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骁赶紧按住她的手:“跟爸妈客气啥,快坐下。”
听到这话,陆爸陆妈也赶快这么说。
陆妈往苏棠碗里又夹了块肉。
“多吃点,看你这小脸瘦的,妈来了就得给你好好补补。”
“把我们棠棠养的白白胖胖的。”
现在的医疗条件毕竟还是比不上现代。
身子骨壮了,生孩子也好生。
太瘦了,是要遭罪的。
饭后收拾碗筷时,陆妈抢着要洗,说苏妈照顾苏棠够累的,哪能再沾凉水。
苏妈不依:“亲家母坐了这么多天火车,哪能让你再洗碗,再说我这身子骨硬朗着呢。”
两人在厨房门口推让半天,最后还是陆爸闷声闷气地说:“让她们年轻人洗去,咱老的歇着。”
陆骁和苏棠对视一笑,默默把碗碟端进了厨房。
洗个碗而已,又累不住她,再说,动手的基本都是陆骁。
这就是他疼媳妇的‘代价’。
夜里苏棠躺在床上,还跟陆骁说,这下一家人整整齐齐的真好。
这可是她以前最盼望的事情,没想到在这里实现了。
陆骁给她揉着腿,笑而不语。
不过人一多,矛盾就多了,尤其是两个不同的阶级。
这天早上,陆妈和苏妈就因为吃喝的事情给闹上了。
陆妈说乡下都得喝小米粥配红糖,苏妈却坚持要按医院营养师的食谱来,说红糖吃多了不好。
两人声音不大,却都不肯退让,执拗的很。
“听着没?”
苏棠站在门口戳了戳陆骁的胳膊:“咱妈们好像较上劲了。”
陆骁把她往怀里搂了搂:“正常,我妈这辈子就信老理儿,你妈又是精细人。”
“咱可别掺和。”
正说着,两人不再多说,想来是暂时休战了。
只不过第三天早上倒是发生了一件事。
苏棠还没醒就闻见厨房里飘来的香味。
陆妈正蹲在灶台前搅着砂锅里的小米粥,黄澄澄的粥面上浮着层厚厚的米油。
苏妈站在旁边,手里拿着本手册。
“亲家母你看,书上说要控糖,这粥里可不能再加红糖了。”
陆妈往灶膛里添了根柴:“我怀陆骁那会儿,顿顿红糖小米粥,你看他长得多结实。”
苏妈翻到某一页指给她看。
“现在讲究科学育儿,你看这上面写的……”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声音渐渐高了起来。
苏棠刚走到厨房门口,就见陆妈猛地站起来。
“妈。”
苏棠扶着门框轻声说:“粥熬得真香,我闻着就饿了。”
陆妈立刻换上笑脸:“快坐下,妈给你盛一碗,不加糖,就加俩红枣行不?”
一听陆妈这意思就是听进去了苏妈的话。
所以苏妈也缓和了语气:“加点红枣挺好,补血。”
陆骁这时从外面进来,手里拿着从食堂打的早饭。
“两位妈妈尝尝这个,我们食堂的包子别提多香了。”
“其实啊,咱们都是为了孩子好,慢慢琢磨着来。”
听陆骁这么说,两人也没再多言。
陆骁挑眉看向苏棠,似乎是在邀功。
苏棠无声说了句得行。
不过,他这止战的手段,还真不错。
这天下午,陆妈找出带来的花布,坐在院里的小马扎上纳鞋底。
苏妈端着一盆刚摘的青菜过来择,看见她用的顶针锃亮,忍不住夸了句:“亲家母这手艺真巧,针脚比机器纳的还匀。”
陆妈得意地扬了扬下巴:“等我给孙子做个虎头鞋,保证比店里买的好看。”
苏妈笑着说:“我昨天去供销社,看见有种婴儿鞋是软塑料底的,不怕扎脚。”
陆妈手里的针顿了顿:“塑料的哪有布底透气?小孩子皮肤嫩,可不能马虎。”
苏棠正在屋里看书,听见这话赶紧出来打圆场:“都做,虎头鞋白天穿,塑料鞋出门穿,咱孩子啥都有。”
她可不想再吵起来了。
苏妈和陆妈相视一笑:“这孩子是怕咱俩又吵。”
“那有什么好吵的,谁对就听谁的呗。”
陆妈不在乎的说了句。
苏棠松了口气,搬了个小板凳坐在两人中间,拿起棵青菜帮着择。
陆妈纳鞋底的速度飞快,利索的很。
“要说这做衣裳,还是棉布最舒服。”
她忽然开口,手里的线穿过布层:“我给孩子备了好几块细棉布,都是村里最好的织娘纺的。”
苏妈手里的动作没停:“我托人从沪上捎了些的确良,听说这种料子好打理,不容易脏。”
陆妈撇嘴:“那滑溜溜的料子哪有棉布亲肤?孩子穿了保准不舒服。”
“现在城里都兴这个,又轻便又挺括。”
苏妈据理力争,手里的青菜叶被掐得整整齐齐。
苏棠赶紧打岔:“妈妈们,咱们给孩子做两身换着穿不就成了?棉布的贴身穿,的确良的出门穿,都好都好。”
这和稀泥可是一门学问,还是陆骁做得好。
正说着,陆骁扛着个木头箱子从外面进来,箱子上还沾着些泥土。
“爸在后山砍了棵桃木,说给孩子做个摇篮。”
他把箱子放在院里的桌上。
“我找木匠刨了刨,你们看这纹路。”
陆妈立刻放下鞋底凑过去,手指摩挲着木头表面:“这桃木好,能辟邪。”
苏妈也走过来端详:“包个银边也不错。”
陆妈眼睛一亮:“包银边?那得花不少钱吧?”
“为了孩子,花点钱算啥。”
“咱们各出一半,就当是爷爷奶奶和姥姥姥爷一起给孩子的礼物。”
陆妈这次没反驳:“那敢情好,我这就去找老头子合计合计刻点啥图案。”
说着就风风火火地往后院去了。
苏妈看着她的背影,无奈地摇摇头,又转向苏棠:“你看你婆婆,还是这么急性子。”
苏棠挽住她的胳膊:“妈,我婆婆也是为了孩子好。”
“我知道。就是这老理儿和新说法总拧着,慢慢磨合吧。”
陆骁从屋里拿出块布铺在石桌上:“妈,你们歇着,我来打磨打磨这木头。”
苏棠搬了个小凳子坐在他旁边,看着他专注的侧脸,心里暖暖的。
虽然偶尔会有小摩擦,但一家人的心都是向着孩子的,这样就很好。
吵吵闹闹才是生活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