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闻此话,天子反倒神色欣喜:“不论贾家意图为何,封个小职也好,否则这等人才焉能来到军营效力。”
“皆因陛下仁德广被,方才得此忠臣辅政。”侍臣随即称颂。
“你这老臣,倒是会说朕爱听的。”天子含笑而言,语气和缓。
---
第八节 庆功赐封
不片刻,皇帝忽而询问:“你且说,如何嘉赏这位贾某?”
“此事尽听圣裁,岂容下官妄议。”黄门侍郎躬身而回。
“你啊!叫你讲你就讲,有何不敢开口。”君王含笑宽言。
斟酌片刻,奏曰:“依臣浅见,此人往日寄身于显贵之家而不得其志,只需 ** 王稍稍抬爱,令那贵府知晓其分量,自然肝脑涂地以为君效力。”
“有道理。”天子点头。“拟旨:原贾氏子某,英勇克敌、平定边境之危,进爵为一等子,授予正三品军职,召其回京听候差遣。立刻派员传旨去吧。”
“臣领旨。”黄门侍郎应毕告退,心道贾府既出了这等人材,今后应对,需多留意一二。
京城之中,贾氏府上正值安乐,老太君与诸位家眷说笑正欢,王夫人也在其中巧语相和。
老人斜卧于榻,望着眼前儿孙环绕,脸上浮现安然笑意。
忽然,一个小丫鬟匆匆进门道:“夫人,外头来报,宫中内侍已至门前提旨,叫府上早作安排。”
众人闻言一愣,这多时不见宫中有音信,不知今朝何来诏命,是祸是福尚难分晓。当即吩咐,开启正门,摆设香案迎接。
不等众人整束停当,宫廷内侍已然入府,贾府上下早已列队恭候。
“劳驾大人辛苦走一遭。”贾大人迎前拱手。
“无妨。”来人笑着回应,目光随即落在贾府家主身上。“贾将军的公子果然有出息。”
这句话令贾家老太太微微皱眉,“你这孩子胡闹什么呢,赶紧去找宝玉问清楚!”
宫里来的侍从忙道:“老太夫人息怒,是好事啊!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贾昱……封为一等子,晋升正三品都指挥……”
圣旨读罢,荣府众人神情各异。
迎春、探春和黛玉等人一时错愕,她们几乎都忘记了府里还有一位大房的少爷名叫贾昱。
王德心中激动,孩子果真没有辜负期望。如今得封一等子,荣府之中,除去贾母之外,没人能比他地位更尊。看他王守义还能不能安心住那正堂。
王敬阴沉着脸问道:“贾昱什么时候从军了?”
王德懒得回应,“内侍大人一路劳累,可要稍作歇息喝杯薄酒?”边说着边递上一只布袋。内侍接过后略微一掂,沉甸甸的,料是银钱,微微一笑:“谢厚礼,还须速归复命。”
低声又添了一句:“殿下对少爷可是非常欣赏。”旋即离去。
王德欣喜难掩,孩子出色,他在家中的地位便将水涨船高。稍加思索,眼下儿子这般品级,住所确实也要调整了。
他对老太太说:“老太太,昱少爷如今已贵为三品高官,且是公爵,再住在原来的屋舍,怕不合适。”
“凤丫头,你去东院腾一间体面屋子收拾出来吧。”老太太神色莫辨地应允,心想原本还指着兰哥儿争气,但他性情柔弱难以担大事。家中后辈若能力强固然是好,只是这份显贵竟在大房,心中终觉不是滋味。
此时荣堂之中,听说消息前来贺喜的薛家母子也道:“老太太,实属府中大喜,又出了一个了不起的少年。”
老太太口中淡淡,“不过是些许虚名,小孩子年少,哪有什么功绩,不过托庇先人罢了。”话虽如此,脸上神情却藏不住微妙波动。
赵家二姨心中明白,能在军中立下大功的人,绝非等闲之辈,朝廷的奖赏也不会轻易落在没有本事的人头上。待赵轩返京,她便打算去瞧瞧这人到底是何等人物,竟能建此奇功。她的女儿也有些好奇,一个原本无人看重的旁支子弟,却能在外面闯出自己的一片天,这份能力实属难得。
大小姐和三小姐对这位“五哥”完全没有印象,甚至都不知道家族里还有这样一个成员。
林梦然心思细腻,她隐约猜到赵宸在家族中地位不高。进府这些年,几乎不曾听闻此人,府中上下更未提过让他插手半分家事。由此可见,赵宸的日子绝不容易。如今总算扬眉吐气,若赵家再想借他得势,恐怕也难如愿了。
在赵宸居住的小院内,翠珠独自坐在石桌边,神色落寞。
“翠珠!翠珠!”人未至,声先到,紧接着一个圆脸丫头气喘吁吁跑进门来,眼珠灵动,满脸兴奋。
“你家那位……赵公子立大功了!被封了一等男爵呢!”那丫头边喘边说。
第九章 归来
翠珠怔住,那丫头连忙拉住她的手摇了摇:“怎么了你?”
