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主走吧,再不走就来不及了!”
“是呀,帮主,我们快走啊。”
龙首听到小弟们劝自己走。
心中那是一万分的不愿意。
他挣脱掉小弟们的手,指着面前的一片火海,怒声大吼,“你们看看,你们看看,这些都是咱们的兄弟!我怎么能扔掉几万兄弟逃生?不行,我要杀了王阳明,我要杀了王阳明!要替兄弟们报仇——!”
“啊啊啊啊,此仇不报,我誓不为人。”
龙首开始癫狂地怒吼起来。
他完全陷入到了失去理智的愤怒之中。
这就跟陷入了癔症一样。
这一刻,如果你要拖着他走,那真是要费不少力气的。
“我要杀了他——!”
“啊啊啊啊!”
“王阳明——!”
一个手下见势不妙,急忙跟身旁几个兄弟们商议了一下。
接着三人都是对视一眼。
彼此都点点头。
接着就听到一声,
“帮主对不住了!”
不等龙首反应过来,这个兄弟一个大力手刀就砍到了自家帮主的后脖子上,直接一手刀就砍晕了自家帮主。
“快快快,带着帮主赶紧撤退!”
“这是要去哪里啊?”
“是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能往哪里跑?”
其中的一人想了一下,便道:
“帮主待我如亲兄弟,咱们去山庄拿钱,然后带着帮主出海就是,海外这么大,咱们还能再起风云!”
“那感情好,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对,走。”
龙首被这三个小子,直接扛着就朝着船下跳去。
他们水性极好,直接架着他们的帮主就向后游去。
他们一上岸就赶紧跑。
压根不敢有半分的停留。
正在城墙上的王阳明,见局势到了这一步,战场已经开始如他所计划的那样,开始朝着自己这一方彻底倾斜了。
当即就命人向天发射信号弹。
咻的一声。
焰火在夜空之中炸开。
这是进攻的讯号。
就在一会儿不到。
上游的区域,开始划下来十几艘渔船。
这些渔船都是提前预备好的。
此时顺着北风顺流而下,可以说是速度极快。
根本就拦不住。
这些渔船全部冲向了敌人船队的末尾。
一撞到的瞬间。
船上的士兵们,就用火折子点燃干草。
然而他们飞跃一跳,抓紧游远。
渔船爆发出轰的一声爆炸。
上面的火油跟炸药,全被点燃。
敌人的船队直接从后面被炸得四分五裂的,火势还从敌人的后尾开始包围了上去。
这样的一幕,直接使得中央区域的河水,开始跟沸水一样滚烫起来。
谁还不跑,就得被活生生烹死!
但要跑,就得穿越火海。
水面上都是油火。
油面燃起的大火,可是用水都浇不灭的,只能等空气燃烧,油源被燃烧殆尽。
这里现在就是一片炼狱,就是一片火油地狱。
火海席卷了所有的敌军们。
巨大的火焰再一次爆炸开来。
天空之中都是浓浓的黑烟。
还有一股子的肉味不断地传来,随风飘散,飘散十里。
王阳明开始命令士兵们追击。
此时接近城墙的大火,渐渐熄灭。
而现在正是清理战场,搜索残存之敌的好时机。
对于这些人,没有留活口的价值。
全部杀掉。
也算是为他们结束痛苦。
王阳明这一次是要彻底拔除江南的盐帮。
更是为了震慑天下的江湖盐帮。
盐铁只能官家经营。
不管你是哪里的盐帮,得罪了朝廷,就是死路一条。
王阳明眺望这一片火海,也开始计算下一步的战斗。
此时这里结束了,不代表江南就大定了。
还有另外一场战斗在等着他!
算算时辰。
福王应该要明日正午,才能到金陵西面的郊外,那里有一座小村子名唤御窑村。
也是一处民间的窑口。
到了那里,他们才能算正式进入金陵的地界。
王阳明算算时辰,已经是要起程的时候了。
王千户望着这城外的一片大火,心中对于王阳明敬佩不已!
果然是监国殿下信任的臣子!
好大的本事。
一把大火,一次奇谋,就使得金陵之围得解。
何其厉害!
王千户还注意到,哪怕是大胜了,王阳明的情绪始终都是十分的平静,没有半点的波动。
这更是令他觉得佩服不已。
殿下不知道哪里找来的人才。
如此文武双全的大人,大明日后不得蒸蒸日上?
这堪称国士呀!
还是无双的国士。
一位于谦大人,
一位王阳明大人。
大明何其有福。
更不用说如今当朝执政的,是那一位年轻力壮富有雄韬武略的圣明监国。
这大明的未来,真是如日初升!
大浪淘沙,英雄辈出。
日月山河永在。
王阳明见战斗已经彻底的结束,
剩下的就是收尾清理的工作,
转身就跟身旁的王千户说道:
“千户大人,走,我们赶赴御窑村。”
“遵命,大人。”
……
次日。
一直到太阳出来。
金陵南门还在打扫着战场。
这里实在是恐怖。
满地的焦黑尸体。
河面上也都是发烂发黑的浮尸。
整个水面都是一大片的血红。
还泛着油花。
金陵的百姓们都知道发生了什么。
未来的几年,这里的鱼儿都特别的肥美。
大家吃鱼,都知道为什么这么肥美。
每一个都在心底里有个答案。
但都不说。
未来几年,金陵鱼产也特别的丰盛。
大家一样都知道答案。
但都不说。
金陵的郊外。
御窑村。
这里有一条河连接着苏州府和扬州府。
更沟通着上下游的运河。
这里有着好几处码头。
临近的内湖也好几个。
此时的村子早已经人去楼空。
村子里的百姓都已经被暂时安置在了城内。
御窑村门口的平地河岸的一侧上,
则是有两千大明骑兵。
这都是都指挥使的精锐部队。
而且这里面还有一大半都是他的家将。
大明朝的将军们自带家将和兵丁。
都是自家养的。
这样的一种特殊模式,也是大明后期精锐的来源。
大明后期朝廷的兵,质量都不行。
精兵一般都是各个将领自行招募和培养出的。
而要自行招募和培养,首先你得有优秀的基层将官。
而这些优秀基层将官,多半就是源自于大明朝的将军们有这种养家将的习惯。
比较有名的就是李如松李成梁他们这一大家。
以家将为主。
自成一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