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最近乱了套。
不是因为打仗,也不是因为天灾,而是因为那一百台冒着黑烟的“铁牛”。
世家大族们尝到了甜头,一台铁牛三天就能干完一个庄子半个月的活,还要那些只会吃饭、干活慢吞吞的佃户干什么?
于是,一场大唐版的“圈地运动”开始了。
短短半个月,关中地区竟有数万佃户被主家“退租”。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这些老实巴交的农民拖家带口,汇聚到了长安城外,哭声震天。
太极殿上,李世民急得嘴角冒泡。
“胡闹!简直是胡闹!”李世民把龙案拍得震天响,“这些世家眼里还有没有王法?还有没有朕这个皇帝?一下子把这么多人赶出来,是要逼民造反吗?”
魏徵黑着脸出班:“陛下,臣早说过,机器牛要慎用。如今‘铁牛’横行,伤农根本,请陛下立刻下旨,暂时禁绝此物,从世家手中收回田地,重新分给百姓!”
“禁绝?”李承乾坐在一旁的绣墩上,手里转着一支炭笔,笑道:“老师,因噎废食可不是好主意。铁牛提高了效率,多打出来的粮食能养活更多人,何错之有?”
“太子殿下!”魏徵黑脸了,“效率是提高了,可人没饭吃了!饿殍遍野,这就是你要的效率?”
“谁说他们没饭吃了?”李承乾站起身,走到大殿中央,“孤等的就是这一天!”
他从袖子里掏出一卷早已准备好的文书,“哗啦”一声展开。
“传孤令谕!大唐皇家实业集团旗下,长安钢铁厂、渭水纺织厂、秦岭水泥厂……共计十二个大型工坊,即日起全面招工!”
李承乾环视群臣,声音洪亮:“招工人数,不设上限!有多少要多少!管吃管住,每月工钱最低三百文,技术好的翻倍!与其让他们在土里刨食,看老天爷脸色,不如进厂当工人,旱涝保收!”
群臣哗然。
三百文?管吃管住?这待遇比一般的九品小吏都好了!
“高明,你……你哪来这么多岗位?”李世民都惊了。
“阿耶,您太小看工业化的胃口了。”李承乾笑道,“光是修铁路需要的钢轨、枕木、碎石,就需要十几万人。还有纺织厂,有了蒸汽机带动的织布机,产量翻了几十倍,正缺人手把棉花变成布匹卖到全世界去呢!”
他走到大殿门口,指着城外的方向:“这些不是流民,是宝贵的劳动力!是我们将大唐商品倾销全球的生力军!世家不要他们,孤要!多多益善!”
李世民看着儿子那副自信满满的样子,心里的慌乱竟也逐渐平息了。
“好!既如此,此事交由太子全权处置!”李世民大手一挥,“户部配合,谁敢阻挠,以谋反论处!”
……
长安城外的流民营地,原本一片愁云惨雾。
突然,数十名东宫属官骑着快马冲了进来,手里挥舞着大红色的告示。
“招工啦!太子殿下开的厂子招工啦!”
“包吃包住!每月三百文!全家都能去!”
“会木匠铁匠的优先,工钱翻倍!”
这一嗓子,犹如天籁。
“真的?太子殿下不骗人?”一个面黄肌瘦的老汉颤巍巍地问。
“废话!太子殿下是天上的星宿下凡,什么时候骗过咱们穷苦人?”属官大声喝道,“想过好日子的,去那边排队按手印!晚了可就没了!”
刚才还死气沉沉的营地瞬间沸腾了。无数人争先恐后地涌向招工点,生怕慢一步就错过了这根救命稻草。
仅仅三天,聚集在长安城外的五万多流民就被消化得干干净净。
长安周边的各大工坊烟囱林立,日夜喷吐着黑烟。机器的轰鸣声取代了田间的牛哞,大唐的工业怪兽,终于吃饱了第一口“人口红利”,开始加速咆哮。
......
随着城外的烟囱开始日夜冒黑烟,城里的朱雀大街上,又出了新幺蛾子。
一根根三丈高的水泥杆子拔地而起,顺着皇城根儿一直杵到了明德门。杆子之间架着手指粗的铜线,黑乎乎的,看着像挂满了晾衣绳。
“这太子爷又要作甚?”茶摊上,老张头嘬着牙花子,“好好的朱雀大街,弄得跟盘丝洞似的。”
“慎言!”旁边的书生四下张望,“听说那是‘雷神引’!太子殿下要把天上的雷电引下来,给咱们长安城照明呢!”
“扯淡!”老张头不屑,“雷电那玩意儿,除了劈死人还能照明?真要能成,我把这茶壶吃了!”
东宫,李承乾正对着一张巨大的长安城防图指指点点。
“今晚必须亮。”李承乾顶着两个黑眼圈,手里端着浓茶,“阿耶那边我已经打过招呼了,今晚没有宵禁。全城的百姓都会出来看热闹,要是掉链子,孤的脸往哪搁?”
李淳风头发乱得像鸡窝,两眼通红:“殿下,蓄电池组已经并联完毕,就在承天门城楼底下埋着。只是这碳棒……损耗太快了,半个时辰就得换一次。”
“半个时辰够了。”李承乾咬牙,“足够让大唐记住这个晚上。那些御史不是说孤装神弄鬼吗?今晚就让他们看看,什么叫真正的‘神迹’!”
入夜,长安城万人空巷。
虽然没有宵禁,但大家都默契地没点灯笼。所有人都涌向了朱雀大街,想看看太子爷到底能整出什么花活。
承天门城楼上,李世民负手而立,心里也直打鼓。
“辅机啊,”李世民问身边的长孙无忌,“你说高明这小子,真能把这十里长街给点亮了?”
