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窗外月色已上中天,清辉洒地,夜色深沉。
李淳风谈兴愈浓,他起身兴致勃勃地铺开一张硕大、绘制在特制绢帛上的星图。
这副星图极其精密复杂,其上星辰罗列,何止万千,不仅标注了传统三垣二十八宿,更有许多连王晨这个具备现代天文学知识的人都未曾细察的微小星官,星辰之间以极细的银线勾勒出错综复杂的运行轨迹,有些轨迹甚至呈现出奇特的螺旋或交错形态,远超这个时代应有的天文认知。
“小友请看,”李淳风神色郑重,以手指引,点向星图中心一片看似星辰稀疏、却隐隐有漩涡状引力感的神秘区域,“此乃我与天罡兄近数月来,根据大量观测数据,结合易理推演、奇门遁甲之术,反复计算印证的重点区域。
我等发现,这片星域的能量场异常特殊,其星象变化规律,与周边天区迥异,似有扰动时空之象。
再结合你曾隐约提及的某些关于‘未来’时空的碎片知识,我们大胆推测,这片星域所对应的宇宙时空节点,或许……
与你那不可思议的‘来时之路’,存在着某种超越常人理解的奇妙关联。星移斗转,看似无序,然大道至简,其间必有恒定之‘道’的轨迹可循。”
王晨心中剧震,凝神细观那片星区,虽然他对古星象学的专业符号知之不深,但听到“时空节点”、“来时之路”这两个关键词,再结合自身穿越的离奇经历,不由得对袁李二人那深不可测、近乎通神的智慧感到无比的惊叹与敬畏。
他们似乎正在以这个时代独有的、将天文、数术、哲学融为一体的玄学方式,触及甚至试图解读宇宙中关于时空的某些深层奥秘,这远比单纯的天文观测要来得震撼。
袁天罡亦补充道,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宇宙之浩瀚,无穷无尽,然其生灭运行,周期循环,其根本规律,不外乎阴阳交感、五行生克、八卦演变之理。
时空一体,亦复如是。小友之奇遇,看似偶然巧合,或许亦是冥冥之中大道运行之必然一环。
正如这星图,每一颗星辰看似孤立悬照,实则皆在宇宙整体格局之中,受无形之力牵引,相互影响,彼此关联,共成天道。你之到来,或是定数,亦含变数。”
这番话,如同在王晨心中打开了一扇前所未有的窗户,让他得以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审视自己的经历。他开始尝试着,将自己来自现代所了解的、尚属雏形的物理学时空观、宇宙大爆炸理论、多维空间猜想等,与道家博大精深、早已形成体系的宇宙生成论(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阴阳五行模型进行大胆的对照和融合讨论。
他谨慎地选择词汇,谈及“黑洞”、“引力波”、“宇宙膨胀”等概念,虽无法详述其严谨的科学原理与数学推导,但其所描绘的宏大而奇异的宇宙图景,却与袁李二人基于玄学推演、感悟出的某些构想产生了惊人的共鸣和奇妙的互补。
“小友所言之‘黑洞’,吞噬万物,连光亦不可逃逸,其性其质,岂非暗合我道家所言‘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谷神不死,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以其至虚至无之体,涵藏至有至实之机,深邃难测,纳万物而自身幽隐难明,此正合‘道’之体性一隅啊。” 袁天罡手捻长须,眼中闪烁着悟道的光芒,若有所思地沉吟。
李淳风亦激动地指着星图中一片用特殊朱砂标记的、几乎没有任何星辰的暗区:“莫非此处便是类似‘黑洞’或‘归藏’之象的天区?观其星位,正合先天八卦中‘坤’位之极致,主归藏、承载、终结亦含开端之奥义!妙啊!真是天地大道,殊途同归!”
三人越谈越是投机,精神焕发,完全忘却了时间的流逝。
讨论的话题从广袤无垠的星辰宇宙,转向精微奥妙的人体小宇宙,探讨“天人感应”的深层机制;从外丹炉火的铅汞化合之术,谈到内丹修炼的精气神转化之道;从奇门遁甲的时空运用,谈到精神超越物质束缚的种种可能。
袁天罡甚至欣然起身,向王晨演示了一套据说是传承自上古、导引体内先天真气、沟通天地能量的古朴导引术,动作看似简单,却暗合呼吸韵律与经络流转。
王晨凝神观摩,随后依样练习,几个周天下来,竟感到周身气血通畅无比,连日积攒的疲惫倦怠一扫而空,头脑清明,神清气爽,效果远超任何现代健身术。
不知不觉,东方天际已泛起淡淡的鱼肚白,晨曦微露,驱散了夜的深沉。窗外传来早起的鸟儿清脆的鸣叫。
王晨虽心驰神往,恋恋不舍,但深知天色既明,自己身为太上皇,终究还有诸多政务需要处理,不得不起身告辞。
临别之际,袁天罡神色郑重地从内室取出一只小巧玲珑、雕刻着云纹的紫檀木盒,递给王晨:“此盒中之物,非金非玉,并无实际权势价值。
乃是我与淳风近日根据对星象的推演以及对大道感悟,采集特定时辰的天地灵气,特为小友精心炼制的一件小玩意儿。
或可在小友觉得心神迷茫、困顿疲乏之时,静心抚之,或能助你宁心静气,照见本真,守护灵台一丝清明。”
李淳风也珍而重之地取出一卷自己亲笔注释、墨迹犹新的《南华真经》(即《庄子》),递到王晨手中,语重心长地道:“小友身负非凡际遇与千钧重任,前途虽阔,波澜亦必不少。
望小友能常保赤子之心,不为世间浮名所累,不为权位枷锁所困。记住,道,不在遥远飘渺之处,就在日常用行之间,待人接物之中,起心动念之际。”
王晨双手恭敬地接过木盒与经卷,感受到其中沉甸甸的情谊与期许,心中暖流涌动,眼眶微湿。
他后退一步,整理衣冠,继而深深一揖到地,声音诚挚而坚定:“二位师长今日教诲,如醍醐灌顶,恩同再造。王晨必定铭记于心,身体力行,不敢或忘。此情此谊,超越时空,永志不忘!”
走出清幽的宅院,温煦的晨光洒落肩头,仿佛为他披上了一层金色的霞衣。
王晨驻足,回望那扇在身后缓缓关闭、将尘世喧嚣再次隔绝在外的木门,心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充实、平静与力量。
与袁天罡、李淳风的这次彻夜长谈,早已超越了对道家文化的单纯学习与探讨,更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和灵魂的滋养。
在他作为“太上皇”,引领这个融合了东西方的庞大帝国走向未知而充满挑战的未来道路上,这盏源自古老东方智慧的明灯,将始终为他照亮前路,提醒他不忘初心,持守本真。
而他手中那看似不起眼的紫檀木盒与墨香犹存的经卷,则成了这次跨越身份、跨越时空的忘年论道最珍贵的见证。
他知道,这座隐匿于大秦国都一角的宁静宅院,以及院中那两位智慧如海的智者,将成为他在这波澜壮阔的时代洪流中,最重要的精神灯塔与心灵依托。
帝国的喧嚣与道观的宁静,权力的重负与智慧的清凉,将如同阴阳两极,共同构成他未来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平衡与支撑。前路漫漫,道心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