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俊刚的手指在铜板上磨出了薄茧。二十三个,不多不少,被他反复数了三遍,每一个边缘都被体温焐得发烫,边缘的齿痕在掌心硌出浅浅的印子。他把铜板重新塞回粗布口袋,指尖下意识地蹭了蹭口袋内侧——那里缝着父亲贺朝辉写的信,信纸被叠得方方正正,边角都磨得起了毛,却依旧能摸到熟悉的笔迹褶皱。
粮店后院的风带着麦糠的气息,混着雨后的潮气扑在脸上,他抬头望了望天,淡蓝色的天幕下,远处的山尖还沾着一点没化的云,像父亲冬天帽檐上的霜。再过几天,等掌柜松口,他就能揣着这二十三个铜板回家了。爹的旧鞋早该换了,去年冬天寄信时就说鞋底子磨穿了,脚趾头冻得发麻,却总说“开春再买不迟”;还有娘的坟,清明时他没来得及回去,坟头的草怕是已经长得齐腰深,得薅干净了,再培上新土,跟娘说说话,说他在城里挺好,粮店的掌柜不苛刻,顿顿都能吃上热乎的。
“俊刚哥!俊刚哥!”
院门口突然传来急促的喊声,带着喘不上气的慌乱,打断了贺俊刚的思绪。他愣了一下,这声音耳熟,像是张辉——小时候一起在黄土坡上摸爬滚打的玩伴,后来家里穷,去了邻村地主家做长工,平日里连出村的功夫都没有,怎么会突然来县城?
他快步往门口走,心里莫名地发紧,像是有只手攥着心口的肉,越攥越紧。刚拐过堆放粮袋的墙角,就看见张辉跌跌撞撞地冲进来,粗布短褂上沾着泥,裤脚卷到膝盖,露出的小腿上划着几道血痕,头发被风吹得乱蓬蓬的,脸上满是汗水和焦急,一看见贺俊刚,眼睛就红了。
“俊刚哥,你快别干了,出大事了!”张辉一把抓住他的胳膊,手劲儿大得惊人,指甲几乎嵌进贺俊刚的肉里,声音发颤,带着哭腔,“你爹……你爹他……”
贺俊刚的心猛地沉了下去,像被扔进了冰窟窿,从头凉到脚。他下意识地挣开张辉的手,喉咙发紧,连声音都变了调:“我爹咋了?张辉,你说清楚,我爹怎么了?”
他想起昨天托人带回去的口信,说这两天就回去,让爹别惦记;想起爹上次信里说院后的土沟有点塌,等他回来一起修;想起爹说要把那两袋新麦磨成面,给做他爱吃的扯面……这些画面在脑子里转得飞快,却都被张辉接下来的话砸得粉碎。
“朝辉叔……被马家军杀了!”
“杀了”两个字像两把淬了冰的刀,直直扎进贺俊刚的耳朵里,他整个人都僵住了,像是被冻住了一样,连呼吸都忘了。周围的一切突然变得安静,粮店外的驴叫声、伙计们搬粮袋的声音、远处市集的吆喝声,全都消失了,只剩下脑子里“嗡嗡”的响声,像无数只蜜蜂在里面飞,吵得他头都要炸了。
“你说啥?”他看着张辉,眼睛瞪得大大的,像是没听清,又像是不敢相信,“你再说一遍,我爹咋了?”
