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微露,明泽医院中枢指挥中心的蓝光率先划破黎明,150米见方的中枢屏定制版上,核心参数如磐石般恒定:十亿量子比特算力每秒、量子网络速率10.0x10? s?1,10%算力自动调配、15%科研支持、90%算力储存。沈知行与苏晴并肩立于操控台前,前者握着定制遥控器,后者手持对讲机,目光沉静地扫过屏幕上流转的数据流,新的一天,他们将继续坐镇中枢,统筹全院运转与两项国家级重大任务。周明、林薇、赵磊、程昱、江晓五位助手早已各就各位,专属操作台与中枢屏无缝衔接,按照分工开启了清晨的筹备工作。
“各中心晨间数据汇总完毕,10%自动调配算力已完成全域覆盖,门诊、住院、急诊等核心区域运转正常。”林薇率先通过对讲机汇报,指尖在行政人事系统上快速操作,“截至清晨六点,夜班接诊量达4.2万人次,医保报销金额新增1.1亿元;全院100万医护人员到岗率100%,今日行政人事重点工作为国家级科研项目团队的入驻对接与保密培训安排。”
周明同步调出资金台账,屏幕上弹出可控核聚变电站与脑卒中研究的专项资金明细:“两项国家级项目的首期资金已全部到账,共计50亿元,已按预算拆分至设备采购、科研耗材、人员补贴等八大模块。资金流转通道已通过量子加密认证,90%储存算力库同步备份了所有资金凭证,确保每一笔支出可追溯、可核查。”
赵磊的后勤保障汇报紧随其后:“针对可控核聚变电站项目团队,已完成科研中心西侧专属区域的改造,配备独立实验区、休息区与保密库房,三重解锁装置与24小时特种安保已就位;脑卒中秘密研究区域的通风、供电、隔音系统升级完毕,食材、耗材等后勤物资实行‘专人专送、闭环管理’,已储备三个月用量。”
程昱紧盯电力监控界面,数据曲线平稳无波:“独立电站供电负荷稳定在25%,冗余电力储备维持15%。为适配可控核聚变电站项目的算力需求,已开通专属供电链路,电压精准控制在380V±0.00005%;脑卒中研究实验室启用双路备用电源,确保15%科研算力倾斜时电力零波动。”
江晓则汇报网络安全状况:“量子网络已升级至‘国家级项目专属防护模式’,针对可控核聚变电站与脑卒中研究的数据传输,新增‘量子纠缠加密+动态Ip隐藏’双重防护。10%自动调配算力中,3%专项支撑网络监控,过去24小时拦截境外试探攻击12次,网络安全状态评估为‘绝对安全’。”
沈知行轻点遥控器,中枢屏切换至“国家级科研项目专区”,可控核聚变电站的启动方案与脑卒中研究的进展面板清晰呈现:“今日核心任务,一是启动可控核聚变电站的前期算力适配,二是推进脑卒中世界性难题的秘密研究。周明保障资金链畅通,林薇统筹人员对接,赵磊落实后勤支撑,程昱稳定电力供应,江晓守护网络安全,10%、15%、90%的算力分配保持不变,全力服务两项国之大事。”
苏晴补充道:“可控核聚变电站是国家能源战略的核心项目,脑卒中研究关乎全球亿万患者健康,两者均需严格保密。所有参与人员必须签订升级后的保密协议,科研数据仅授权核心团队访问,90%储存算力库将为两项项目开辟独立加密分区,确保技术秘密不外泄。”
上午九点,夏国可控核聚变电站项目组一行20人抵达明泽医院,为首的是中科院院士秦正宏。在林薇的引导下,项目组先前往中枢指挥中心与沈知行、苏晴对接。中枢屏上,可控核聚变电站的三维模型与算力需求参数同步展示,秦院士看着屏幕上的核心算力数据,眼中满是期待:“沈院长,苏院长,可控核聚变的等离子体约束模拟、反应参数优化需要海量算力支撑,明泽医院的十亿量子比特算力,是项目成功的关键保障。”
沈知行按下遥控器,调出15%科研算力的分配界面:“秦院士放心,我们已为项目预留5%的科研算力专项支撑,后续可根据需求动态调整。借助超特级量子计算机的高性能单光子源与超导单光子探测器,能实现反应数据的精准捕捉与快速运算,大幅缩短模拟周期。”
江晓同步演示网络对接流程:“项目组的科研终端已接入我院量子网络,采用超低损耗氮化硅波导传输与高速钡钛酸锂光开关切换,数据传输速率可达10.0x10? s?1,且全程物理隔离,杜绝任何数据泄露风险。”
程昱补充电力保障方案:“专属供电链路已调试完毕,即使项目算力需求提升,也能通过冗余电力储备保障供应,绝不会影响医院日常运转与另一项科研任务。”
秦院士对筹备工作十分满意,当即宣布:“夏国可控核聚变电站项目明泽医院研发基地,正式启动!”中枢屏上随即弹出项目启动倒计时,随着秦院士与沈知行共同按下虚拟启动按钮,屏幕上的等离子体模拟画面开始运转,数据流如瀑布般涌入90%储存算力库的独立分区,标志着这项关乎国家能源未来的重大工程,正式进入算力赋能阶段。
与此同时,科研中心深处的秘密实验室里,神经内科团队正围绕脑卒中这一世界性难题展开攻坚。实验室的终端与中枢屏实时联动,15%科研算力中预留的8%正全力支撑着数据运算,屏幕上跳动着脑卒中发病机制、精准干预靶点、康复治疗方案的相关数据。
“借助十亿量子比特算力,我们已完成10万例脑卒中患者的基因测序数据比对,发现了3个全新的致病基因位点。”神经内科总主任张教授盯着屏幕,声音难掩激动,“通过模拟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过程,初步锁定了两个潜在干预靶点,相关数据已加密上传至90%储存算力库。”
