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正也注意到李奇面上的神情变化,嘴角微扬。
然而想到李奇即将离去,心中亦生几分不舍。
好不容易确认了儿子的存在,嬴正决心尽力修复父子关系。
幸运的是,李奇已有子女,这也让嬴正有机会维系亲情,这种感情超越权势,纯粹属于血缘之亲。”有事即奏,无事退朝。”
李高高声呼喊。”启奏大王。”
王绾站起身,朗声道:“韩地已平,归入我大秦版图。”
“冯去疾大人已赴李境处理正务,韩地事务现已妥当,税赋亦与咸阳对接完毕。”
王绾毕恭毕敬地汇报。”韩地稳定,冯去疾与韩非功不可没。”
嬴正沉稳说道,“相邦可记下二位功绩。”
“臣遵旨。”
王绾行礼后落座。
朝议开始后,群臣纷纷启奏各类国事。
李奇坐在一旁,心不在焉。
若要说他有什么要奏报的,也只是刚到时建议将任嚣调至军中担任主将,嬴正对此未置可否,表示同意。
随着时间推移,朝会进入正轨。
然而,李奇几乎快支撑不住睡意。
他并不知道,高位上的嬴正始终默默注视着他。”这孩子。”
嬴正暗自感叹,“战阵生活惯了,在这里竟显得如此倦怠。”
尽管心中无奈,嬴正却开口道:“这些小事不必再说了,四国使节何在?”
“回禀大王……”
“四方使者已在偏殿等候大王接见。”
蒙逸上前禀报。
嬴正微微点头,“宣。”
话音刚落,蒙逸即刻向殿外的侍卫示意。
此刻,李奇也从半梦半醒中清醒过来。”终于开始正事了。”
他心中暗忖,对接下来的情节充满期待。
不久,四位身着异国官服的使者步入大殿。
他们分别是如今中原除秦国之外剩下的四个国家的使节——魏、齐、楚、燕。
四位使者入殿后,齐齐行礼道:“外臣拜见秦王。”
众人并未因身份悬殊而表现出应有的谦卑,显然事先已达成某种共识。”免礼。”
嬴正略作审视,目光落在燕国使者燕丹身上片刻,随即移开。
他并不意外这种态度。
燕丹曾与他一同作为人质居住李国,虽然过去燕丹的地位确实高于自己,但时过境迁,如今两人早已不可同日而语。
燕丹望着眼前君临天下的嬴正,内心泛起复杂情绪。
当年他们在李国为人质时,彼此地位相当,甚至燕丹还占据优势。
然而今非昔比,嬴正已成为雄踞一方的秦王,而自己依旧只是个名存实亡的储君。
想到这里,燕丹不禁心生怨恨,却也只能将这份不甘归咎于父辈的庇荫仍在延续。
若非父亲健在,他或许早已登基称帝。”今晚你们四国使者前来咸阳朝见,所为何事?”
嬴正目光如炬,声音威严地问道。”今日我们四人前来,皆是奉本国君主之命,特来与秦王商议魏国事宜。”
燕丹上前一步,语气中透着几分傲慢。
他似乎觉得,此时四国联手,已足以抗衡强秦,因此语气间颇多挑衅之意。”燕丹此人,当真令人齿冷。”
李奇暗中冷笑。”关于魏国之事,还有什么好谈的?”
嬴正冷冷扫过众人。”多年来,秦国以暴虐手段灭韩、亡李。”
“如今魏国亦处于秦军虎视眈眈之下。
为求天下太平,恳请秦王承诺停战,停止攻打魏国。”
燕丹神情严肃地道。”燕丹。”
“你是要戏弄寡人吗?”
嬴正怒极而笑。
这燕丹一如既往地天真,令人生厌。”秦王此言何意?难道连‘暴虐’二字,也要强行辩驳不成?”
燕丹亦面露愠色。”寡人的心思,还需要向你解释吗?”
