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木旺盛,火次旺,水休废,金囚困,土死绝。
夏天,火旺盛,土次旺,木休废,水囚困,金死绝。
秋天,金旺盛,水次旺,土休废,火囚困,木死绝。
冬天,水旺盛,木次旺,金休废,土囚困,火死绝。
四季(每一季最后一月)土旺盛时,金次旺,火休废,木囚困,水死绝。
《五行大义》说:凡是当旺盛之时,都把它的子行作为相,因为子行正强壮,能辅助治理事务。
生我者(父母行)为休,是因为子行正处于旺盛之气,气势正盛,父母行便衰老,不能主事,如同尧年老后禅让给舜,把国政委托出去。
所克制的为死,是因为自身旺盛,能制服它。
所畏惧的为囚,是因为它的子行作为相,能囚禁仇敌。
《三命通会》说:盛大的德气乘时就是“王”,如春天木王。
木王则生火,火是木的子行,子承父业,所以火相。
木依靠水生长,生我的是父母(水),如今子行(火)得时,登上高明显赫之位,而生我的(水)应当退去,所以水休。
“休”,是美到极致,休休然无事的意思。
火能克金,金是木的“鬼”(克我者为鬼),被火克制而不能施展,所以金囚。
火能生土,土是木的财,财为隐藏之物。
草木生长时,土气散漫,所以春木克土则土死。
夏天火王,火生土则土相,木生火则木休,水克火则水囚,火克金则金死。
季土王时,土生金则金相,火生土则火休,木克土则木囚,土克水则水死。
秋天金王,金生水则水相,土生金则土休,火克金则火囚,金克木则木死。
冬天水王,水生木则木相,金生水则金休,土克水则土囚,水克火则火死。
看夏天大旱,金属石头仿佛融化,水土焦枯。
六月暑气蒸腾,寒气消弭。
秋天金气旺盛,草木枯黄凋落。
冬天大寒,天气酷冷,水结冰凝固,火气顿时衰减。
五行的旺与死,大概可以看出来了。
四季的顺序,节令满了就更替,五行的特性,功成后必有变化。
所以阳到极点就下降,阴到极点就上升。
太阳到中午后便有变化,月亮满了就会亏缺,这是自然的常道。
人生于天地之间,势力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受损,财富聚集后必然分散,年少之后会走向衰老,快乐到极点会转向悲伤,这是人之常情。
所以一盛一衰,或得或失,荣枯进退,都难逃这个道理。
按:强弱,是表示盛衰的代名词。
有强必有弱,有弱必有强,绝对没有强者始终强、弱者始终弱的道理。
想知道命运的荣枯,必须先辨别强弱。
想明白强弱的含义,必须先了解天干生旺死绝的方法,尤其要深刻明白五行用事、四时休王的道理。
否则,用神没有依据,吉凶如何判断呢?
总结:本章节主要讲了。
“”以五行在四季的动态消长为核心,系统阐释了自然规律与命理推演的内在关联,其核心内容可归纳为以下四个维度:
一、五行旺衰的四季规律
春木旺:木气生发,火相(木生火),水休(木旺则水退),金囚(火克金),土死(木克土)。
夏火旺:火气炎上,土相(火生土),木休(火旺则木退),水囚(土克水),金死(火克金)。
秋金旺:金气肃杀,水相(金生水),土休(土生金),火囚(金克火),木死(金克木)。
冬水旺:水气封藏,木相(水生木),金休(金生水),土囚(土克水),火死(水克火)。
四季土旺(每一季最后一月):土气中和,金相(土生金),火休(火生土),木囚(木克土),水死(土克水)。
理论依据:
《五行大义》以“当令者旺,子气为相,父母气休,所克者死,克我者囚”为逻辑基础。
例如,春木旺则火相(子气助治),水休(母气衰),金囚(被子气制),土死(被当令者克)。
《三命通会》强调“盛德乘时曰旺”,如春木旺则生火(子承父业),水退而休(生我者退),金囚(被火制),土死(木克土)。
二、土的特殊地位与四季分布
土旺四季:土虽不专主一季,但在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前各旺18日,合计72日,与其他四行各旺72日共同构成一年360日。
土的功能:土为万物之母,扶微助衰,调和五行。
木非土不生,火非土不荣,金非土不成,水非土不高。
土的特性:土居中央,不名时,以其“稼穑”之性承载万物,体现“中和”之道。
争议与调和:
部分典籍(如《白虎通》)认为土旺于四季末月,而《神枢经》《历例》等强调土旺于四立前18日,两者通过“72日分配法”达成统一。
三、旺衰原理与自然哲学
1. 动态平衡观:
五行强弱非永恒,随季节循环更替。
例如,夏火克金,但秋金旺则火囚。
冬水克火,但春木旺则水生木,火相。
以“阳极而降,阴极而升”“日中则昃,月盈则亏”的自然规律,类比人生“势积必损,财聚必散”的常理。
2. 生克关系的转化:
当令者以子为相,增强自身力量(如木旺则火相)。
以父母为休,弱化生我者(如木旺则水休)。
被克者为死(如木克土),克我者为囚(如金克木,但火相可制金)。
3. 气与形的辩证:
沈新周指出“春木,夏火,秋金,冬水,非言其形,言其气也”,强调五行本质是“气”的流转,而非物质实体。
四、命理应用与实践意义
1. 八字分析的核心工具:
通过“得时”(月令旺衰)判断日主强弱。例如,甲木生于春为得令,壬水生于夏为囚,需结合“得地”“得势”“得位”综合评估。
用神选取需考虑季节特性。
如夏季火旺需水调候,冬季水旺需土制水。
2. 吉凶判断的基础:
旺相者主动,囚死者被动。
例如,春木旺则利于进取,秋金旺则宜收敛。
五行失衡则需调和,如“木土相争取火通关”,“水火相战取木通关”。
3. 大运流年的推演:
结合四时休王判断运势起伏。
如日主弱需印比生扶,若行运至印比旺地则吉。
若行至财官旺地则凶。
《命理探源》的“四时休王”理论构建了五行与自然节律的动态模型,将抽象的五行生克转化为可量化的命理分析工具。
其核心思想在于揭示“盛极必衰,衰极必盛”的循环法则,强调通过调和五行失衡来趋吉避凶。
这一理论不仅是八字命理学的基石,更蕴含着中国古代哲学对自然规律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