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七年(1644年)四月初,山海关的城楼上,吴三桂正手里捏着两封信,一封是李自成派人送来的劝降信,许他封侯拜将;另一封是父亲吴襄从北京寄来的,字里行间满是哀求,说自己被大顺军软禁,让他赶紧投降保命。
吴三桂望着城下那支跟随自己多年的关宁铁骑,又回头望了望北京的方向,他知道,自己站在了命运的十字路口。
吴三桂是辽宁绥中人,出身将门,他爹吴襄是明朝的总兵,他自己二十几岁就当上了宁远总兵,一手打造的关宁铁骑是明朝最后的精锐。崇祯十七年三月,李自成逼近北京时,崇祯急召吴三桂进京勤王,可他走到半路,就听说北京陷落、崇祯自缢的消息。
李自成知道吴三桂的重要性,派了降将唐通带着四万两银子和吴襄的亲笔信去劝降。吴三桂一开始动了心——毕竟,大顺军已经占了北京,自己打不过,投降了还能保住家人和军队。他把山海关交给唐通,带着队伍往北京走,准备去拜见李自成。
可走到半路,从北京逃出来的家仆告诉他,父亲吴襄被刘宗敏抓起来拷打,家里的钱财被抢光了,连他最宠爱的小妾陈圆圆也被刘宗敏抢走了。
“岂有此理!”吴三桂气得浑身发抖。他戎马半生,最看重的就是家人和颜面,李自成不仅骗了他,还如此羞辱他。他立刻下令回师,把唐通的人马赶出了山海关,还杀了大顺军的使者。
这就是后来人们常说的“冲冠一怒为红颜”。当然,吴三桂反水不全是为了陈圆圆,更重要的是他看清了大顺军的真面目——这群农民军根本不懂如何治理天下,只会抢劫杀戮,跟着他们没有好下场。但陈圆圆的事,无疑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吴三桂重新占领山海关后,知道李自成肯定会来报复。他自己的兵力不够,怎么办?他想到了一个冒险的主意——向清军借兵。
这可不是小事。清军是明朝打了几十年的老对手,当年努尔哈赤就是在宁远被袁崇焕的炮火打伤然后去世的,吴三桂的关宁铁骑和清军也打了无数硬仗。现在要向“仇人”借兵,别说手下的将士,连他自己都觉得别扭。
但事到如今,也没别的办法了。吴三桂给当时清军的实际掌权者多尔衮写了封信,信里说:“李自成杀了我皇,夺了我朝江山,我想报仇,但兵力不足,恳请贵国出兵帮忙。只要能打败李自成,我们愿意割让土地作为酬谢,就像当年宋朝和金国那样。”
他特意强调,只是“借兵”,不是投降,还说要“复君父之仇”,拥立明朝的藩王登基。这是典型的“曲线救国”思路,可惜他太天真了——多尔衮想要的,可不是几块土地。
多尔衮收到信时,正带着大军在沈阳城外准备入关。他看了信,心里乐开了花——真是想什么来什么!他立刻给吴三桂回信,说:“我们也想帮明朝报仇,但你得先归顺我们大清,我们才能出兵。只要你肯降,好处少不了你的。”
吴三桂一看回信,就知道多尔衮想趁机吞并他。可这时候,李自成的大军已经快到山海关了,号称二十万,旌旗连绵几十里。吴三桂没办法,只好再次写信给多尔衮,答应只要清军帮他打败李自成,他就“剃发归顺”。
四月二十一日,李自成的大顺军抵达山海关,开始攻城。吴三桂亲自登城指挥,关宁铁骑虽然勇猛,但架不住大顺军人多,打了一天,山海关的外城就被攻破了。吴三桂心急如焚,天天派人去催多尔衮。
可多尔衮这老狐狸,故意放慢行军速度,就在关外的威远堡扎营,等着看吴三桂和李自成两败俱伤。直到四月二十二日,眼看吴三桂快撑不住了,多尔衮才下令进军。
清军一到,多尔衮先让吴三桂带着几个亲信到阵前,当着双方将士的面剃发——这是归顺的象征。吴三桂咬着牙,让清军的剃发匠把自己的头发剃成了“金钱鼠尾”(清朝初期的发型,头顶留一小撮头发,编成辫子)。他手下的将士见主将都剃了发,也只好跟着照做。
交易达成,接下来就是打仗了。多尔衮让吴三桂的关宁铁骑先出战,大顺军见吴三桂的人冲了过来,立刻迎上去厮杀。双方打得正激烈时,突然刮起一阵狂风,沙砺满天飞,大顺军的阵脚乱了。
多尔衮看准时机,下令清军主力出击。八旗骑兵像潮水一样涌上来,他们的战马更快,刀法更狠,大顺军从来没见过这么能打的骑兵,一下子就慌了。李自成在高处督战,看到清军的旗帜,大喊一声:“不好!吴三桂请了鞑子兵!”
这一仗,大顺军惨败。李自成带着残兵往北京逃,路上杀了吴襄和吴三桂的全家三十多口。吴三桂见家人被杀,哭得眼睛都红了,率军一路追杀,把大顺军赶得屁滚尿流。
清军进入山海关后,多尔衮给吴三桂加官进爵,封他为“平西王”。吴三桂则带着关宁铁骑,充当清军的“马前卒”,一路南下,攻打大顺军和南明政权。
有人骂吴三桂是“汉奸”,说他引狼入室,断送了明朝复兴的希望。吴三桂心里苦吗?肯定苦。他一开始或许真的想“借兵报仇”,但一旦打开了山海关,就再也收不住了。清军就像洪水,一旦涌入中原,怎么可能再退回去?
而且,南明的那些政权也不争气,只顾着内斗,根本成不了气候。吴三桂打了几年仗,见了太多明朝官员的腐败和无能,慢慢也就死心了,真的成了清朝的死忠。
后来,他奉命镇守云南,成了割据一方的藩王。再后来,康熙帝要削藩,他又举兵反清,打出“反清复明”的旗号,可这时候已经没人信他了。最终,他在衡州(今湖南衡阳)称帝,国号“大周”,没过几个月就病死了,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明史·吴三桂传》里没记载他开关降清的细节,倒是《清世祖实录》里写了多尔衮给吴三桂的回信:“今伯若率众来归,必封以故土,晋为藩王,一则国仇得报,二则身家可保,世世子孙,长享富贵,如河山之永也。”意思就是:现在你如果率领部众来归顺,我们必定把你老家的土地封给你,晋升你为藩王,一来可以报国家的大仇,二来可以保全自己和家人,世世代代享受富贵,像山河一样长久。
这段话听起来像蜜糖,实际上却是毒药。吴三桂喝了这碗毒药,用一时的妥协换来了复仇的快感,却最终成为了汉奸,再也没有机会洗白。
山海关的城门,在那一天被吴三桂亲手打开。它不仅让清军进入了中原,也让中国历史拐了个大弯。从此,明朝彻底成了过去式,一个新的王朝开始了它的统治。而吴三桂这个名字,也成了“汉奸”的代名词,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任人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