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奇轻笑一声,对归乡充满期待。
王府之外。
浮苏府邸。
从王宫返回后。
浮苏神情沮丧地回到府中。
见浮苏这般模样归来,他的师父淳于越急忙迎上前去。”公子,何事让你如此失意?”
淳于越皱眉看向神情萎靡的浮苏。”老师。”
“儒家礼法是否存在缺陷?”
“皇权是否超越礼法?若掌控大权,是否应驾驭诸家之术治理天下,而非受制于礼法?”
浮苏目光呆滞地问向淳于越。”这话是谁教你的?”
淳于越脸色骤变,严肃地看着浮苏。
在他的教导下,浮苏一向谦和守礼,通晓礼法。
今日这般状态实属罕见。”是李奇。”
“今日我在章台宫以礼法规劝父王……”
浮苏将章台宫中发生的一切尽数告知。
虽感不满,但浮苏眼中并无怨恨。
被李奇反驳,他只当作一场辩论落败。
他非心胸狭隘之人,自然不会怀恨在心。”这李奇竟如此不懂礼数?”
“身为外臣、臣子,怎敢对你这长公子如此放肆?”
“此等狂妄之徒,不知为臣之道。”
得知原委,淳于越顿时怒容满面,斥责李奇。”然而,我认为李奇所言毫无道理。”
“此世以王权为尊,若礼法超越王权,那么王权又有何意义?”
浮苏疑惑道。”错了。”
“大错!”
淳于越随即严厉斥责浮苏。”恳请先生指点。”
浮苏立刻行礼。”王权虽尊,但也应在礼法框架内。
若王者不受礼法和规矩约束,又如何称王?”
“若王权真如李奇所说般至高无上、无所顾忌,臣子又有何用?何必设朝议?君主独断岂不足够?”
“臣子不仅是忠于君主、稳固王权,更有监督君主之责,而礼 ** 是监督的关键。”
“你难道不明白吗?”
淳于越语气严肃地训导着浮苏。”先生,我……”
浮苏欲言又止,神情中透着思索。
今日被李奇反驳,现在又从老师处得知另一种见解,此刻他的思绪一片混乱。”浮苏。”
“你是我见过最具才华且聪慧的学生。”
“在众多王子中,你的能力首屈一指,仁爱仁义,实为仁君的最佳人选。”
“将来,儒家定能在你身上发扬光大。”
“你是秦 ** 室的长子,未来秦王之位的继承人,需坚守初心,日后方能施行仁正治理天下。”
“绝不可被李奇这类奸佞之人扰乱心智。”
淳于越郑重告诫道。”学生铭记先生教诲。”
“不过,王权归属全由先王决定,太子之位尚未确定。”
浮苏冷静说道。
谈及太子之位与王权,他并未流露过多热情。
毕竟,他向来不喜欢争斗,学习儒家更让他懂得忠孝之道,这并非靠争夺得来。”若是如此想,便是大错。”
听闻浮苏之言,淳于越勃然大怒,立即呵斥。”为何?”
浮苏满是不解。”你是大王的长子,也是大秦的嫡长子,注定是王位的继承人。
论天赋与机遇,其他公子都无法与你相比,且大王对你格外器重,这也不是旁人能及的。”
“除了你,还有谁配得上王位?”
淳于越语气笃定。
多年来,淳于越倾尽全力辅佐浮苏,只盼他将来登基,将儒家思想发扬光大。”一切还需看父王的决断,他正当盛年,这些事尚早。”
浮苏从容回应。”时不我待,如今秦国统一大势已现,不出十年,天下必归一统。
届时大王年近五十,太子之位非你莫属。
唯有如此,才能确保江山稳固、世代相传。”
“身为长子,未来的继承者,你需要修炼自身,赢得父王的信任。
只有这样,才能走得长远。”
淳于越语重心长。”先生教诲,学生铭记于心。”
浮苏恭敬行礼。”单凭个人能力与父王的宠爱还不足以保你登上王位,你还需要盟友,拥有一批支持你的势力。”
“这些我已为你筹划妥当,宗室和权贵都站在你这边。
未来的王座,必然是你的。”
淳于越信心满满地说。”多谢先生提携。”
“我定不负期望,若他日登基,必广推儒学,教化万民。”
浮苏满心感激。”李奇啊,你虽少年得志,却仍显浮躁。
不懂‘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
“眼下你深受大王喜爱,无论朝廷内外,确实没人敢轻易招惹你。
但未来的局势会变,今 ** 虽享尽大王恩宠,谁能保证将来也是如此?”
