣不少钱。
就像淮茹说的,咱们家还有地,让贾家本家帮忙种着,收的租金和粮食,够咱们吃用了。
平常就买点青菜和肉就行。而且,平常我要是有空,就回咱们贾家村的老宅,老宅里种了些菜,到时候买菜钱都能省下不少。
你就放心去租倒座房,要租就租三间,别租两间。租回来打扫干净,以后要是生三个儿子,一人一间,你们两口子到时候要是回来,就跟我住这西厢房。
虽说现在这房子只有一间西厢房,但咱们也能将就。你去问问东跨院的,看看能租多少间就租多少间,实在租不了再说。
易中海既然愿意出钱出力,那就让他出。东旭,你说说,你想学啥?电工?焊工?还是别的?”
贾东旭说:“妈,您觉得焊工怎么样?电工虽说看着轻巧,大家都说‘吊儿郎当是电工’,可电工得背着工具到处爬高爬下的,电可是电老虎,到处爬高爬下的,太危险了。
要是触电了,连救都来不及。”
贾张氏连忙点头:“对,不能学电工。东旭,就选焊工吧!焊工的工级要是涨上来,工资也不低呢?”
贾东旭说道:“妈,那咱们一会儿就跟易中海说,让他帮忙把我调到焊工组,跟着学焊工。
焊工这活儿,夏天确实太热,不过冬天倒是挺暖和。而且使用的是电焊,大大小小的物件都能焊。
我感觉焊工比钳工好学些。钳工讲究慢工出细活,焊工虽说级别越高,焊接的物件越精密,但刚开始的时候,大体的物件还是比较容易上手的。”
贾张氏点头应道:“好的,东旭。一会儿就跟易中海说,让他明天想办法把你调过去。
东旭,我可跟你说,调过去之后,可不能再吊儿郎当、偷奸耍滑了。这次要是拜了新师傅,可不像易中海。
咱们跟易中海在一个院里,他又和你爹是好朋友,还想着你以后给他养老,所以咱们之前还能稍微拿捏拿捏他。
但就算这样,易中海也没怎么给咱们出过钱,也就是出出主意而已,对吧?
这次拜师傅可不一样,得事事小心,得像伺候爷爷一样伺候着,人家才肯教你技术。”
贾东旭回应道:“妈,我知道。换了师傅,可不是易中海,我也就没资格任性了。我也该长大了,得懂事了,不能再靠着爹留下的人情肆意挥霍,不然以后怎么办呢?”
秦淮茹笑着附和:“嗯嗯,妈,东旭说得对。东旭现在成了咱们贾家的一家之主、顶梁柱。咱们以后好好辅佐东旭,咱家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贾张氏坐在那儿,满脸忧愁地说道:“易中海还真是狠心呐,说不要东旭这个徒弟就不要了。我倒要看看,他以后指望谁给他养老?指望东院那个姓易的吗?
虽说看着有那么点相似,可长得相似的人多了去了,哪能就轮到他呀?还说什么五百年前是一家,真能指望得上人家吗?
他巴结东跨院的,把人家当侄子一样对待,到时候人家升官走了,看他还能有啥好日子过。”
贾东旭一听贾张氏这么说,着急地说道:“妈,您可不能说这种话,要是让东院的或者易中海听到了,又得生出是非来。
而且东跨院的人和易中海可不一样,易中海看在我爹的面子上,才不跟咱们过多计较。
但东跨院的人在街道办工作,那可是咱们的衣食父母。您怎么能这么说呢?以后凡是沾到东跨院的事儿,不管好坏,都不许说,只能说他们的好话,半句坏话都不能讲,您听到了,妈?”
贾张氏见儿子急赤白脸地数落自己,赶忙说道:“好好好,贾东旭,我知道了,我再也不说东跨院的事儿了。”
贾东旭紧接着又严肃地说:“淮茹、妈,你们都给我记好了,只要是和东跨院有关的事儿,哪怕是一句似是而非的话都不能说。
咱们平头老百姓,可斗不过当官的。要是和院里其他人起了矛盾,妈,我还能去赔礼道歉,人家看在我从小在这儿长大的份上,也不会过多计较。
但东跨院的跟咱们没什么情分可言。人家是大学生,还是处长,一个月工资小两百块钱呢?
人家媳妇又在百货大楼上班,光他媳妇的工资都够他们两口子一家花销了,还有剩。
而且人家还有那么大的院子,种着菜和果树,人家啥都不缺。咱们跟人家斗什么呀?咱们就是普通的小老百姓,千万别和当官的起争执。”
贾张氏和秦淮茹都低着头,心里各自想着事儿,虽未表露,但嘴上赶忙应道:“知道了,东旭,你放心,我们不会说东跨院一句坏话,平时见了面,我们肯定会说些恭维他们的话。
我们也明白,咱们平民老百姓可不能和当官的起争执,就算有理也说不过人家,人家随便扣个大帽子下来,咱们都不知道该怎么辩理,毕竟咱也不懂里面那些门道。”
贾东旭这才语气温和地说道:“对,妈,你们记住,咱们只能和别人搞好关系,不能四处树敌。
以后咱们要是有点啥事,还指望院里的人帮忙呢?再说了,老家贾家村那边,咱们也不常回去,家里的叔伯兄弟虽说都在五服之内,但关系也不是特别亲近。
那些平民老百姓,真遇到事儿也帮不上啥大忙,也就回家给爹上坟的时候,能帮帮忙就不错了。”
贾张氏说道:“行,妈知道了。淮茹,去把锅掀开准备吃饭。咱们饭都做好了,东旭上了一天班,回来又说了这么多话,肯定渴了、饿了。来,东旭,赶紧喝碗水。”
说着,便把已经晾好的水递给东旭,贾东旭伸手接了过来。
贾东旭看着母亲悉心伺候自己的样子,心想,别人对母亲的印象可能这不好那不好,但有一点他很清楚,母亲把他看得比什么都重,只要是他说的话,母亲都会认真考虑,记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