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渐合,如一位丹青妙手,以天穹为卷,将橙红、金紫、靛蓝层层渲染,为恢弘壮丽的大秦国都披上了一层梦幻般的暗金色薄纱。
街市间,罗马柱式与东方飞檐交错林立,身着丝绸长袍的元老与宽袖汉服的儒生并肩而行,空气中弥漫着香料、葡萄酒与茶香混合的奇特气息。
这座位于东西文明交汇点的巨城,在夕阳余晖中展现出一种超越时代的包容与繁华。
已是太上皇的王晨,摒去了帝王出行时那繁文缛节的仪仗——肃静牌、金瓜钺斧、旌旗华盖,皆被刻意隐去。
他只带着两名气息内敛、眼神锐利的贴身侍卫,身着最普通的青色棉布常服,如同一位寻常的东方学者,信步穿行在熙攘的街道上。
他刻意放慢脚步,感受着这由他参与缔造的、日渐浓郁的东方风情,心中既有欣慰,也有一丝难以言喻的疏离。
权力的巅峰,往往也意味着孤寂。唯有走向城东那片静谧宅院时,他的内心才真正感到一种归家般的安宁。
与记忆中别无二致,那处宅院静静伫立在街角,仿佛独立于时空之外。
门前那两盏熟悉的灯笼已然点亮,在微凉的晚风中轻轻摇曳,投下温暖而朦胧的光晕。
门板上张贴的朱砂符咒,在暮色映衬下更显玄奥深邃,隐隐流动着难以察觉的能量波纹。
无需通传,甚至未等王晨抬手叩门,当他示意侍卫在远处静候,独自缓步上前时,那扇看似沉重的木门便如同被无形的微风推动,又或是早已感知到故人的气息,“吱呀”一声,带着岁月的沉吟,从内里悄然开启。
袁天罡依旧是一袭洗得发白的青布道袍,身形清癯,仙风道骨,立于门内。
他见到王晨,脸上露出温和而了然的微笑,并未行任何臣子之礼,只是如迎接一位阔别多年的知交老友,自然地侧身相迎:“晨昏交替,阴阳流转之时,天地气机交感最甚。王晨小友于此际如期而至,心与道合,善哉。”
王晨亦心领神会,含笑拱手还礼,姿态恭敬而不失从容:“袁师,李师,别来无恙。俗务缠身,案牍劳形,直至今日方得片刻闲暇,特来叨扰,续上前次未尽之谈,一解心中渴慕。”
他如今虽地位尊崇,权倾四海,但在这两位洞察天机、超然物外的智者面前,依然自觉地执弟子之礼,以晚辈自居。
“哈哈,好一个‘俗务缠身’。”
李淳风爽朗而富有磁性的笑声从竹林掩映的院内小径传来,只见他手持一卷斑驳的竹简,信步踱出,衣袂飘然,目光炯炯有神,“小友如今已非当日漫游西域的旅人,而是这横跨东西、万邦来朝的偌大帝国的‘太上皇’。你这一声轻描淡写的‘俗务’,其间所牵动的,可是亿兆生灵的福祉、江山社稷的乾坤震荡啊。”
话语中带着几分善意的调侃,更蕴含着深切的关怀与洞察。
王晨闻言,摇头苦笑,笑容中透出一丝难以掩饰的疲惫:“李师莫要再取笑于我了。这太上皇之位,尊则尊矣,然于我而言,恰似少年人穿上了祖父过于宽大的朝服,虽则华美威严,却步履维艰,不及与二位师长在此清静之地,一壶清茶,坐而论道来得自在逍遥。那九重宫阙深处的喧嚣,远不如此刻这院中竹叶摩挲之声悦耳。”
三人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他们谈笑风生,并肩再次步入那间熟悉的书房。室内陈设依旧,古朴典雅,充满了书卷气息和淡淡的、能宁神静心的檀香与茶香。
只是那张宽大的紫檀木案几上,比往日多了几卷用古朴丝带系着的古老帛书,隐隐散发出沧桑的能量波动,以及一些新近绘制的、极其精密的星辰轨迹图、山川地貌堪舆图,上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朱砂批注和玄奥符号。
显然,即便在这异国他乡,这两位学究天人的智者,也从未停止过对天地玄机、宇宙至理的孜孜探索。
袁天罡请王晨于蒲团上坐定,再次亲手执起那只温润的紫砂壶,娴熟地烫杯、置茶、高冲、低斟。动作如行云流水,暗合自然韵律。
清澈的茶汤注入白瓷杯中,雾气氤氲升腾,带着特有的清冽香气,瞬间弥漫开来,使人心神为之一清。
他将一杯茶轻推至王晨面前,目光深邃如古井,仔细端详着王晨,缓声道:“小友此番前来,虽风尘仆仆,眉宇间隐有一丝倦色,然气息较之以往更为沉凝内敛,神光温润,含而不露。看来这段时日执掌权柄、经历世情,于你的道心修行,亦非全无益处。红尘炼心,此言非虚。”
王晨双手接过茶杯,指尖感受着瓷壁传来的温热,轻呷一口,任由那清醇微苦的茶汤在舌尖回甘,随即化为一股暖流滑入腹中,带来无比的宁静。
他放下茶杯,由衷叹道:“袁师慧眼如炬,明察秋毫。确是如此。唯有真正身处其位,肩负重任,方知老子所言‘治大国若烹小鲜’之艰难谨慎。也更深刻地体会到‘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的深意。强权与严法,或可约束行为于一时,却难驯服人心于长久,甚至可能激起更大的反弹。唯有效法天道,顺应自然之势,以教化引导为主,辅以律法规范,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方是长治久安之根本。这番亲身实践,让我对‘道’之‘无为而无不为’的至高境界,有了更为切肤和深刻的认知,绝非往日仅从书本上领悟可比。”
李淳风闻言,眼中精光一闪,抚掌赞叹,声如金石:“妙极!妙极!由实践返照真知,由治国之术体悟治心之道,知行合一,小友此言,已深得道政合一之三昧!遥想昔年文景之治,朝廷奉行黄老之术,与民休息,无为而治,方有后来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府库钱财贯朽粟腐之盛世景象。由此可见,大道之法,非仅存于方外山林之间,同样可运用于经纬天下、安抚黎民,其用大矣!”
话题由此如开闸之水,汹涌展开,比之上次的讨论更为深入、广博。
王晨将这数月来处理繁冗国政、平衡朝堂内外各方势力、推动各项利国惠民却又阻力重重的变革中所遇到的种种困境、面临的重大抉择、以及事后的感悟与反思,一一娓娓道来。
他谈及如何化解罗马遗老与新兴东方士族之间的矛盾,如何引导民众接受新的农耕技术与律法体系,如何在维护帝国统一的同时尊重各地文化差异……
这些鲜活而复杂的现实案例,其中蕴含的智慧、无奈、权衡与突破,恰恰成为道家思想在现实层面最生动、最深刻的印证。
袁天罡与李淳风则宛如两位棋艺超绝的国手,从更高维度的道法层面,引经据典,纵横捭阖。
他们时而结合《阴符经》、《黄帝四经》的奥义,阐述“阴阳消长、此消彼长”与朝堂“权衡之术”的精妙关联。
时而以《道德经》中“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来分析怀柔政策在化解边患中的巨大威力。
时而又借用《易经》卦象变化,推演政策推行后可能产生的种种连锁反应,其见解之深刻、预见之长远,令王晨常有茅塞顿开、豁然开朗之感,许多萦绕心头的困惑得以冰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