嬴正轻蔑一笑。
接着,他的目光转向李奇。”上将军。”
“不妨向这些使者讲讲我大秦为何出兵。”
嬴正吩咐道。”是。”
李奇毫不迟疑地起身。
他最擅长的就是这种场合。”不知阁下代表哪一国入秦?”
李奇平静地看着燕丹问道。”自然是我燕国前来,为魏国讨回公道,也为贵国承诺一份保证。”
燕丹答道。”如若秦王今日未能给出明确答复,我四国绝不会袖手旁观。”
燕丹正色道。”燕太子丹。”
“本将记忆中,似乎并无此事吧。”
李奇冷笑一声,目光如刀般刺向燕丹:\"当年李国攻打你燕国时,是谁接连派使者向我大秦求援?若非我大秦出手,你的燕国恐怕早已不复存在!\"
燕丹神情镇定,语气中透着几分傲然:\"往事已矣,秦国出兵助我,燕国亦有所回报。
李国攻打燕地之举,最终也遭到了应有的惩罚,此事不必再提。”
\"回报就能抵偿一切吗?\"李奇微微一笑,话语间带着玩味,\"我大秦征伐韩、李,每一步都有正当理由。”
\"韩军在大秦支援燕国期间擅自侵入我国边疆,甚至杀害了多名边境将士,这不过是为李国攻燕制造机会罢了。”
\"我大秦无奈之下,只能发兵讨伐韩国。
此举全因拯救燕国于危难之中,怎料到了你们嘴里竟成了侵略之举?莫非你忘了自己的燕国曾如何恳求我大秦出兵?\"
\"依我看,你们燕国倒真是不知感恩的畜生!若无我大秦相助,你们还能苟延残喘至今?还能在这儿虚张声势吗?早知今日,不如任由李国将你们彻底吞并,也好让你知道什么叫谦卑!\"李奇怒吼着。
众臣随之哄笑,有人附和道:\"燕国确实可笑!\"
\"当初不该插手燕国之事,就该让他们自食其果!\"
\"就是,活该 ** !\"
燕丹脸色骤变,原本的自信被击得粉碎。
嬴正见状,满意地点点头,眼神满是赞许。
灭韩之战,师出有名。
大秦正是利用了李国进攻燕国这一契机,并得到了燕国的主动求助,一举击溃韩国。”很好。”燕丹深吸一口气,目光凶狠地看着李奇,\"既然秦国灭韩是因为燕国的缘故,那么为何还要灭李?\"
“这也能算名正言顺?”
燕丹怒气冲冲。”燕国难道无人可用了吗?”
李奇斜睨燕丹,带着几分轻蔑。”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燕丹脸色骤变,显然被这句话刺痛。”本将受命镇守韩国,李魏两国派刺客行刺,若非及时脱险,连同冯去疾大人在内的九卿可能已遇害,这事难道你不晓?”
“趁我和冯大人休养之时,李魏联合二十万大军攻打我国。”
“这也叫名正言顺?”
“燕使,你来给我解答一下?”
“他们是名正言顺吗?可有正当理由?”