张辉的眼泪掉了下来,砸在衣襟上,晕开一小片湿痕:“俊刚哥,是真的……前天下午,马家军去了你家,搜粮食,还问朝辉叔有没有见过共产党,朝辉叔说没有,他们就打他,还抢了家里的麦子……后来朝辉叔要拦着,被他们用枪托砸了头,就……就没气了。”
每一个字都像重锤,砸在贺俊刚的心上,他感觉自己的世界正在崩塌,脚下的地面在晃动,眼前的粮袋、院墙、张辉的脸,全都变得模糊不清。他想起爹的模样——黝黑的脸,眼角的皱纹,手上厚厚的老茧,还有笑起来时嘴角的弧度,想起小时候爹背着他去地里,走在黄土坡上,哼着不成调的曲子,阳光洒在爹的背上,暖得像揣了个火炉。
“不可能……”他摇着头,声音轻飘飘的,像是从很远的地方传来,“我爹那么好的人,一辈子没跟人红过脸,他们为啥要杀他?为啥要抢麦子?那是我们家的口粮啊……”
他突然蹲了下去,双手抱住头,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指甲深深抠进头发里。脑子里全是爹的影子,全是那些没说出口的话,全是那些没来得及做的事——他还没给爹买新鞋,还没帮爹修土沟,还没吃上爹做的扯面,还没跟娘的坟前说说话……怎么爹就没了?
“俊刚哥!俊刚哥!你别吓我啊!”张辉慌了,赶紧蹲下来,看见贺俊刚的脸白得像纸,嘴唇毫无血色,眼睛空洞地望着地面,像是丢了魂,赶紧伸手掐住他的人中,大声喊,“伙计!快来人啊!拿点水来!俊刚哥晕过去了!”
粮店的伙计们听到喊声,都围了过来,有人赶紧跑去后厨端水,有人蹲下来帮忙扶贺俊刚。掌柜的也闻讯赶来,看着蹲在地上失魂落魄的贺俊刚,又看了看满脸焦急的张辉,大概也猜到了几分,叹了口气,拍了拍贺俊刚的肩膀:“俊刚,别急,先喝点水,有啥事儿慢慢说。”
伙计端来一碗温水,张辉小心翼翼地扶着贺俊刚的头,把碗凑到他嘴边,一点点喂进去。温水顺着喉咙滑下去,稍微缓解了喉咙的干涩,贺俊刚终于缓过一点劲来,眼睛慢慢有了焦点,只是依旧空洞,看着张辉,声音带着哭腔,断断续续地问:“张辉,你跟我说实话,我爹……他走的时候,疼不疼?”
张辉的眼泪又掉了下来,别过头,不敢看他的眼睛,声音哽咽:“朝辉叔他……他没遭太多罪,就是……就是后来雨下得大,第二天王老汉发现的时候,人已经凉了……”
他没敢说后面的事——没敢说贺朝辉的遗体被野狗叼走,没敢说村民们找了半天才拼凑出几块,没敢说那摊在泥地里发黑的血迹,没敢说贺家屋里被翻得乱七八糟,那两袋麦子被抢走,撒在泥里的麦粒被马蹄踩成了糊糊。他怕这些话一说出来,贺俊刚就真的撑不住了。
贺俊刚沉默了,只是望着地面,眼泪无声地掉下来,砸在泥地上,晕开一小片湿痕。他想起娘走的时候,他才十岁,爹抱着他,也是这样沉默地掉眼泪,却还安慰他说“别怕,有爹在”。这些年,爹又当爹又当娘,拉扯他长大,没让他受一点委屈,自己却省吃俭用,一件粗布褂子穿了好几年,补丁摞着补丁。他原本想着,等自己再攒点钱,就接爹来县城住几天,让爹也看看城里的样子,可现在,一切都晚了。
“掌柜的,”贺俊刚突然站起来,声音虽然还有点发颤,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他朝着掌柜的鞠了一躬,“我想请假回家,我爹……我得回去送他最后一程。”
掌柜的看着他,脸上满是同情,点了点头:“去吧,路上小心,粮店这边你放心,等你回来,活儿还在。”他从口袋里掏出几个铜板,递给贺俊刚,“拿着,路上买点吃的,别饿着。”
