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十七,领头的武将身披明光铠,腰悬玉带,正是总兵官石亨,他身后跟着宦官曹吉祥,两人簇拥着一个头戴翼善冠的中年人,正是被软禁南宫七年的明英宗朱祁镇,石亨一脚踹开宫门,高声喊道:“太上皇复位了!百官速来朝贺!”这便是历史上的“夺门之变”,而这场政变的两大主角,很快就成了明朝中期的权臣。
石亨本是景泰朝的边关大将,在德胜门之战中击退过瓦剌,胳膊被箭射穿仍死战不退,因此得了个“石疯子”的绰号。《明史·石亨传》说他“方面伟躯,美髯及膝”,站在人群里像座黑铁塔。曹吉祥则是个净身入宫的宦官,早年跟着王振混,后来攀附景泰帝的亲信,掌管司礼监。这两人本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却因为一个共同的目标绑在了一起——扳倒景泰帝,拥立英宗复位。
夺门成功后,英宗论功行赏,石亨被封为忠国公,食禄一千五百石,连他的侄子石彪都封了定远侯;曹吉祥升为司礼监掌印太监,总督三大营,成了宦官中权力最大的人物。英宗还特批石亨可以“带刀上殿”,这可是开国功臣徐达都没享过的待遇。一时间,石、曹两家门庭若市,送礼的马车从胡同口排到街尾,有送金银的,有送美女的。
石亨嫌自己的国公府不够气派,竟强占了已故尚书吴复的宅院,又在宅院里挖了个大池塘,引金水河的水进来,种上从江南运来的荷花。《明通鉴》里说他的府邸“壮丽逾制”,也就是超过了亲王规制,有御史弹劾他,反被他倒打一耙,说那御史“勾结景泰旧臣,意图不轨”,英宗竟真把御史贬到了云南。石亨每次推荐官员,都是一沓沓的名单,英宗笑着说:“石卿推荐的人,比吏部选的还多。”他却不知收敛,连地方上的知府、知县都要插手任命,时人谓之“石家官”。
曹吉祥是宦官,没法像石亨那样公开推荐官员,就教唆养子曹钦、曹铉(xuàn)在军中安插亲信。三大营的将领,不是他的干儿子,就是他的徒弟,连调兵的虎符都得经他手才能动用。有次英宗想调三千京营士兵去守居庸关,曹吉祥说:“天寒地冻的,士兵们怕吃苦,不如缓些日子。”就把这事压了下来,英宗竟也没追究。更荒唐的是,他还让宫女们在宫里排练军乐,说是“给陛下解闷”,其实是想借机操练私兵,这事被翰林院编修章纶(lun)撞见,章纶刚想上奏,就被曹吉祥贬去了南京。
这两人还联手搞掉了不少政敌。最先倒霉的是大学士徐有贞,他本是夺门之变的主谋之一,后来因为跟石亨争功,被两人合伙诬陷“图谋不轨”,英宗把他贬到金齿卫(今云南保山),据说徐有贞出发前,石亨还派人给他送了坛毒酒,幸亏徐有贞警觉,没敢喝。接着是兵部尚书于谦的老部下范广,石亨恨他当年在德胜门抢了自己的风头,就诬陷他“勾结景泰帝,想谋反”,范广被斩于市,妻子被赏给石亨的家奴做妾,《明史·范广传》里说“天下冤之”。
民间对这两人的怨气极大,京城里流传着一首歌谣:“石亨石亨,专权横行;老天有眼,迟早遭殃。”有个叫李贤的御史想弹劾他们,却被石亨提前知道,反被诬陷“受贿”,打了三十大板,关进锦衣卫诏狱。李贤在狱里写了首诗:“铁骨铮铮对狱门,丹心未改旧时真,莫言权宦能遮日,自有青天照万民。”后来这首诗传到英宗耳朵里,英宗觉得李贤是个忠臣,才把他放了出来。
石亨和曹吉祥的矛盾也越来越大。石亨觉得自己是武将,功劳比宦官大,总在朝堂上挤兑曹吉祥;曹吉祥则利用自己在宫中的便利,偷偷给石亨使绊子。有次石亨想让侄子石彪镇守大同,曹吉祥就在英宗面前说:“石家父子手握兵权,镇守边关,恐有不测啊。”英宗听了这话,心里开始犯嘀咕。后来石彪果然在大同招兵买马,被人举报,英宗把石彪下狱,石亨也被削了爵位,软禁在家。
被软禁的石亨仍不安分,有天他对着镜子叹气:“我身经百战,辅佐陛下复位,如今却落得这般下场!”他的部将卢旺、彦敬劝他:“不如反了!”石亨竟真的动了心思,打算趁英宗外出打猎时动手。谁知这事被锦衣卫指挥使门达察觉,门达趁夜带人包围了石亨的府邸,从床底下搜出了龙袍和兵器。天顺四年(1460年)二月,石亨在狱中病死,有的说是病死,有的说是被狱卒勒死的,他的侄子石彪被斩,家产被抄,《明英宗实录》记载“籍其家,得金三万两,银百万两,珍玩无算”。
石亨倒台后,曹吉祥吓得魂不附体,他想:“石亨都反了,我离死也不远了。”他的养子曹钦说:“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先下手为强!”于是父子俩密谋在天顺五年(1461年)七月初二发动叛乱,曹钦率私兵攻皇宫,曹吉祥在宫内接应,废掉英宗,自立为帝。起事头天晚上,曹钦在家中摆酒,宴请心腹将领,有个叫马亮的都指挥,偷偷溜出去向恭顺侯吴瑾报了信。
吴瑾连夜进宫禀报英宗,英宗赶紧下令关闭宫门,逮捕曹吉祥。此时曹钦已经带着几千人杀到东华门,见宫门紧闭,就放火烧门,一边烧一边喊:“杀了朱祁镇,天下是我们的!”兵部尚书马昂带着京营士兵赶来,双方在街上混战,从凌晨打到中午,曹钦的私兵毕竟是乌合之众,渐渐不敌。曹钦见大势已去,想逃回家中,却被追兵围住,他长叹一声:“我父子本想富贵,却落得如此下场!”拔剑自刎而死,他的几个弟弟也都被斩杀。
三天后,曹吉祥被押到闹市凌迟处死,《明史·曹吉祥传》说“剐其肉于市,百姓争食之”,可见百姓对他的痛恨。这场叛乱牵连甚广,被处死的有几百人。
石亨、曹吉祥之乱,让英宗彻底看清了“夺门功臣”的真面目。他后来对李贤说:“当年夺门之变,其实是多余的。景泰帝病重,我本就可以复位,何必搞这么一出?”于是下令销毁所有关于“夺门”的记录,把参与夺门的官员大多贬斥。这场持续四年的专权乱政,虽然以石、曹的灭亡告终,但也让明朝元气大伤,朝政混乱,为后来的宦官专权埋下了伏笔。
天顺年间的这场乱政,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明朝政治的阴暗面:皇帝的猜忌、功臣的贪婪、宦官的专横,交织在一起,酿成了一场场悲剧。而英宗在经历了这一切后,也渐渐成熟起来,他重用李贤等贤臣,减免赋税,整顿吏治,算是给混乱的朝局带来了一丝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