“冒犯浮苏公子,甚至动摇了我儒家礼法根基,此事绝不可容忍。”
“待公子成为太子,自有机会整治你。”
淳于越暗自思忖。
与此同时。
胡害宫中。”哈哈!”
“老师。”
“这浮苏实在可笑,跟着淳于越那迂腐之人学了许久,竟被教成这般模样,连父王的话都敢反驳,真是荒唐至极。”
胡害兴冲冲地对李高说道。”今日浮苏在殿前失仪,触怒大王,这对公子而言反而是好事。”
“更重要的是,他还得罪了李奇,这对浮苏来说无疑是更大的灾祸。”
李高冷笑,嘴角带着几分得意。”老师。”
“您总劝我要结交李奇,他真的这么重要吗?”
“如今朝中已有不少拥护我的大臣,其中不乏显赫之士,多李奇一个或少一个,似乎无甚差别。”
胡害疑惑地看着李高。”公子。”
“凡事需从长远考虑。”
“朝中诸位大臣虽已表明立场支持公子,但这对公子日后争储有很大助力。
不过有一点需要注意……”
李高语气郑重:“他们手中并无实权。”
“没错。”
“朝中尽是文官。”
“放眼整个咸阳,唯有辛胜握有兵权,但他效忠父王,难以拉拢,毫无通融余地,将来若我登基,必先除掉此人。”
胡害眸中闪过一丝狠辣之意。”浮苏背后有宗室撑腰,朝中有众多权贵支持,他将是公子登基的最大障碍。”
“欲胜浮苏,不仅需要朝中盟友,更需掌握兵权。”
李高攥紧拳头,目光中透着野心。
这副姿态与他在王宫中服侍嬴正时那谦卑恭敬的模样截然不同。
或许此刻才显露其真实面貌。”所以拉拢李奇的目的就是获取兵权?”
胡害似有所悟。”正是。”
“王简、蒙武、桓漪。”
“这三人皆擅长自保,置身于太子之争外,朝中亦未支持任何公子,纵使淳于越试图拉拢,他们依旧无动于衷。”
“而李奇年轻,心智或许不及那三位老臣成熟,因此争取他的可能性较大。”
“若得其助,公子可获三十万大军之援。”
“并且……”
李高冷笑一声,对局势了如指掌:“今日章台宫内,浮苏与李奇交恶,即便双方不计前嫌,也难免产生隔阂,浮苏已然失去拉拢李奇的机会。
即便未来公子未能争取到李奇,也不必担忧,他只会像王简等人一般,明哲保身,置身事外。”
“除却李奇,另有一人值得争取。”
“便是镇守代地的李牧。”
“虽为降将,但麾下三十万大军可作助力。”
“至于文臣方面,蒙逸与蒙武相同,不参与党争,但冯劫、李斯、韩非等均可成为争取目标。”
“凡是在朝堂、咸阳能为公子争夺储位出力者,皆可争取。
至于大王的动向,一切由我负责。”
李高对胡害说道。”有老师为我谋划,储位必归于我。”
日后若我登基,绝不会忘老师大恩。
胡害向李高致谢。”嗯。”
李高点头微笑,但那双阴鸷的眼睛中却隐藏着更深的欲望。
因今日章台宫之事,
令众公子各怀心思,虽多作旁观,却已有行动。
章台宫内。
嬴正仍在处理奏折,两个孩子不知疲倦地嬉戏。
此时,
宫外来了几位年纪尚小的女孩,约莫十来岁。
她们到来后,怯生生地看着嬴正,满是惶恐。
而瞧见章台宫内无忧无虑玩耍的孩子们,眼中竟流露出几分羡慕之情。”你们为何在此?”
嬴正微微抬眸,看着门外欲进又止的几位小女孩,嘴角扬起笑意。”父王。”
“听闻您身边有两位孩童,特意前来瞧瞧。”
嬴阴嫚轻声开口,眼底流露着敬意。”阿耶。”
“这里怎么有这么多姐姐呢?”