李奇冷笑,反问燕丹。”你……”
燕丹被连连质问,一时语塞。
他没想到李奇如此咄咄逼人。
看看周围其他国家的使节,一个个低头沉默。”燕使,听我说。”
“李魏进犯我国,冒犯我朝尊严。”
“若非我军奋起反击,李魏早已侵占我地。”
“秦国讨伐李魏,理所当然。”
“若燕国真要助魏,秦国自当应战。”
“还有楚、齐两国,若出兵相助魏国,秦国依旧奉陪。”
“但须知,只要你们中有一国胆敢相助魏国,便是与我秦国为敌。”
“日后若我国出兵讨伐你们,也是名正言顺。”
李奇冷眼相对,大声警告燕丹及其他三国使者。
此言出口,四国使者皆面露惊恐。
尤其魏国使者,听出李奇言下之意,秦国灭魏势不可挡,当场面色惨白,瘫倒在地。
其余三国使者亦神情凝重。
他们都听明白了李奇的话:若是胆敢助魏,便是与秦国为敌,将来秦国攻打他们也属正当。
面对这 ** * 的威胁,他们除了心生畏惧外,毫无办法。
大秦如今国力鼎盛,天下无双,任何一国都无法匹敌。
单凭一国之力对抗大秦,无异于自寻死路。”这些便是各国使者。”
“荒谬至极。”
“竟敢威胁我国,简直可笑。”
“上将军此言甚是。”
“我大秦灭韩、灭李,皆名正言顺,世人皆知。”
“日后灭魏,亦会同样如此……”
满朝文武见四国使者神情萎靡,无不放声大笑,彰显国威。
许久后,燕丹平复情绪,愤然望向李奇。
随后,他转向高座上的嬴正:“秦王,难道秦魏之间真的没有转圜余地了吗?”
“魏国当年兴兵犯秦,实因李国挑拨所致,如今李国已亡,为昔日之举付出了代价,还望秦王能网开一面,放过魏国。”
此番,经李奇一番质问,燕丹语气不再如往日般咄咄逼人,反而多了几分祈求。”李奇所言,即是我大秦之意。”
我大秦,必将灭魏。
嬴正冷言道,语气中透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此次四国使者前来,正是为了迫使大秦放弃攻魏,并争取一个承诺。
一旦嬴正应允,待使者离去,天下定会传言大秦放弃伐魏,届时若再起战端,便无正当理由,而他国出兵支援,也合情合理。
这便是国与国间的暗流博弈。
毕竟,若魏国被灭,其余国家也会陷入唇亡齿寒的危机,大秦吞并三晋之后,必然不会停下脚步。”嬴正。”
见嬴正全然不顾及旧交情,燕丹心中满是怨恨。
然而,若嬴正知晓其心思,恐怕依旧会认为燕丹过于天真。
国与国争斗,生死存亡之际,个人颜面又有何意义?
魏国使臣跪伏于地,声音颤抖:\"秦王在上,昔日我魏国受李国挑拨,无奈出兵攻秦。
今我魏国国力衰微,实难抗衡强敌,愿以割地、赔银为代价,请秦王息怒罢兵。”
嬴正端坐殿中,神色冷峻。
他志在一统六国,岂会在意这些蝇营狗苟之事?目光一扫,对李高下令:\"送客。”
李高高声宣旨:\"四国使臣,退朝!\"
齐楚燕三国使臣虽有不甘,却也只能黯然离去。
魏国使臣更是悲从中来,伏地不起。
李奇立于旁观,感慨道:\"弱国无外交,古往今来皆是如此。”
此时,辛胜率数十名禁卫入殿,将四国使臣团团围住。
他冷声道:\"大王有旨,诸位请回吧。”
……
齐楚燕三国使臣被禁卫送出宫门,个个垂头丧气。
魏国使臣依旧瘫跪不起,口中哀号:\"秦王息怒,魏国愿尽倾国之力换取罢兵之恩。”
“带出去。”
辛胜冷声道。
几名侍卫立刻上前,将魏国使臣架起,直接拖出殿外。
顷刻间,大殿恢复了平静。”李卿。”
“你做得很好。”
嬴正看着李奇,露出满意的笑容。”为国效力,理当如此。”
李奇立即回应道。”诸位爱卿,可曾瞧见上将军的风采?”
“我秦国威名,就该有这样的气势。”
“四国联手,又有何惧?”
嬴正目光扫过群臣,语气中充满赞赏。”大王英明。”
众人齐声恭贺。”好了,诸位还有何事奏报?”