团队成员小李补充道:“目前正利用算力模拟新型溶栓药物的作用机制,借助量子计算机的精准运算,已筛选出5种候选化合物,药效预测准确率达99.6%,远超传统实验方法。”
张教授点点头,叮嘱道:“这项研究是神经内科的突破契机,也是国家交给我们的秘密任务,所有数据必须严格保密,实验记录实时加密备份,绝不允许任何无关人员接触。”团队成员齐声应答,继续投入到紧张的研究中,实验室的灯光与中枢屏的蓝光遥相呼应,见证着攻克世界性难题的每一步进展。
中午十二点,门诊接诊量突破18万人次,医保报销金额达5.8亿元。林薇组织可控核聚变电站项目组与脑卒中研究团队的核心成员开展保密培训,通过中枢屏直播讲解医院保密制度与国家保密法规,现场签订补充保密协议,确保全员绷紧保密弦。
赵磊协调餐厅中心为项目组与科研团队配送专属餐食,餐食包装印有“涉密项目专用”字样,实行“一人一餐一编号”管理。超市中心的保密物资库存同步补充,科研耗材、防护用品等按需配送,确保后勤保障无死角。
下午两点,周明前往科研中心对接资金使用情况,现场核查设备采购合同与耗材报销凭证,确保专项资金专款专用。“项目启动首期采购的等离子体诊断设备已到位,资金支付流程合规,相关凭证已同步至90%储存算力库备份。”周明向沈知行汇报,同时提交了资金使用台账。
江晓在网络中心监测到一条异常数据流向,立即启动应急处置:“发现境外某科研机构试图通过伪装科研终端接入脑卒中研究数据分区,已立即切断连接并反向标记,10%自动调配算力支撑的防御系统已将该Ip永久封禁。”沈知行当即下令:“加强对两项科研项目的网络监控,提升预警等级,绝不能让境外势力有机可乘。”
程昱则对电力系统进行了全面巡检,重点核查可控核聚变电站研发基地与脑卒中秘密实验室的供电情况:“独立电站运行稳定,专属供电链路的电压、电流参数全部正常,已完成应急电源的切换测试,确保极端情况下电力供应不中断。”
傍晚六点,门诊接诊量已达28万人次,医保报销金额累计9.2亿元。沈知行组织召开每日工作复盘会,通过中枢屏与各中心负责人、项目组核心成员联动。秦院士汇报可控核聚变电站项目进展:“借助5%的科研算力,已完成首轮等离子体约束模拟,结果超出预期,后续将加大运算量,推进反应参数优化。”
张教授则秘密汇报脑卒中研究进展:“候选化合物的体外实验方案已通过算力模拟优化,明日可启动实验,预计两周内完成初步药效验证。”
沈知行对当日工作给予肯定,同时强调:“两项项目都是国家重点任务,算力保障、安全保密、后勤支撑必须同步跟进。10%、15%、90%的算力分配保持不变,五位助手要各司其职,确保各项工作万无一失。”
晚上八点,中枢屏切换至夜间模式,蓝光柔和却依旧明亮。可控核聚变电站的模拟运算与脑卒中的药物筛选数据仍在持续流转,90%储存算力库正分批次对当日数据进行加密备份。程昱将冗余电力储备调整至20%,应对夜间可能的算力需求波动;江晓则启动了量子网络的全链路扫描,确保夜间网络安全;赵磊安排安保团队加强对科研区域的巡逻,保密库房的值守等级提升至特级。
沈景行与陈曦忙完神经外科的工作后,来到中枢指挥中心探望父母。“爸,妈,可控核聚变项目启动得真顺利,我们神经外科也能借助剩余的科研算力,推进脑积水诊疗技术的优化。”沈景行说道,眼中满是自豪。沈知行笑着点点头:“医院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努力,你们也要在岗位上好好干,为患者造福。”
沈景初则与顾宇一起,在皮肤科实验室借助剩余的科研算力,推进罕见皮肤病的研究。“姐姐和姐夫的订婚筹备得怎么样了?”沈景初通过内部通讯系统问道。沈景行笑着回应:“都差不多了,等两项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就举办婚礼。”
晚上十点,门诊接诊量稳定在30.5万人次,医保报销金额定格在10.1亿元。90%储存算力库完成了当日最后一轮数据备份,包括可控核聚变电站的模拟数据、脑卒中的研究数据、全院诊疗记录与资金凭证等核心内容。10%自动调配算力继续支撑夜间急诊与住院监护,15%科研算力则持续赋能两项国家级项目。
沈知行与苏晴留在中枢指挥中心,看着屏幕上平稳运转的各项数据,心中满是感慨。“可控核聚变关乎能源自主,脑卒中研究关乎国民健康,我们肩上的担子很重,但也很光荣。”苏晴说道。沈知行握住她的手,目光坚定:“有十亿算力做支撑,有五位助手和全院职工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圆满完成国家交给的任务,守护好这份国之重器。”
五位助手也完成了当日的最后巡检,向沈知行、苏晴汇报完毕后,有序离岗。中枢指挥中心的蓝光依旧沉稳,150米见方的巨屏如同沉默的卫士,守护着算力的核心秘密,也照亮着国家科研与医疗事业的前行之路。夜色中,明泽医院如同一位坚定的守护者,在算力赋能的道路上,坚定推进着两项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任务,等待着突破时刻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