贺俊刚推辞了一下,可掌柜的执意要给,他只好接过来,跟自己的二十三个铜板放在一起,紧紧攥在手里。他没再跟伙计们多说什么,只是跟张辉说了句“咱们走”,就朝着粮店门口走去。
脚步有些虚浮,每一步都像是踩在棉花上,可他却走得很稳。阳光照在身上,却感觉不到一点暖意,反而觉得冷,从骨头缝里往外冒的冷。他想起爹常说的话:“人活一辈子,就像地里的麦子,春种秋收,得经得住风雨。”可爹这株麦子,却没能扛过这场风雨,倒在了黄土坡上。
出了县城,往泾源去的山路还是泥泞的,踩上去能陷到脚踝。张辉跟在他身边,想说点什么安慰的话,却又不知道该说什么,只能默默地陪着他走。贺俊刚一路都没说话,只是低着头,快步往前走,手里的铜板被攥得发烫,指缝里全是汗。
他想起小时候,爹牵着他的手走在这条山路上,去县城赶集,爹会给他买一块糖,自己却舍不得吃一口;想起去年冬天,他走的时候,爹也是送他到这里,站在路边,挥着手,让他“在外面好好的,别惦记家里”;想起爹信里说“等你回来,咱们一起去给你娘上坟”……
眼泪又忍不住掉了下来,他抬手抹了一把,却越抹越多。风裹着山里的寒气吹过来,吹得眼睛生疼,可他却不敢停下脚步,他怕一停下,就再也走不动了,就再也见不到爹了。
不知道走了多久,远处终于出现了泾源县的影子,那片熟悉的黄土坡,在夕阳的余晖下,泛着暗黄色的光。贺俊刚的脚步更快了,心里像是有个声音在喊:“爹,我回来了,你等等我,我回来了……”
可他心里也清楚,那个会在门口等他、会给他做面、会跟他说心里话的爹,再也等不到他了。
快到村口的时候,远远地就看见几个村民站在路边,脸上满是悲伤,看见贺俊刚,都默默地让开了路。王老汉拄着锄头,站在最前面,看见贺俊刚,眼圈就红了,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却只发出了一声叹息。
贺俊刚没说话,只是朝着自家的方向走去。院后的土沟边,那顶熟悉的草帽掉在泥里,帽檐上沾着暗红的血,已经干了,像一块深色的补丁。旁边的泥地里,一摊发黑的血迹,被风吹干了,结成硬硬的壳,边缘还沾着几根干草。铁锹倒在一边,锹头陷在泥里,上面的泥已经半干,硬邦邦的。
他走过去,蹲下来,小心翼翼地捡起那顶草帽,手指拂过帽檐上的血迹,眼泪滴在草帽上,晕开一小片湿痕。这顶草帽,是爹去年夏天编的,编了整整三天,说戴着凉快,夏天去地里干活,就靠它遮太阳。
“爹……”他轻声喊了一句,声音沙哑,带着无尽的悲痛,“我回来了,你在哪啊?”
张辉走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声音哽咽:“俊刚哥,村民们……已经把朝辉叔的遗体找回来了,就在屋里,简单收拾了一下。”
贺俊刚站起来,朝着屋里走去。屋门开着,风从门口吹进去,卷起地上的灰尘和麦粒。屋里乱糟糟的,灶台塌了,铁锅翻在地上,锅底的黑灰撒了一地;粮缸倒在一边,里面空空的,只剩下一点沾在缸壁上的麦糠;土台上的干草散了一地,原本放麦子的地方,现在空荡荡的,只剩下几棵干艾草,在风里轻轻晃着。
他的目光落在屋角的一块木板上,上面铺着一块干净的粗布,粗布下面,是父亲的遗体——村民们找回来的几块,被小心翼翼地拼凑在一起,用粗布裹着,看不清模样,却能感觉到那熟悉的轮廓。
贺俊刚走过去,慢慢地跪下来,双手放在粗布上,身体止不住地颤抖。他想起爹的手,那双布满老茧的手,曾经牵着他,曾经为他做饭,曾经为他缝补衣服;想起爹的背,曾经背着他,曾经扛着粮食,曾经为这个家撑起一片天。
