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老和何裕柱答应的样子让王行心里有些疑惑。
虽然自己想试试身手,却总觉得事情有些不对劲。
但他随即摇头,有这样的机会练习,何必纠结。
何裕柱看向杨佩元,询问他外出的经历。
杨佩元坦白道,他和王行出城是因为城外有敌特势力集结。
之前城内敌人据点被破坏后,逃出的部分敌人在山区和乡村建立了多个据点。
提到这个情况,何裕柱想起王行曾说过城外的动荡消息。
杨佩元承认,他的三个徒弟背叛武馆可能与这些敌特有关,因此他一直在宅子里休养,让王行在外调查。
何裕柱问是否已经行动,杨佩元解释说,这些敌人在城外也有深厚根基,他们只针对了两个重要据点进行了清理。
王行补充道,这些敌人经营多年,城外的据点并非易事。\"没错,太元武馆已经被那几个叛徒完全掌控,我不好亲自出面,但这次外出也不是毫无收获。
我打算接下来去趟军管会。”
杨佩元说道,目光中闪过一丝光芒。
很显然,他在城外得到了不少重要信息,需要军管会协助行动。
何裕柱并未多问,仅凭直觉就能感受到其中的危险性。\"师傅,您的身体……”
何裕柱并不太在意那些敌人。
他明白,首先要确保自己和身边人的安全,才有余力顾及其他。
看到师傅卧床不起的样子,何裕柱心中有些担忧。
杨佩元轻咳一声:“柱子,不用担心,这次出城主要是王行出手,我没怎么动手。
刚才气息波动是因为我有意收敛。”
听到这话,何裕柱脸上的忧虑却没有减轻。
师傅这样说,说明伤势已经严重到必须控制气息的地步了。
很快,他走上前说:“师傅,您先休息,我去院子里准备药膳。”
……
药膳?
听何裕柱提到药膳,杨佩元和王行都神色微动。
杨佩元心想,柱子是不是在药理上又有了新的进展?
不然以他之前熬制的药膳,对现在的身体状况根本起不了太大作用。
而王行则更是一脸思索,目光紧盯着何裕柱。
对于练武之人来说,药膳并非陌生事物,尤其是像他这种层次的高手。
实际上,这段时间他也通过各种渠道寻找药膳疗法,想帮助杨老恢复。
可惜,他掌握的人脉资源大多是杨老建立的,他现在不敢轻易联系,只能在一些小药铺里购买少量药材,效果有限,只能算是聊胜于无。“柱子,你对药膳了解多少?”
王行好奇地问。
何裕柱点了点头。\"王叔,我研究药膳有一段时间了,最近也有一些新体会。
师傅的情况不能拖延,你们先等我一会儿,我去拿点食材回来。”
何裕柱说,提到他周末特意去城外找了一批食材,准备为师傅做药膳。
实际上,这些食材都在他的空间里,但既然师傅和王行都在这里,他自然不能凭空变出食材来。
交代完后,何裕柱很快离开了院子。
看着柱子离开的背影,杨佩元轻轻点头。
柱子这孩子天赋很高,心性也很稳,周末专门跑出去买食材,这可是有点冒险。
旁边的王行也忍不住说道:“杨老,您的徒弟真不简单,连药膳都会。”
王行心想,柱子的药膳似乎就是专为杨老治病学的?这么小年纪就有这样的想法,而且看起来还学得不错。
听到这话,杨佩元笑着看他:“我已经说过,柱子的天赋远超我们,不仅是国术方面。”
听到这话,王行更加相信了几分。
他想着过几天要约柱子过来切磋,心里忽然有种奇怪的感觉,自己是不是会在柱子这样的年轻人面前丢脸?