嬴正点头,沉声问道。”启禀大王。”
“蒙大王恩典,臣已休养月余,然李地军务尚需处理。”
“故此,臣打算明日返回李地。”
李奇趁机上奏。”准奏。”
尽管嬴正心中不舍,但为了李奇的前程,也为了让秦国早日统一六国,实现父子相认,以及追封王后的愿望,他必须做出这个决定。”谢大王。”
李奇谢恩后坐下。
接着,
朝议继续。
然而,剩下的议题都是些琐碎的小事。
直至朝会结束,
嬴正宣布退朝。”李奇,散朝后不必回府,朕已命人接你夫人入宫。”
“待会与朕共饮几杯,为尔践行。”
嬴正对即将离去的李奇说道。
李奇微微一怔,随即俯身拜谢:“谢大王。”
群臣目睹此景,
皆投以艳羡的目光。”大王对李奇的厚爱,实在无人能及。”
“当初亲自到城门迎接,后来又在章台宫设宴款待,如今李奇要回李地,大王还亲自为其饯行,连夫人都请来了。”
“这份恩宠,别说其他几位上将军,就连诸多皇子也未曾享受过。”
“唉,不知何日我也能获此殊荣……”
朝堂之上,众臣目睹此景,心中无不感慨万千。
许多人对李奇心生羡慕,不禁思索:他究竟有何德何能,竟能得此厚遇?
李斯见到这一幕,内心既愤懑又不甘。
他追随嬴正多年,也曾有幸与君王单独对饮,但那已是往昔之事。
如今,李奇无疑已成为嬴正最为倚重的臣子。
想到此处,李斯满是懊悔。
若非当年抛弃李燕儿,以女婿的身份,他的仕途本应更为广阔。
然而,这一切皆因自己的决定而化为泡影。
韩非虽同样感叹李奇的际遇,但他入秦的目的不仅是谋求族群利益,更有对自身武道修行和长生追求的渴望。
他明白,李奇今日的地位,绝非寻常臣子所能企及。
满朝文武,尽皆艳羡李奇的荣耀,唯独蒙逸神色如常。
他轻笑一声:“诸位尽可羡慕,但这种恩宠岂是一般臣子能享?李奇乃大王亲生子,我大秦正统嫡长子。
待大王认亲之日,李奇便将成为储君,到那时,诸位定会明白今日的惊叹。”
蒙逸心中充满期待,他知道,随着李奇地位的提升,蒙家亦将获得更大的权势与支持。
王简、桓漪等人,早已暗中成为李奇的盟友。
待未来李奇掌控百万大军之时,任何阻挠都将难逃覆灭的命运,而嬴正亦将在礼法上确立一切。
这一场朝会之后,李奇的崛起已成必然之势。
千古一帝,威震四海。
没有任何力量能束缚嬴正。
他目光扫过,章台宫内一片忙碌景象。
宫女们端上精心准备的菜肴,只等嬴正归来便可享用。
殿内,李燕儿已带着两个孩子等候多时。
相较孩子们的自在,她显得有些局促。
这大秦至高无上的王庭,曾经是她难以涉足之地。
但因丈夫之故,她不仅成为上将军夫人,还受到当今大王的厚待。
这份荣耀让多少人艳羡不已。”燕儿。”
“适应这里吗?”
嬴正刚踏入殿中,便注意到李燕儿略显拘谨的模样。”臣妇参见大王。”
李燕儿起身行礼。”不必如此拘礼,在这里你就是自己人。
你看奇儿多自在。”
嬴正微笑示意,目光落在跟随而来的李奇身上。
他与朝堂上判若两人,全然放松。”燕儿!”
李奇笑着招呼。”奇哥哥!”
李燕儿展颜回应,语气亲昵。”爹爹。”
“阿耶。”
两个孩子欢快跑来,乖巧地唤了一声,举止得体。”想不想阿耶?”
嬴正一手牵着一个,柔声问。”想。”
孩子们懂事地回答。”真是贴心。”
嬴正欣慰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