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时节,细雨连绵,滋润着三村连片的田地。黑豆、红豆已长至半尺高,叶片翠绿肥厚;青梅苗抽出新枝,点点花苞藏在叶间;田埂两侧的野山杏也缀满了青嫩的小果子,整个田野都透着蓬勃的生机。
可这场雨下了三日仍未停歇,村民们渐渐犯了愁。“雨下得太密了,豆子地里都积水了,再这么下去,根要烂了!”清溪村的王大叔站在田埂上,望着地里的积水眉头紧锁。邻村的陈村长也赶来查看:“青梅苗怕涝,我家那片苗已经有些叶子发黄了,这可怎么办?”
小宇和玄夜刚从学堂回来,听闻消息立刻赶往试验田。玄夜俯身,指尖微光渗入土壤,片刻后抬头道:“积水已没过根系三寸,必须尽快排水,否则幼苗会大面积倒伏。”他看向远处的河道,“河道有些淤塞,雨水排不出去,得先疏通河道,再给田地挖排水沟。”
“我这就组织青壮年疏通河道!”陈村长话音刚落,三村的男人们已纷纷扛着锄头、铁锹赶来,有的去清理河道淤泥,有的在田埂旁开挖排水沟,雨声中夹杂着锄头撞击泥土的声响,格外有力。
张奶奶带着妇女们也没闲着,她们找来竹筐和木板,在田地间铺出简易栈道,避免踩踏幼苗,又用竹篮舀出低洼处的积水。“咱们老婆子力气小,帮不上挖沟的忙,就把这些积水舀出去,再给苗根培点干土,或许能救回来些。”张奶奶一边舀水,一边鼓励大家。
阿禾和阿苗想起刘先生教的防涝技巧,连忙招呼村民:“把青梅苗根部的土堆高些,做成小土垄,这样水能顺着沟流走,不会积在根上!”两人带头示范,村民们跟着学,很快一片田的青梅苗都围上了整齐的小土垄。
星芽在雨幕中飞来飞去,翅膀被打湿也毫不在意。它落在积水严重的豆田里,叽叽叫着,用小爪子扒拉泥土,像是在帮忙挖沟。忽然,它飞向玄夜,叼住他的衣袖往田埂东侧拽——那里的排水沟被杂草和碎石堵住了,积水正顺着田埂往地里渗。玄夜立刻会意,用异能清除了堵塞物,积水顺着排水沟汩汩流向河道。
雨势渐小时,刘先生冒着雨赶来。他查看了排水情况,又翻看了幼苗的叶片,松了口气:“还好你们处理及时,幼苗只是轻微受涝,问题不大。我带来了草木灰,撒在根部能吸湿杀菌,再用异能辅助一下,很快就能恢复长势。”
玄夜点点头,指尖微光笼罩整片试验田,草木灰在微光中均匀散开,渗入土壤。原本发黄的青梅苗叶片渐渐恢复了翠绿,豆苗也挺直了腰杆。星芽落在一株青梅苗上,啄了啄叶片上的水珠,叽叽叫着,像是在庆祝危机解除。
孩子们放学后,也提着小竹篮赶来帮忙。他们蹲在田埂旁,小心翼翼地捡拾杂草,把散落在田里的碎石块捡出来,还学着大人的样子,给幼苗根部培土。学堂的先生站在田边,看着孩子们认真的模样,感慨道:“这便是最好的教育,在实践中学会担当,懂得同心协力的道理。”
雨停的那天,阳光穿透云层洒在田野上,土壤散发着清新的气息。三村村民聚在试验田旁,看着恢复生机的幼苗,脸上露出了笑容。灵汐的笔记本在空中展开,金色文字闪耀着雨后的清亮:“暮春微雨惹田忧,三村同心解困愁,异能巧助苗复苏,耕耘不负盼丰收~”
小宇看着眼前的景象,心中颇有感触:“种地就像过日子,总会遇到些风雨,但只要咱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没有跨不过去的坎。”他转头对李掌柜说,“等食材丰收,咱们再拿出一部分盈利,修一条灌溉渠,既能防涝,又能抗旱,让田地再也不怕极端天气。”
“这个主意好!”李掌柜立刻响应,“现在礼盒订单还在增加,盈利足够支撑灌溉渠的修建,咱们还能请刘先生帮忙设计,让水渠既实用又省力。”
玄夜补充道:“我可以用异能加固水渠堤坝,让它更耐用,还能在水渠旁设置分流口,方便不同田地灌溉。”
星芽飞到小宇肩头,叼起他衣襟上的一片草叶,叽叽叫着,像是在赞同这个提议。它又飞向田中的青梅树,在花苞旁盘旋,像是在期待着果实成熟,酿成香甜的酱料。
远处的同心桥被雨水冲刷得格外洁净,桥面上的“同心桥”三字在阳光下闪着微光。三村村民的身影在田埂间穿梭,忙着给幼苗施肥、除草,空气中弥漫着泥土与草木的清香。他们知道,这场风雨不仅没有打垮他们的希望,反而让三村的联系更加紧密。只要这份同心不变,无论未来遇到什么挑战,都能携手克服,让这片土地结出更饱满的果实,让这份甜蜜的事业,在风雨洗礼中愈发坚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