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孔胤植无法回答,崇祯皇帝不依不饶,继续开口追问了一个更加致命的问题道:“孔卿,不知如今孔府有多少田产啊?”
“呃,这个……这个……”孔胤植额头立刻渗出汗水,支支吾吾的不能说出来。
面对孔胤植的表现,崇祯皇帝眼中闪过一丝寒光,沉声说道“孔卿,你是不知道?还是不肯说?”
眼见崇祯皇帝追问的急,自己也无法搪塞躲避,孔胤植干脆把心一横,躬身含糊不清的开口道:“回禀陛下,孔府祭田,乃历代先皇钦赐,有详细田册在此,至于具体数目,臣慌乱之下,具体数字,也是记不清了,请陛下恕罪!”
“哦,既然记不清了,那就把田册拿上来吧!”崇祯皇帝依旧不依不饶,一副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架势。
低着头的孔胤植咽了咽唾沫,知道此事已经无法避免了,他冲着崇祯皇帝行了一礼,开口道:“既然陛下下旨,臣不敢不从,这就去为陛下将田册取来!”
说罢,孔胤植抬眼偷看了一下崇祯皇帝,只见高台上的崇祯皇帝还是面无表情的盯着他。
孔胤植心底一寒,微微叹了口气,转过身去,脑袋急转,一边思考着对策,一边在两个玄甲营士卒的“保护”下,从府内取来了孔府的田册。
就在孔胤植离开的这段时日,崇祯皇帝没有再向任何人再说话,孔府大堂内陷入了一种山雨欲来的窒息氛围中。
分列两旁的孔府的众人大气也不敢喘,纷纷低垂着眉眼,死死地盯住自己的脚面。
仿佛过去了一整天那么漫长,孔胤植终于手中拿着厚厚的田册,回到了大堂之内。
他摊开田册,看了一会儿后,抬头看着崇祯皇帝,如实禀报道:“回禀陛下,臣不敢欺瞒陛下!孔府如今主要有祭田和学田两大类型。”
“我大明洪武元年,太祖皇帝赐孔府祭田2000大顷,后由历代先皇御赐,只至此刻孔府共有祭田2600大顷。”
据明朝的1顷=100亩计算,孔府的2600顷田地,即有26万亩田地。
但是孔胤植口中说的“大顷”,可能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历朝历代都不尽相同。大概可以算1大亩=3标准亩,这样算来,孔府在曲阜县的土地,可能达到了惊人的26万亩乘以3,等于78万亩土地!!!
这还不算孔府的学田,自置田产及历代“衍圣公”夫人陪嫁的\"胭粉地\"?。
其中,学田大约有五十大顷,其收入,用以维持孔府建有的许多书院,包括春秋书院、石门书院、尼山书院、洙泗书院、中庸书院、圣泽书院,以及曲阜孟氏、曾氏、颜氏书院的开支。
而自置田,孔府的私田约有368顷左右(亩),其中30顷(3000亩)可享受免税待遇。
此外历代衍圣公夫人嫁入孔府时,也都带来一些“胭粉地”,其收入归衍圣公夫人自行支配,历代累计下来,也有86顷(8600亩)之多。
粗略算下来,整个孔府所拥有的土地,不亚于百万亩之巨!
可以说,整个曲阜县城,几乎所有土地都是孔府所有!
而且孔府还有历代帝王的经济特权,就那些78万亩的祭田土地,都是免赋税的,收入用于孔府的祭祀和家族开支?。
不仅如此,孔府还设有设有管勾厅,专门负责管理租税,还享有征税特权?!
而曲阜当地的百姓,几乎都成了孔府的佃农。租种着孔府的土地。
每年,佃户需对孔府缴纳对半分成的地租(粮食或银两),每年孔府光是从祭田这一项当中就可以收入8600两白银、900余石的粮食。
这比明朝亲王的待遇还要优厚,明朝亲王按照规制,每年领取禄米一万石,虽说如此,还常常领不到的禄米,能领到的还是对半开。
最重要的一点是,孔府收入中的很大一部分要用作孔庙祭祀的开支。
曲阜孔庙每年二、五、八、十一月上旬的丁日都要举行大祭,称为“四大丁”,这是孔庙最隆重的祭典,开销也最大。
一次就要用26头猪、31只羊(其中5只是代替鹿的)、2头牛。
此外还要用大量的牛油蜡烛、白面、果、蔬、酒、木炭、炭饼等。
此外“大丁”之后,在当月中旬丁日还要举行“中丁”祭祀,即祭祀孔子家庙。
此外还有每月朔望祭典,孔子诞辰祭典,“圣卒”祭典,元旦、元宵、寒食、端阳、中元、重阳、十月初一、冬至、十二月初八祭典,尼山书院祭典,中兴祖生日祭典,张姥姥春秋二祭……等等等等。
此外,孔府的日常生活也是十分奢靡,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这里也就不一一细说了。
总之,天下人称孔府,号称“天下第一府”真的算是实至名归。
……
听到孔胤植大概的说出孔府土地数目,之前和崇祯皇帝讨论过土地问题的大儒刘宗周也无言了。
他曾经信誓旦旦的对崇祯皇帝说,天下占据土地之最着,莫非明朝宗室,结果现在一看孔府的财富,这位老大人还是感叹,自己的想象力不够丰富和大胆!
世人都知道孔府土地多,没想到居然有这么夸张!
而崇祯皇帝闻言也是微微一惊,他深吸一口气,目光锐利的盯着孔胤植开口道:“孔卿,你知道,如今河南、山东赤地千里,饿殍塞道,人竟相食。孔府世受国恩,食邑万顷。值此危难,当为天下先。朕意,卿可择其膏腴祭田若干,分与无地流民耕作,以解倒悬之急,亦彰圣门仁德之意!”
崇祯皇帝话语落下,孔府堂内空气骤然凝固。
四周燃烧的烛火猛地一窜,爆开一粒灯花,旋即黯淡下去。孔胤植的头垂得更低了,宽大的袍袖微微震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