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钟表的精密齿轮声在会议室里清晰可闻。夏澜注视着对面西装革履的欧洲考察团,他们的目光正被桌上那套\"非遗时钟\"牢牢吸引——王老爷子雕刻的二十四节气纹样,与瑞士机芯完美融合,每个整点都会有对应的传统农谚响起。
\"精确到0.01毫米的误差。\"瑞士钟表协会会长莫里斯用放大镜检查着榫卯结构,蓝眼睛里闪着不可思议的光,\"这真的是手工制作的?\"
夏澜微笑颔首,指尖轻点控制面板。时钟突然分解成三维投影,展示出内部精妙的结构:传统雕花外层包裹着纳米涂层,既保留木质纹理又防潮防蛀;机械传动部分则采用军方提供的特种合金,确保百年不锈。
\"更精彩的是这个。\"她切换画面,投影显示出全球分布的光点,\"每座时钟都搭载北斗+GpS双定位,这里显示的是已售出的287件作品实时位置。\"
考察团成员们交换着惊讶的眼神。夏澜知道,这场始于非遗保护的谈判,正在滑向更广阔的商业蓝海。
三天后,合作协议的细节仍在拉锯。夏澜站在酒店落地窗前,望着阿尔卑斯山的雪顶,手机里传来林小雨兴奋的声音:\"夏总!军方同意开放部分材料技术,但要求用于民用产品的合金配方保密!\"
\"告诉沈毅,我们需要那个抗腐蚀涂层。\"夏澜的目光扫过桌上文件,瑞士方提出的联合品牌方案还差关键一环,\"没有这个,非遗时钟进不了极地考察队采购清单。\"
谈判桌上风云变幻。当莫里斯第三次强调\"瑞士制造\"标准时,夏澜突然推过一份检测报告:\"我们的木材处理技术,能让钟表在热带雨林保持零误差。\"她点开视频,展示非遗工坊的恒湿环境模拟测试,\"这是你们急需而不得的。\"
瑞士方的笔尖悬在合同上迟迟未落。夏澜不急不躁,取出个锦盒轻轻打开——里面是王老爷子最新作品:用火箭残骸特种材料打造的\"航天纪念钟\",表盘上雕刻着二十四颗卫星轨道。
\"中国航天局的特别订单。\"夏澜的声音轻得像羽毛,\"他们看中的,正是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的碰撞。\"
莫里斯终于放下钢笔,摘下眼镜揉了揉眼睛:\"夏女士,您要的不仅是技术合作,而是重新定义奢侈品。\"
\"不。\"夏澜将合同翻到最后一页,\"是重新定义'价值'。\"
合作的消息像野火般蔓延。当夏澜还在回国的航班上,新村官网的预售页面已经崩溃。五百套限量版联名钟表,在发布会前就被预订一空,最远的订单来自南极科考站。
但真正的变革发生在生产线。瑞士工程师入驻非遗工坊的第一天,就被王老爷子的\"土办法\"惊得目瞪口呆——老人用唾液测试木材湿度,准确度竟比他们的电子仪器还高。
\"这不科学!\"首席工程师克劳斯抓着所剩不多的头发。
\"这是经验。\"夏澜递过数据分析表,\"我们采集了王老六十年来的工作数据,湿度判断准确率98.7%。\"她指向正在安装的智能传感器,\"现在,这些'不科学'的经验正在变成算法。\"
合作带来的惊喜远不止于此。当瑞士的精密机床与传统雕花结合,催生出全新的\"数控手工\"工艺;而新村特制的防潮涂料,意外解决了瑞士表在东南亚市场的老大难问题。
签约仪式选在了古窑遗址前。当莫里斯用中文说出\"互利共赢\"时,王老爷子亲手将第一块联名时钟的雕花组件交到他手中。老人粗糙的指节与瑞士人保养得当的手相触,象征着两种文明的对话。
深夜的工坊依然灯火通明。夏澜看着中瑞团队为了零点几毫米的误差争论不休,突然接到沈毅的视频请求。屏幕那头的他站在某军事基地,背景是整齐排列的\"航天特别版\"时钟。
\"首长问,能不能给空间站也定制一个?\"沈毅的嘴角噙着笑,\"宇航员们想在太空听农谚。\"
夏澜望向窗外的星空,知道新村的品牌之路,已经迈向更浩瀚的远方。这份跨越东西方的合作,正在将地球的智慧,镌刻进永恒的时间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