……
何裕柱离开师傅的院子后并未回家,只是在附近转悠,估摸着时间差不多了,便从空间取出一只肥美的雉鸡,又带上之前在药馆买的药材,再次来到师傅这里。
王叔,我给您配些药材,涂在胳膊上能快点好。”
何裕柱进院子后,看见王行胳膊上的红肿,有些歉意地说。
王行倒没太在意胳膊的伤,反而对何裕柱的话很感兴趣。
这孩子真是像杨老说的那样,是个小天才吗?样样精通?
何裕柱没多说,拿出师傅的小火炉。
炉子简单,下面几根铁架支撑,直接放柴烧。
点火后,他按比例将药材放进炉里煮。
然后去厨房处理野鸡。
大概十分钟,药香味出来了。
何裕柱从厨房出来,端着一大盘野鸡肉。
王行坐在院子看他操作。
王行习武多年,吃过不少药膳,虽不懂药理,但见多识广。
看着柱子的手法和熟练度,虽然年纪不大,却做得有模有样。
何裕柱把药材捞出晾凉,再把炉子拿到井边洗了洗。
刚才那锅是给王叔消肿的,现在要开始给师傅熬药膳了。
何裕柱眼神认真起来。
尽管自己已突破多日,但这是第一次熬药膳,不可大意。
重新把炉子放回灶台上,他打开包着药材的黄纸。\"首乌、丁香、沙参……”
依次放入锅中。
药材的用量早已在脑海中演练无数遍,手拿时若有个秤,也能称出丝毫不差。
做完这些,他又往锅里加了几勺盐调味,既不影响药效,也让药膳更有滋味。
何裕柱将盘中的雉鸡放入锅中,盖上盖子后又添了些柴火调节火候。
在一旁观看的王行对此表示认可,认为何裕柱熬制药膳的手艺确实不错。
何裕柱随后拿出准备好的药材,告诉王行可以直接涂抹在手臂上。
王行对何裕柱的药理知识深信不疑,按照指示将药材均匀涂抹于双臂。
不久后,他感受到清凉的药效,惊讶地发现手臂上的红肿明显消退。
这让他对何裕柱的医术更加佩服。
何裕柱提醒王行稍作休息,自己则继续守着炉火。
王行好奇地看着锅里的药膳,心中疑惑这是否真能让杨老恢复健康。
几天来,他亲眼见证了杨老的身体状况,虽不如专业人士描述得详尽,但作为同样习武之人,他们之间有着共同的感受。
说实话,如果我自己受的伤和杨老一样严重,能不能活下来都是个问题。
再加上这次外出,杨老又硬撑着几次出手。
即便有之前太元武馆专门为他配备的医师协助治疗,恢复的希望依然渺茫。
柱子的药膳……
大概过了二十分钟。
何裕柱一直守在炉火旁调整火候,不时往炉里添柴。
这时,锅里散发出的浓郁香味已经弥漫了整个院子。
这种香气不同于普通食物,还夹杂着药材的清新味道,淡雅而令人神清气爽。
王行站在院子里,哪怕只是轻轻嗅了一口,也能感到精神振奋。
他注视着炉上的药膳,眼中充满期待。
柱子熬的这药膳是真的有效!
