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教务处弥漫着陈年樟木与墨汁的气味。白芷推开门时,黔地特有的潮冷空气从窗缝渗入,激得她指尖微颤。校长与霍锡辙的身影被晨光切割成明暗两半,像一幅褪色的西洋油画。
\"曾同学来得正好。\"校长捻着黄铜镇纸,昨日训斥她\"读书儿戏\"时的严厉已荡然无存,\"经校务会研究,建议你提前参加期末考试。\"
白芷攥紧靛蓝棉布裙的褶边。霍锡辙的指尖在红木办公桌上叩出三声轻响。
直到签完字走出灰砖办公楼,檐角铜铃被山风吹得叮当乱响,她才找回声音:\"霍老师怎么...\"
\"恰巧听校长提到了。\"霍锡辙抬手,摘下一片粘在她鬓角的柳絮。阳光穿透他浅琥珀色的瞳孔,映出里头细碎的裂纹:\"听说某位同学要为了看梵山的杜鹃,连毕业证书都不要了?\"
白芷耳根烧得厉害。黔地春日的杜鹃开得血一般艳,那是四哥承诺带她去看的。
\"几号走?\"霍锡辙突然问。
\"后天辰时。\"她脱口而出,随即懊恼地咬住舌尖。这是今早柳副官悄悄告知的军列发车时刻,连府里厨娘都不知晓。
霍锡辙轻笑,眼睛在金丝眼镜后瞄过她手背,凉得像蛇信子。
她昏天黑地把人家需要考三天的科目在一天考完,且毫无准备。
考试结束时暮色已沉。一只蓝尾鹊掠过哥特式校窗,叫声撕开凝滞的空气。白芷忽然想起黔州老宅——四哥总说这鸟啼是\"不如归去\",可她分明听见幼时自己趴在雕花栏杆上,冲着院中练枪的少年喊:\"四哥等我\"。
启程这日,天光未明。白芷摩挲着藤箱里用油纸包好的龙井,这是四哥去年生辰她亲手炒的,焙火时烫出的水泡至今还在虎口留着淡痕。
码头雾气缭绕。上船前她听到有人喊她,霍锡辙的身影从煤烟中浮现时,四哥的武装带立刻发出皮革紧绷的咯吱声。
\"他是我们学校的英文教员。\"白芷声音细若蚊呐,心跳却震得胸腔生疼。
霍锡辙也有些惊,“真没想到曾同学的家人,是曾督军。”
白芷只说,“他是我四哥。”
当兵士的皮靴声稍远,霍锡辙突然将纸条塞进她袖笼。羊皮纸粗糙的触感混着他指尖的硝石味:\"若你四哥护不住你,汉口法租界霞飞路17号。\"他镜片反着天光,\"哪怕你八十岁来,这话也算数。\"
汽笛嘶鸣中,四哥的手臂如铁箍般环住她。怀表链硌进她锁骨,表盖里藏着的照片边缘早已磨毛——那是她十三岁穿着杏红衫子站在海棠树下的模样。
火车穿过隧道时,白芷在藤箱夹层摸到一摞书。最旧的《楚辞集注》扉页题着:\"曾同学,学问是枪炮打不穿的铠甲\"。她回头时,四哥的侧脸在明明灭灭的光影里像尊冷硬的雕像,唯有攥着怀表的手暴出青筋。
当他知道素来重视学业的小幺儿,为了跟他回家情愿重修一年,他觉得自己赌赢了,可那个人……
窗外群山如兽脊起伏。白芷数着怀表秒针与四哥的心跳,落在她耳里,像一首交合的乐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