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着葡萄架喊“喵……枣……姑……叔……”发音含糊不清,却把莫小逗笑了。“这丫头随她娘,嘴甜。”莫小接过食盒,打开一看,里面是刚蒸的桂花糕,热气裹着甜香飘出来:“你俩也真是,每次来都带吃的,我这露台快成点心铺了。”
“俺亲爱的小姑子,你爱吃这口嘛!”廖绮欢挨着她坐下,帮小白顺了顺毛:“前阵子俺小叔子爱衍说:您念叨想吃槐花饼,我让后厨腌了些槐花蜜,回头让他给您送来。”
小白被吵醒了,懒洋洋地抬了抬眼,小黑则从葡萄架上跳下来,蜷在莫小脚边,尾巴有一下没一下地扫着地面。夕阳把所有人的影子拉得老长,‘惠民楼’的灯笼亮了,暖黄的光透过葡萄叶的缝隙洒下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斑。
莫小咬了口桂花糕,甜香混着晚风里的海水味,心里踏实得很。她瞅着眼前打闹的少年、逗孩子的夫妻俩、还有脚边打盹的老猫,忽然觉得,所谓的“摆烂”,其实就是看着身边的人一个个把日子过成了想要的样子,就像这露台的夕阳,不慌不忙地落下去,明天还会照样升起来,暖乎乎的,照得人心里亮堂堂的。
(全文完)
亲爱的读者们:
你们好!
我是《只想当富婆摆烂》的作者很好看的,这是我第一次写小说。虽有不足,但能坚持写完,已觉珍贵。
感谢每个为故事驻足的你。感谢莫大柱的憨直忠诚,莫小的通透聪明,莫大杵的踏实,廖爱衍、廖思衍的伶俐胡玉嫣的善良,廖靖渊的纯爱;感谢蒙将军的护短,廖静平的爽朗,李爱莲的坚强……还有那些吵吵闹闹的街坊、海边吆喝的小贩,是他们带着烟火气,让纸上的字成了活生生的日子。
故事里藏了不少我们家乡土话,“恁们”“夜来”“今个儿”,或许不如普通话顺耳,却想让这家长里短更实在,像街坊在院里搭话般亲切。若有听不懂的,还请担待,毕竟方言里裹着的,都是过日子的热乎劲儿。
感谢那些细节里的温度,掖州府的海鲜,‘惠民楼’的牌桌声,露台上追猫的脚印,账本上歪扭却认真的字。这些琐碎平淡的瞬间,才是故事最扎实的骨架。
更感谢耐心把《只想当富婆摆烂》看到最后的你。它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但若你在某段里,想起自己,老家门口的老树、亲人递来的吃食、日子里不声不响的暖意,便是这故事所想表达的最好归宿。
日子还长,掖州府的晨雾会照样漫过山海,‘惠民楼’的大铁锅会照样冒出白汽,老槐树下的棋摊或许会有新的身影。就像檐角的铃铛,风一吹就响,年复一年,把寻常日子里的暖,摇得老远。
咱就此别过,愿你碗里总有热饭,身边总有牵挂,日子过得像掖州的春阳,不烈,却处处透着舒坦。
爱你们的很好看的!比心!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