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组布设好所有机位后,才安排人领众嘉宾步行进入拍摄视角,云栖古镇与外界相连的唯一入口,那座以巨大原木搭建的牌坊门下。牌坊巍然耸立,木质纹理深刻而粗犷,“云栖”二字镌刻其上,笔力古拙、气象沧桑,仿佛已在此静守数百年光阴,无言地凝视这群突然造访的、衣饰光鲜而步履现代的男女,像一道时空裂隙,悄然横亘于过去与当下之间。
节目组显然提前数日就已做好清场与流程部署,古镇主干道上不见寻常游客往来,唯有几位身着传统布衣、扮作本地村民的工作人员偶尔缓步走过,目光看似随意却暗含审视,好奇而克制地打量着这支队伍。
青石板路被岁月与人迹打磨得光滑如镜,倒映着天光云影,两侧徽派建筑素净雅致,白墙黛瓦,马头墙起伏错落,如同一幅精心构图的水墨画,将湛蓝天空切割成灵动的几何形状。溪流自远处山麓蜿蜒而下,穿街过巷,水声淙淙不绝,清晰可闻,反而更衬托出整座古镇深邃异常的静谧。
陈导手持扩音器,面带职业微笑,向众人宣布未来两天三夜的行程安排:“欢迎各位来到云栖古镇——一个暂时远离都市喧嚣的世外桃源。在这里,我们希望你们能够放下日常的忙碌与压力,沉浸式体验这座古镇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宁静的自然风貌。也期待大家在这样松弛、独特的环境里,更坦诚地相遇、交流,或许,真的会捕捉到一些意料之外的心动信号。”
嘉宾们的住所并非集中于一栋楼,而是分散在古镇几处精心修复的明清大院中,这本身就成了节目组设置的第一道“变量”。
节目组在住宿安排上刻意营造了分散而差异化的格局:嘉宾们并未共居一栋楼,而是分别入住几处精心修缮、风格各异的明清院落。这不仅是体验的一部分,更是节目组植入的首个“环境变量”。
叶雷诩独居一座名为“听竹轩”的私密院落,其中带有一方小巧幽静的园林,地势较高,可推窗俯瞰小半古镇格局,契合其身份喜好与掌控欲。他对这一安排并未多言,只微微颔首,身后助理早已默契地将行李送入屋内安置妥当。
缪式开与牧影安共同入住名为“墨砚斋”的两层小楼,分居东西二室,共享中间的客厅与书房。缪式开一进门便仰头审视起房屋的木结构梁架,手指无意识地在空中虚划承重线路,并默默评估通风系统的效率;牧影安则径自走向一扇花格木窗,对着地面上被光影切割得支离破碎的阴影陷入沉思,仿佛在揣摩某个悬疑场景的镜头语言,口中喃喃低语。
韩苏木与李竟思的住处相邻,分别是“闻溪阁”与“抚松居”。韩苏木几乎瞬间就发现了院后一条通向深山的小径,眼神骤亮,跃跃欲试的神情藏不住;李竟思则第一件事便是仔细检查所有窗户的密封与隔音,并再度向节目组郑重提出要求,确保他每日练琴的时段内,周遭必须保持绝对安静。这一要求被经过的韩苏木听见,立刻对着镜头举起四指,并做封嘴的动作,保证着自己的“安分”。
女嘉宾们统一下榻于另一片区域的“浣纱苑”,是一座更为开阔的合院建筑,每人分得一间独立厢房,共享中央开阔宽敞、遍植花草的庭院。
苏晴温柔含笑,表示非常喜欢这里的清雅与别致;孙柚恩则迅速环视四周,目光精准扫过安全出口、灭火器位置及周边动线;周昕甜沉浸于创作兴奋中,忙着构思哪套汉服与哪处廊角、花窗最相配;南溪俯身细致观察石阶边缘的青苔状态,对其养护水准流露出不易察觉的认可;王艳辉则仰头盯着院角一株高大的柿子树,手指无意识屈伸,似在衡量攀爬的可行性与视野高度。
佴梓筠的临时工作站被设置于古镇中心的原村公所旧址,现已改建为“云栖服务中心”,同时也是节目组前线指挥部所在地。她需要以最快速度掌握古镇的每一条巷道、每一处公共设施的位置与状态,并熟记节目组排定的所有活动流程与应急预案,以应对可能出现的任何突发需求。
此刻,她正立于木制长案前,快速整理刚送达的古镇详图、活动时间表、紧急联络清单,指尖迅捷而稳定,神情专注而沉着,宛若风暴眼中平静的核心。
稍作安顿后,节目组通过广播发布了首个任务:“云栖寻踪”寻宝大赛。嘉宾需抽签分为三组,每组获得一条初始线索:或是一首描绘云栖风物的藏头诗,或是一张模糊老照片的局部,或是一件传统农具的残片。他们需在古镇范围内找出三个隐藏任务点,完成挑战后方可获得下一线索,最终以集齐三枚“云栖印记”为胜。获胜小组将享有次日文化体验项目的优先选择权。
抽签结果出炉,分组颇具戏剧性:叶雷诩、周昕甜、王艳辉为一组;缪式开、孙柚恩、韩苏木为一组;牧影安、南溪、李竟思为一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