听到消息的那刻,翠珠的眼泪止不住地滑落,哽咽得说不出一句话。
自半年前赵宸离开府中后,她的日子便再没有太平。上上下下的丫鬟都爱支使她做粗使活计,一点小事也要罚她不给饭吃。原本日子虽苦,好在有赵宸护着她、照料她。虽不知将来如何,可因那一份真心,她甘心情愿守在身边。可是赵宸一走,就再没人关心她过得好不好了。
苦日子压得她日渐消瘦,如今听到他荣升的消息,压抑已久的情绪终如洪水决堤,全数爆发了出来。
“你没骗我吧?”翠珠仍不敢相信地追问。
“我骗你作甚?还能指望你报恩不成?圣旨已经发下来了!以后发达了可别忘了我。”那丫头咧嘴笑着开起玩笑。
两人生来命薄,两个贴身使唤的小丫鬟也因此常在一起相互扶持。平日里有事就说一说,哭一场、说完心事才好睡得安稳些。
荣禧堂侧室里,玉柔正低头缝衣。忽然听见外头传来嘈杂声,不禁掀开窗边帘子瞧了瞧。
几名仆妇抬着新制的家具从门前走过,边走边说笑:“新房都整好了,说是给那位少爷特意准备的,好大的架势啊。”
“那自然,如今可是皇上跟前红人。”另一个附和道。
玉柔听着这番言语,手指一颤,针头差点划破手指。她默默放下手中活计,回身坐在椅中,望着摇曳的烛火怔怔出神。
西厢房那边,珍珠正在整理一间空屋,忽听见外头丫头们议论,“以前这院子无人问津,近来倒是一日几趟来探看。”
“能比吗?如今可不比往常了。”
珍珠手里收拾的动作缓了下来,心头滋味难明。
夜幕降临,贾府正堂,王夫人皱眉道:“老太太的话我们自会遵照。只是那边那位该如何安排,还是要仔细思量,到底是年轻,怕我们照料不周引起他心中不快。”
贾政微微颔首,缓缓说道:“确是不易。那孩子这些年在外吃了不少苦,如今回来,我们自当妥帖安排。但那人性情深沉,我们若过于用心,反倒不好。”
一旁许久未言的薛氏忽而开口:“那我亲自去办吧,我也想瞧瞧这轩少爷是何等人物。”
她话还未说完,外头便传来通报:“回老太君,冯家来话,说多谢老太君照应他家夫人。”
王夫人脸色微变:“冯家怎地也掺和进来?”
贾母叹了口气:“还不是因他在南边帮了冯家大忙。知恩图报虽好,但也不能让人觉得偏私。”
“那老婆子有什么可怕的?我倒要瞧他有没有胆子上天。真要有那一天,我便去敲登闻鼓,告他个犯上作乱的罪名。我最放心不下的,还是宝玉。”贾母语气悠悠。
“这个府不是他一个人的府,他应当明白这一点。只是,我更怕的,是他心里藏着什么念头。”贾母缓缓续了一句。
坐在一侧的中年男子轻轻颔首,语气温和地说道:“那个孩子我曾见过几回,待人接物也还算温和。至于身份差异,想必他是心中有数的。”
太夫人略一点头,却掩不住眼角的忧虑,最终低声喃喃:“但愿如此。”在她心里,那个少年能在府中立足,并非空穴来风的念头。
可她却未曾细想,待她离去之后,家中掌事之位当属长房长孙,府中诸位也要迁出另居,由年幼晚辈主持大局,终究让人难以信服。
此时,城门外隐隐传来马蹄踏地之声,远方尘烟卷地,一行人风尘仆仆奔入城来。
马上青年身穿玄铁铠甲,容颜英朗挺拔,正从边地回京述职。这百余亲随原本便是他在边疆时一手带出的老兵,只因他如今身份已非昔日可比,便由主上调派,随其入京。
站在神京东门外,望着熟悉的城楼轮廓,他的思绪翻涌不断。此去多年,如今才算真正归来。眼前似还浮起那个小小身影,分别几月,不知她是否平安喜乐,有没有被为难,是否受苦?
整座府邸,他唯一牵挂着的,便只是一女子。“等我归来,换你风平雨静,再不用忍辱负重。”
回忆之中,她曾为了让他吃上一口热食,在灶房辛苦奔忙,受过几次重罚。他一想到那些事,冷峻的眉眼间竟有些湿润。怎样的女子才让人这般牵念?便是放下万水千山也不忍放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