“爹,你咋这么傻啊……”他趴在粗布上,失声痛哭,眼泪浸湿了粗布,“那麦子没了就没了,你咋不跟他们走啊?你走了,我咋办啊?娘不在了,你也不在了,我一个人咋过啊……”
哭声在空荡荡的屋里回荡,带着无尽的悲伤和绝望,传到院外,村民们都默默地抹起了眼泪。李婶站在门口,看着屋里痛哭的贺俊刚,嘴里念叨着“造孽啊”,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掉。
哭了不知道多久,贺俊刚终于缓过一点劲来,他抬起头,眼睛红肿,布满了血丝。他看着父亲的遗体,又看了看屋里的狼藉,心里像是有一团火在烧,那是愤怒,是不甘,是对马家军的恨。
“爹,你放心,”他轻声说,声音虽然沙哑,却带着一种坚定,“我会好好的,我会把你的后事办妥当,我会给你报仇的。”
他站起来,朝着屋外走去,对站在门口的王老汉说:“王伯,麻烦你跟村民们说一声,我想把我爹埋在院后的空地,那里能看见咱家的地,能看见娘的坟。”
王老汉点了点头:“俊刚,你放心,村里的人都会帮你的。李木匠已经在做棺材了,用的是村里的大杏树,结实。”
贺俊刚朝着王老汉鞠了一躬:“谢谢王伯,谢谢大家。”
接下来的几天,村民们都来帮忙。李木匠连夜赶做棺材,刨子声、锯子声在村里响了一夜;后生们帮着挖墓穴,在院后的空地上,一锹一锹地挖,泥土里还带着雨后的潮气;妇女们帮着收拾屋里的狼藉,把散落的麦粒捡起来,把倒塌的灶台清理干净。
葬礼很简单,没有锣鼓,没有纸钱,只有几个村民陪着贺俊刚,把父亲的棺材抬到墓穴里,慢慢放下。贺俊刚跪在坟前,给父亲磕了三个头,眼泪掉在坟前的泥土里,他轻声说:“爹,你安息吧,我会常来看你的,会把咱家的地种好,会让娘的坟前也干干净净的。”
村民们也都跟着鞠躬,脸上满是悲伤。老支书拄着拐杖,站在坟前,叹了口气:“朝辉,你放心地走吧,俊刚有我们照顾,不会让他受委屈的。”
葬礼结束后,村民们都陆续离开了,贺俊刚还跪在坟前,望着父亲的坟,久久没有动。夕阳的余晖洒在黄土坡上,把坟前的泥土染成了金黄色,像极了麦熟时的颜色。
他想起爹常说的话:“土地是咱们农民的根,只要有地种,就有饭吃,就有希望。”现在,爹就埋在这片土地里,跟这片土地永远地在一起了。
他站起来,拍了拍膝盖上的泥土,朝着家里走去。屋里已经收拾干净了,土台上的干草被重新铺好,那几棵干艾草还放在那里,散发着淡淡的清香。他走到土台前,拿起一根艾草,放在鼻子前闻了闻,仿佛又闻到了麦香,闻到了父亲的味道。
他从口袋里掏出那二十三个铜板,还有掌柜给的几个铜板,放在土台上,轻声说:“爹,这是我攒的钱,本来想给你买新鞋的,现在给你放在这里,你在那边,也买双暖和的鞋,别冻着。”
窗外的天渐渐黑了,月亮升了起来,洒在黄土坡上,一片寂静。贺俊刚坐在炕沿上,望着窗外的月亮,心里像是空了一块,却又像是多了点什么。他知道,爹虽然走了,但爹的话,爹的爱,会一直陪着他,像这片土地一样,永远不会消失。
他想起明天还要去给娘上坟,还要去看看家里的麦子,还要把院后的土沟修好。他知道,以后的日子会很难,但他会好好活下去,把爹的希望,把娘的期盼,都扛在肩上,像爹一样,做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守护好这个家,守护好这片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