长孙无忌擦了擦额头的汗:“陛下,太子殿下行事虽然……出人意表,但从未失手过。咱们就……拭目以待吧。”
话虽如此,看着楼下黑压压的人群,长孙无忌心里也没底。万一失败了,这乐子可就大了。
亥时正。
李承乾站在城楼下的总控室里,面前是一个巨大的闸刀。
“时间到。”李承乾深吸一口气,双手握住绝缘手柄,“阿耶,让我亮瞎你的狗眼吧!”
咔嚓!
闸刀落下。
电流如同脱缰的野马,顺着铜线瞬间冲向了朱雀大街上的五百盏碳弧灯。
滋——!
先是一声轻微的电流音,紧接着承天门前第一盏灯亮了。
那不是普通油灯昏黄的光,而是一种带着微微蓝色的、刺眼的白光!
它就像一颗掉落在人间的小太阳,瞬间将周围十丈之内照得纤毫毕现。城楼上李世民惊骇的脸,城下百姓张大的嘴,都在这光芒下无所遁形。
紧接着,第二盏,第三盏……
五百盏碳弧灯依次亮起,如同一条光龙,瞬间贯穿了整个长安城中轴线。
原本漆黑的朱雀大街,此刻亮如白昼!
死寂。
几十万人的长安城,在这一刻竟然安静得连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见。
所有人都被这超乎认知的景象震傻了。
“神……神迹啊!”
不知是谁先喊了一嗓子,紧接着“噗通”声不绝于耳。无数百姓跪倒在地,朝着那些发光的“神杆”磕头。
在他们朴素的认知里,能发出这种光的,除了神仙还能有谁?
城楼上,李世民死死抓着栏杆,指节发白。
他看着脚下这条流光溢彩的长街,看着被光芒照亮的辉煌宫殿,心中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豪情。
这就是他的大唐!
这就是他儿子给他打造的盛世!
“亮了……真亮了……”李世民喃喃自语,“朕的大唐,亮了!”
魏徵老泪纵横:“此乃……此乃万世不朽之光啊!”
就在君臣沉浸在震撼中时,李承乾慢悠悠地晃上了城楼。
“阿耶,如何?”李承乾一脸嘚瑟。
李世民猛地转头,一把抓住他的肩膀:“高明!这灯……能亮多久?”
“目前只能亮半个时辰。”李承乾实话实说,“不过以后有了更好的材料,亮一整晚都不是问题。”
“好!好!”李世民激动得来回踱步,“朕要让这光,照遍大唐的每一座城池!朕要让大唐的夜晚,再无黑暗!”
“得嘞,阿耶您给钱就行。”李承乾伸出手。
李世民的脸瞬间垮了:“又要钱?这次要多少?”
“不多。”李承乾掰着手指头算账,“这一晚上,大概也就……五千贯吧。”
“多少?!”
李世民的声音瞬间拔高了八度,刚才的豪情壮志瞬间被心疼取代。
“五千贯?!半个时辰?你烧钱啊!”
“阿耶,这叫不夜城的代价。”李承乾理直气壮,“您想啊,以后朱雀大街晚上也亮堂堂的,两边的商铺是不是能通宵营业?这商税是不是得翻倍?这叫投资!”
李世民捂着胸口,感觉速效救心丸又得备上了。
“你……你给朕滚!”
虽然嘴上骂着,但第二天,李世民还是咬牙从内帑拨了十万贯给格物院,专门用于“改进神灯”。
尝到了甜头的李世民,已经无法忍受回到过去那种昏暗的日子了。
而长安城,也因为这一夜的光芒,彻底变了样。
原本日落而息的古城,开始有了夜生活。东市西市的胡商们敏锐地嗅到了商机,纷纷上书请求延长营业时间。
李承乾大手一挥,准了!
不仅准了,他还让《大唐日报》头版刊登招商广告:“朱雀不夜街,黄金铺位,火热招租!想在神灯下做生意吗?来东宫报名!”
一时间,长安地价飙升,商贾云集。
李承乾看着雪片般飞来的银票,笑得合不拢嘴。
科技改变生活,科技更能圈钱啊!
然而,繁华背后,新的问题也接踵而至。
东宫书房,李淳风愁眉苦脸地拿着一截烧焦的铜线找上门来。
“殿下,撑不住了。”李淳风把铜线往桌上一扔,“咱们现在的绝缘材料太差了。用油布包裹,电流一大就发热起火。昨晚要不是发现得早,承天门都得点了。”
李承乾看着那截焦黑的铜线,眉头紧锁。
他知道症结所在。
没有橡胶。
现在的绝缘层是用沥青、油布勉强凑合的,性能极差,根本无法承受高压远程输电。要想让电力真正普及,橡胶是绕不过去的坎。
“橡胶……”李承乾走到世界地图前,目光投向了遥远的南美洲和东南亚。
大唐现在虽然威服四海,但触角还远远没有伸到那些地方。
“看来,是时候让我们的舰队走得更远一点了。”
李承乾拿起红笔,在地图上的马来半岛和亚马孙河流域重重画了两个圈。
“王福!”
“奴婢在。”
“传令郑和,他的休假结束了。”李承乾眼中闪过一丝精光,“让他立刻组织一支新舰队,给孤去这两个地方!挖地三尺,也要把孤要的那种‘流白浆的树’找回来!”
“还有,通知各大船厂,全力建造万吨级的蒸汽货轮。以后我们的大唐,不仅要万国来朝,更要万国来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