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渊海子平》中记载:推求“息”的方法,是选取日主天干所相合的天干、日主地支所相合的地支,两者组合起来就是“息”。
《星平会海》中举例说明:比如日主为甲子(即出生日的天干是甲,地支是子),按照规则,天干甲与己相合(十天干中甲的五合为己),地支子与丑相合(十二地支中子的六合为丑),将相合后的天干己与地支丑组合起来,得到的“己丑”就是所谓的“息”。
其他时辰的“息”都按照这种方法类推。
(注:此处“息”是命理学专用术语,指通过日主干支的合化关系推导出的特定干支组合,用于辅助命理分析,具体应用需结合传统八字理论。)
总结:本章节主要讲了。
“推息法”作为卷二“起例”中的重要方法,主要围绕五行之气的运行规律与节气转换展开,旨在通过分析命理中的动态能量变化来推断命运走势。
以下是其核心内容的总结:
一、理论基础:五行之气的生息与流转
“推息法”以五行生克理论为根基,强调五行之气的“息”(即生息、流通)对命理的影响。
袁树珊认为,五行之气的运行并非静态,而是随节气交替、时空转换而动态变化。
例如:
木气:春季生发,对应“息”的初始阶段,需结合月令判断其强弱。
火气:夏季旺盛,需通过“推息法”分析其在八字中的“息”是否过旺或不足。
土气:四季末月(辰、戌、丑、未)为土旺之时,需考察土气如何“息”养其他五行。
金气:秋季肃杀,需判断其“息”是否被克制或辅助。
水气:冬季封藏,需分析其“息”是否与其他五行形成平衡。
二、核心方法:结合节气转换推算气的变化
“推息法”的关键在于将节气作为五行之气转换的节点,通过以下步骤分析命理:
1. 节气定位:以二十四节气为基准,确定出生时刻所在的节气,例如立春、惊蛰、清明等。
不同节气对应不同的五行之气主导,如立春后木气渐旺,立夏后火气渐盛。
2. 气的强弱判断:根据节气的“中气”(如雨水、春分等)和“节气”(如立春、惊蛰等),结合八字中五行的分布,判断各五行之气的“息”状态。
例如,若出生在谷雨之后、立夏之前,土气渐旺,需分析土气对其他五行的“息”养作用。
3. 动态平衡分析:通过“推息法”,袁树珊提出需观察五行之气在不同节气中的“相生”与“相克”关系。
例如,木气在春季旺盛,需看是否有金气(如八字中的金元素)来“息”制其过旺,或有水气(如八字中的水元素)来“息”养其生长。
三、应用场景:命理细节的深度解析
“推息法”在实践中主要用于以下方面:
1. 用神选择:通过分析五行之气的“息”状态,确定八字中的“用神”(即对命局最有利的五行)。
例如,若木气过弱,需选择水或木作为“息”养用神。
2. 大运流年判断:结合大运和流年的节气变化,预测五行之气的动态影响。
例如,大运进入“火运”,需分析火之气如何“息”动命局中的其他五行。
3. 健康与疾病推断:根据五行之气的“息”状态,判断身体各器官的健康状况。
例如,土气过弱可能导致脾胃虚弱,需通过“息”养土气来调理。
四、与其他方法的区别:强调动态与平衡
“推息法”与《命理探源》中的其他方法(如推年法、推月法)相比,更注重五行之气的动态变化与平衡:
推年法:以出生年份的干支为主,侧重静态分析;
推月法:以月令为核心,分析季节对五行的影响;
推息法:则通过节气转换,动态观察五行之气的“息”与“耗”,强调命理的流动性和变化性。
五、袁树珊的学术特色:理论与实践结合
袁树珊在《命理探源》中强调“推息法”需结合实践案例,通过大量命例验证其有效性。
例如,他指出:
若八字中某五行之气在特定节气中“息”过旺,可能导致性格偏执或运势极端;
若五行之气“息”不足,需通过后天补救(如方位、颜色、职业选择等)来增强。
“推息法”是《命理探源》中一种基于五行之气动态运行的命理推算方法,其核心在于通过节气转换分析五行的“息”状态,强调命理的平衡性与变化性。
袁树珊将其与推年、推月等方法结合,形成了一套系统的八字分析体系,对后世命理学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