被这许多姐姐吸引,两个稚嫩的身影飞快跑到嬴正身旁。”琪儿。”
“不可唤她们为姐姐,该称她们为姑姑。”
嬴正语气温和地叮嘱。
奇儿虽年纪不大,却是子女中最年长的,就连浮苏的岁数也比不上她,因此这些公主皆是她的妹妹,李奇的孩子自然要尊称为姑姑,辈分万不可乱。
李钰琪乖巧点头,倚靠在嬴正肩头,奶声奶气地道:“姑姑们好。”
“姑姑们好。”
李熙紧随其后,生怕落后半分。
看着这对兄妹讨喜的模样,小公主们不禁投以关注,而那两个孩子也对这些小姑姑生出几分好奇与期待。”想跟姑姑们玩耍吗?”
察觉到孙子们的意愿,嬴正笑着询问。”嗯。”
他们高兴得咧嘴直笑。”去吧。”
“莫要走得太远。”
嬴正笑着应允。”太好了。”
“多谢阿耶。”
兄妹俩亲昵地在嬴正脸上一吻,随后兴冲冲地奔向小公主们。”这两个小可爱……”
嬴正脸上浮现出柔和的笑意。
恰在此时。”大王。”
随着脚步声,后殿走出一名身披黑袍之人,正是黑冰台之主铁鹰。”情形如何?”
见来者,嬴正瞬间收敛笑意,恢复严肃。”李牧已返回代地,至今未显异样,表面上似已真心归降。”
铁鹰毕恭毕敬地禀报。”派暗探密切监视,逐步渗入代地军营。”
“同时,命冯去疾接管代地正务,掌控粮草供应,将李牧及其部众的所有物资掌控于手中。”
嬴正冷声吩咐。”遵命。”
铁鹰即刻领命。
即便嬴正给予降将李牧极高的礼遇,甚至破例授予上将军职,但他深知降将终归难获完全信任。
掌控大局才是治国之要,这正是嬴正稳固秦朝根基的关键所在。
李牧率三十万大军归降固然是喜事,可为避免其反复,必须采取防范措施,控制粮草军需乃重中之重。”奇儿,该回军营了。”
“务必加强黑冰台对奇儿的保护,朕不希望他遭遇任何意外。”
嬴正语气严肃,不容置疑。”臣遵旨。”
铁鹰立即回应。
除夏无且和蒙氏父子外,他是唯一知晓李奇真实身份之人,却选择守口如瓶。”这是朕的密诏,也是遗诏。”
“若朕将来遭遇不测,此诏书交由你宣读,在文武百官面前公开,违者视为背叛秦国,满门抄斩。”
嬴正递过密诏。”大王,为何?”
一贯对嬴正言听计从的铁鹰此刻神色凝重地发问。”世事难料,即便是朕也无法掌控命运。”
“为了奇儿、为了朕的孙子,也为秦国,朕不得不做最坏的准备。”
嬴正语气沉重。”臣领命。”
见嬴正态度坚决,铁鹰恭敬接过密诏后离去。
……
“奇儿。”
“多年来,为父未能尽到对你们母子的养育之责。”
“但我会竭尽全力弥补这一切。
这王位注定属于你,谁也夺不走。”
“即便我遭遇不测,也无人能篡夺。”
“我会为你铺设前程,待天下一统,你的身份地位将无可争议。”
嬴正目光坚逸地望向殿外。
次日,秦廷朝会开始。
文武百官依次步入秦王殿。
李奇位列其中,如今大秦五位上将军仅他一人留在咸阳,数日后他将返回李地,筹备灭魏事宜。
今日是他临行前最后一次参与朝会,身居武臣之首,身穿秦官服饰,左侧为相邦王绾。
能在如此年纪成为上将军且位居武臣首位,足见李奇之荣耀。
众人上朝时,多以敬畏目光看他。
随着文武官员有序入殿,李高高声宣布:“大王驾到,百官接驾。”
群臣齐呼:“臣等参见大王。
愿大王万寿无疆,大秦永固。”
众人持笏躬身行礼,殿内外皆响彻此起彼伏的呼声。
嬴正身披冕服、头戴冕旒、腰悬秦王剑,威严而至。
他甫一现身,殿内气氛瞬间凝重,所有文武无不感受到王者的威压。
嬴正坐定后示意起身,群臣谢恩落座。
秦朝的朝仪不同于某些异族王朝的跪拜礼制,而是遵循完备的礼法,非祭祀场合并无跪拜要求。
有人感慨:“这才是真正的秦始皇风采。”
李奇余光瞥见此景,内心深有触动。
若非亲见嬴正的威严,难以体会这份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