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夜惊雷】——
姚安公曾讲述过一段离奇往事。那是一个寒风凛冽的冬夜,霜华凝结在窗棂,寒意顺着砖缝渗入屋内。他与几位至亲好友应舅氏之邀,一同留宿在古朴的书房中。众人围炉闲聊至夜深,待烛火渐次熄灭,才各自和衣躺卧在略显局促的榻上。四下寂静无声,唯有远处传来更夫零星的梆子声,在夜色里回荡。
就在众人即将坠入梦乡之际,骤然间,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如惊雷炸响,轰然迸发于床前。那声响势若万钧巨炮炸裂,整座房屋剧烈震颤,房梁上的积尘簌簌而落,屋瓦相互撞击,发出刺耳的“咔咔”声,仿佛下一秒便会轰然坍塌。满屋子的人瞬间从榻上惊坐而起,脸色惨白如纸,浑身不受控制地剧烈战栗,喉间像是被无形的大手紧紧扼住,惊恐到连呼救声都发不出来。有人本能地捂住耳朵,即便如此,仍被震得耳鸣目眩,甚至有几人此后数日内双耳失聪,只能呆呆地望着旁人张嘴却听不见任何声音。
当时正值农历十月,按常理绝不会出现雷霆之象。况且,这声响既无闪电划破夜空,也无火焰腾起的灼热气息与冲击之感,与平日所闻的雷鸣大相径庭,着实令人毛骨悚然。姚安公的同年好友高尔玿博学多识,听闻此事后神色凝重,他沉吟良久才缓缓说道:“此乃古籍中记载的‘鼓妖’之象,绝非吉兆。唯有宅中主人修身积德,以虔诚之心祈求消灾,方能化解此劫。”
德音公听闻此言,心中满是忧虑与惶恐,自此之后整日提心吊胆,行事愈发谨小慎微。待人接物时,他的礼数比往日更加周全,与人交谈总是轻声细语、谦逊有礼;处理家中事务,更是反复斟酌,力求事事稳妥周全。即便如此,这一年家中还是不幸发生了有人上吊自尽的惨剧。然而令人意外的是,除此之外,家中并未再遭遇其他祸事。姚安公感慨,或许正是因为德音公自那以后时刻心怀戒惧、修身修德,才得以避免了更多更严重的灾祸吧 。
【憨勇镇鬼】——
姚安公曾听先曾祖父润生公讲过这样一件奇事。景城之地,有个名叫姜三莽的汉子,生得虎背熊腰,性情憨直鲁莽,遇事总爱凭着一股蛮劲往前冲。
一日,姜三莽在村头老槐树下歇脚,听邻村老者绘声绘色讲起晋代宋定伯捉鬼卖钱的故事。故事里,宋定伯佯装成鬼混入鬼群,凭借智谋将鬼耍得团团转,最后用唾沫把鬼变成羊,天亮后牵到集市卖了好价钱。姜三莽越听眼睛越亮,猛地一拍大腿,哈哈大笑道:“原来这些鬼东西也不过如此!从今日起,我每晚都去捉鬼,唾上一口让它们变羊,第二天一早牵去屠市换钱,还愁没酒肉吃?”说罢,他把袖子一挽,大踏步往家走去,脚步比平日轻快许多。
当夜,月色如霜,冷风卷着枯叶在荒路上打着旋。姜三莽扛着根碗口粗的枣木梃,腰间缠着拇指粗的麻绳,像出征的将军般雄赳赳地钻进了村外的乱葬岗。他猫着腰,在墓碑间来回穿梭,眼睛瞪得溜圆,耳朵竖起,不放过一丝响动,活像猎人搜寻猎物的模样。可直到天边泛起鱼肚白,除了偶尔传来的猫头鹰怪叫,他连半只鬼影子都没见着。
此后数十日,姜三莽风雨无阻。他寻遍了景城方圆十里内所有阴森破败的古宅、杂草丛生的荒坟,甚至在那些村民谈之色变、公认“闹鬼”最凶的地方,故意灌下半斤烈酒,装成烂醉如泥的样子躺在地上,嘴里还含糊不清地嘟囔着挑衅的话,满心以为这样定能引出鬼来。可无论他如何折腾,四周始终静得瘆人,唯有夜风掠过树梢发出的沙沙声。
有一晚,他远远望见树林深处亮起几点忽明忽暗的幽绿磷火,像鬼眼般在夜色中闪烁。姜三莽顿时来了精神,屏住呼吸,握紧梃子,三步并作两步朝着磷火奔去。谁知还没等他跑出多远,那几点幽光突然四下飞散,眨眼间消失得无影无踪。他望着空荡荡的树林,气得直跺脚,嘴里骂骂咧咧地往回走。
如此折腾了整整一个多月,姜三莽累得腰酸背痛,却依旧一无所获,只能心不甘情不愿地放弃了捉鬼营生。说来也奇,村中老人们常说,鬼物最喜欢趁人害怕时出来作祟。姜三莽自始至终坚信鬼能被自己制服,打心底里轻视它们。他那股天不怕地不怕的气势,竟无形之中震慑住了鬼物,反倒让这些平日里作祟的鬼魅见了他都绕道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