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7,马特贝还是先去了书房,脑子写的感觉要干枯了,昨天一家子都是有点兴奋的,因为胖纸虽然中考的分数不算高,但却拿到了广州市六中(从化校区)的通知书,太开心了。
这运气,马特贝当年读的广附,高四在六中补习上的985,在六中可以说只要能保持在中游,985几乎就是探囊取物。
不说了,等注册再小小地开心一下。
马特贝还是点开了美元指数,97.84,回落的,美股还是在高位反复新高,昨天黄金在涨,带动了贵金属板块。
“美元指数出现新低前先不做判断了。”马特贝暂时就按这个来做判断。
昨天的A股最强的板块自然是77个板的雅江板块,总投资约1.2万亿!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正式开工,这个消息对A股的影响确实超出了马特贝的预期,但行情的热烈并没有完全反应到指数,昨天的上证指数只涨了点,而两市成交放大的1100亿也不算明显,这种情况如果今天雅江板块继续维持昨天的热度,可能机会对其他板块的资金形成分流的作用,这种影响可能还会持续几天。
具体情况估计还是要多观察几天,因为雅江板块推动的这些包括基建、水泥和电气设备都不具备反复走强的逻辑,热情过后,再去思考这个国策所能带来的投资机会可能还好点。
马特贝主要还是感觉到没有足够的精力同时做汽车板块和基建板块的跟踪,现在就是做北汽蓝谷的产能跟踪都觉得非常吃力。
马特贝的方法也是简单粗暴,就是从华为7月、8月的活动和北汽蓝谷的生产进度来观察:
华为活动 (享界S9t相关):
8月3日享界S9t全球首发定档: 这是新车正式发布的常见时间点。
8月10日享界S9t启动小订: 在发布后进行预订开启,非常合理。
8月15日华为的AdS4.0白皮书发布: AdS4.0作为核心卖点,在正式启动小订后进行技术深度解读,时机合适。
8月22日享界S9t20城试驾启动: 在启动小订一段时间后开启大规模试驾,符合“小订-试驾-锁单\/大定”的销售节奏。
北汽蓝谷生产进度:
7月15日 200台验证车下线: 这是量产前的必经阶段,用于验证生产线和产品质量。这个时间点位于活动开始之前,逻辑通顺。
7月25日量产启动:验证车下线后约10天宣布量产启动,符合生产爬坡准备期。时间上在首发(8月3日)之前开始生产,确保有库存车用于展示、试驾和后续交付。
9月交付首批1000辆: 从7月底量产启动到9月交付首批,大约预留了45天时间。对于新车型和新工厂(或新产线)来说,量产启动后的产能爬升需要时间。完成首批1000辆的生产、质检、运输和交付在45天内是合理的范围,行业内常见的Sop到首交周期在4-8周左右。这与8月活动(首发、小订、试驾)的预热和积累订单节奏相匹配。
工信部规范:《L3\/L4准入管理规范》实施 (2025年8月1日): 这是非常关键且及时的信息。
时间点高度契合: 该规范在享界S9t的首发(8月3日)、小订(8月10日)、AdS白皮书发布(8月15日)和试驾启动(8月22日)之前就生效了(8月1日)。这意味着享界S9t作为一款强调高阶智驾(AdS4.0)的新车,其上市和推广活动正好发生在L3\/L4准入新规生效之后。
意义重大: 新规的实施:
合规要求: 为S9t的AdS功能(尤其如果宣称L3级别)提供了明确的上市法规依据。
营销利好: 华为\/享界可以在活动(尤其是AdS4.0白皮书发布)中强调其技术满足并受益于刚刚生效的最新国家准入标准,这是一个重要的产品亮点和市场信任点。
马特贝也清楚,这些查询的信息也无法直接判断真伪,只能在逻辑顺序和行业常识上做个预判,最终再从实际发生的事件来逐一验证,例如8-3的享界S9t全球首发定档和8-10的享界S9t启动小订是不是真的,应该也很快可以得到证实。
工信部L3\/L4规范在8月1日的实施是整个享界S9t上市活动的重要前置背景和潜在驱动\/支撑因素。它与所有后续活动(尤其是与AdS4.0相关的)有着直接的关联,绝不是孤立的时间点。
发布前进行最终核实是必要的。
其中:工信部尚未发布《L3\/L4 准入管理规范》的正式文件,仅能通过试点通知、地方条例及行业动态推测政策方向。华为 AdS 4.0 虽通过预认证,但需等待工信部正式准入后方可大规模商用。
结合华为、北汽蓝谷的时间线及行业技术验证进展,8 月 1 日可能是《L3\/L4 准入管理规范》实施的重要时间窗口。然而,目前缺乏工信部的直接确认,且政策文件中尚未明确该日期。
目前看工信部规范:《L3\/L4准入管理规范》实施 (2025年8月1日)——这个消息大概率就不属实,所以工信部的L3管理规范估计还要等待。
现有L3\/L4准入框架的核心内容:
责任主体:要求车企与运营方组成联合体,经城市政府批准后申报试点。
安全保障:车企需具备自动驾驶功能安全验证、网络安全防护、数据合规(境内存储)等能力;车辆需配备“黑匣子”(事件数据记录系统)和失效应对机制。
事故责任:自动驾驶未激活时,按传统规则追责;激活状态下发生事故,由车企或运营方提供证据,否则承担主责。
保险要求:每车需购买不低于500万元的责任险。
不存在名为《L3\/L4准入管理规范》且定于2025年8月1日实施的工信部文件。
现行L3\/L4准入政策以2023年《准入试点通知》为准,目前处于试点推进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