何裕柱揭开锅盖,香气四溢,他瞥了一眼锅中的药膳,满意地点点头。
将药膳端起,虽然锅边已被烧得滚烫,但凭借他现在的体魄以及体内隐隐流动的内力,短时间内端起它完全不成问题。
进屋后,何裕柱把药膳放在屋内的一张木桌上。
用碗给师父盛了一碗,端到床边。\"师父,药膳熬好了,请您试试。”
何裕柱这样的举动,完全可以称作是以对待父亲的态度来照料杨佩元。
杨佩元在屋里已经闻到了外面传来的香味。
此刻,看到端药膳到床边的何裕柱,他的目光也流露出感动之情。
自从收这个徒弟以来,这孩子就对他的健康格外用心。
不仅自学药理,还帮他想办法治病。
就算亲生儿子,恐怕也做不到这样。
而且,以他的敏锐感知,自然能感觉到这次柱子熬制的药膳,与之前的几次截然不同。\"好。”
杨佩元没有多言,只吐出一个“好”
字。
但这简单的字句中蕴含的情感,却无法向外人诉说。
接过药膳,碗里的雉鸡肉与药材熬成的汤汁看起来简直像是一顿丰盛的大餐。
色泽诱人、味道淳厚,若非事先知情,谁都想不到这是用来治病的药膳。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柱子的基础非常扎实。
药膳终究离不开饮食范畴,但药膳与普通膳食分属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
通常人若能在其中一门有所专精便已不易,而柱子不仅厨艺达到5级,药理也突破至3级。
可以说,在这两个领域中,能做到像柱子这般精通的,恐怕只有他这样的人才。
因此,他熬制的药膳既讲究口感又注重药效。
在何裕柱的注视下,杨佩元很快就吃完了那碗药膳。
何裕柱没有多言,起身再去盛了一碗。
仅仅片刻工夫,杨佩元便连吃了四五碗,锅里的药膳也消耗了大半。
这样的饭量对常人而言或许过多,但对宗师级别的武者杨佩元来说,却很平常。
这自然也得益于柱子高超的手艺。
吃完第五碗后,坐在床边的杨佩元忽然眼神微动。
一股热流在他的体内缓缓升起。
作为宗师级武者,他对自身每处细微变化都极为敏感,这种异样自然第一时间察觉。
随即,杨佩元脸上浮现出喜色,他知道这是药膳开始发挥作用了。
站在一旁的何裕柱看到师傅的反应,立刻明白了情况,于是端起锅碗悄然退了出去,没打扰到师傅。
院子里,王行正在演练自己的拳法。
凭借暗劲巅峰的实力,他的每一招每一式都能带动衣袖猎猎作响。
见到柱子走出来,王行停下动作,下意识地凑近了几步。“柱子,杨老他……”
目光投向杨佩元所在的房间,王行的眼中满是担忧之色。
毕竟,杨老不仅是他们的恩师,更是全家人的依靠,他对杨老一直怀有深深的敬意。\"药效已经显现,师父正在吸收。”
何裕柱说道,同时目光落在王行的手臂上。
药材虽仍敷着,但双臂的红肿已明显消退。
否则,王行刚就不会在院子里练拳。\"王叔,近几天还是别练了,等伤好些再说。\"何裕柱提醒道。
王行闻言一笑:“柱子,这药效果真不错啊。
你放心,我知道分寸。\"
何裕柱点头。
王行恢复快不仅因药效,还因他的体质。
练外门功夫、达暗劲巅峰的武者,加上正值气血旺盛的三十多岁,即便不用我的药,这种伤也能很快恢复。
当然,他师父杨佩元已是宗师级,若伤势没那么重,慢慢调养也行。
想着这些,何裕柱把药具洗净。
忽然,杨佩元的房间传来异动,何裕柱和王行立刻抬头对视,眼中满是期待。
师傅杨老是不是恢复了?
正欲进屋查看,杨佩元已走出房门。
此刻,他面色红润,步伐间透着一股沉稳气势。\"师傅\/杨老...\"
听到声音,杨佩元目光微动,随即轻笑:“柱子,你这次让我很意外啊!\"
...
杨佩元开口,声音比之前更加沉稳有力。
何裕柱和王行身为暗劲武者,对此自然有所察觉。”杨老,您...\"
王行眼中震惊更深。
他知道杨佩元的身体状况,这次外出全程跟随,原以为需静养一两个月才可能好转。
何裕柱的眼神微微一动,尽管早已猜到结果,但看到师傅身体恢复的情形时,还是忍不住松了一口气。
这种药物治疗对宗师级的伤势果然有效。\"师傅,接下来几天我会给您熬制药膳,最多一周,您的伤势就能彻底康复。”
何裕柱抓紧时机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