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穿透明泽医院的穹顶,第一缕阳光与中枢指挥中心150米见方的中枢屏定制版蓝光交融,屏幕核心参数如磐石般恒定:十亿量子比特算力每秒、量子网络速率10.0x10? s?1,10%算力自动调配、15%科研支持、90%算力储存。沈知行与苏晴并肩立于操控台前,前者握着定制遥控器精准切换界面,后者手持对讲机统筹全局,周明、林薇、赵磊、程昱、江晓五位助手各就其位,专属操作台与中枢屏无缝衔接,开启了科研攻坚的关键一日。
“清晨六点全域数据汇总完毕,10%自动调配算力已完成全院覆盖,门诊、急诊、住院等核心区域运转零异常。”林薇率先汇报,指尖在行政人事系统上快速操作,“全院100万医护人员到岗率100%,今日重点推进脑卒中研究收官阶段的临床转化筹备,及可控核聚变电站实践阶段的团队对接与安全培训。截至目前,夜间接诊量达5.8万人次,医保报销金额新增1.5亿元,所有数据已加密同步至90%储存算力库。”
周明随即调出专项资金台账,屏幕上弹出两项国家级项目的资金使用明细:“脑卒中研究收官阶段的临床实验备案、设备调试资金6.8亿元已足额拨付;可控核聚变电站实践阶段的原型机搭建、场地改造等专项费用18亿元已到位,资金流转全程量子加密,每笔支出均实时备份至90%算力库,确保专款专用、全程可追溯。”
赵磊的后勤保障汇报紧随其后:“脑卒中研究收官所需的临床实验耗材、无菌试剂已完成最终清点,三个月储备量充足;秘密实验室已完成临床转化前的环境消杀与设备校准,24小时特种安保与闭环配送体系持续运转。可控核聚变电站实践区域的场地改造已竣工,原型机存放库房的三重防护装置调试完毕,后勤团队已完成实践阶段的餐饮、通勤等全流程保障方案。”
程昱紧盯电力监控面板,数据曲线平稳无波:“独立电站供电负荷稳定在27%,冗余电力储备维持18%。针对脑卒中临床转化的高精度医疗设备与可控核聚变原型机的运行需求,已开通三条独立供电链路,电压精准控制在380V±0.00005%,应急电源切换响应速度提升至0.005秒,确保15%科研算力倾斜时电力零中断。”
江晓同步汇报网络安全状况:“量子网络已升级至‘收官实践双级防护模式’,为脑卒中临床数据与核聚变实践参数开辟专属加密通道,量子密钥刷新频率提升至0.03秒\/次,AI行为溯源系统新增‘科研数据异常流转预警’功能。10%自动调配算力中,5%专项支撑网络监控,过去24小时拦截境外高强度定向攻击20次,均已反向追踪并联合国家网络安全中心处置,网络安全等级维持‘绝对安全’。”
沈知行轻点遥控器,中枢屏切换至双项目攻坚专区,脑卒中研究收官工作清单与可控核聚变电站实践阶段规划清晰呈现:“今日核心任务,完成脑卒中研究的最终数据核验与临床转化准备,启动可控核聚变电站原型机搭建的前期实践。10%、15%、90%的算力分配保持不变,15%科研算力中,10%倾斜脑卒中收官工作,5%支撑核聚变实践模拟,五位助手按分工全程保障,确保两项国之任务圆满推进。”
苏晴补充道:“脑卒中研究收官数据关乎全球临床指南修订,可控核聚变实践阶段的技术参数关乎国家能源安全,保密级别维持‘国家级绝密’。所有参与人员实行‘双人双锁’管理,科研数据仅授权核心团队访问,90%储存算力库已完成双项目核心资料的三重加密备份,严防任何形式的泄露。”
上午九点,科研中心深处的脑卒中秘密实验室里,神经内科总主任张教授带领团队进行最终数据核验。15%科研算力中的10%全力运转,屏幕上跳动着动物实验与细胞实验的核心数据:编号S-03的溶栓药物在灵长类动物实验中,脑卒中复发率降低92%,致残率下降88%,各项安全指标均远超国际标准;3个全新致病基因位点的检测试剂盒已完成性能验证,准确率达99.9%。
“所有数据已通过七轮交叉核验,与量子算力模拟结果完全一致,无任何偏差。”团队核心成员王研究员激动汇报,将最终研究报告上传至90%储存算力库,“临床转化的各项准备工作已就绪,包括实验方案备案、医护人员培训、患者招募标准制定等,随时可进入临床阶段。”
张教授望着屏幕上的成果,眼中满是感慨:“十年攻坚,终于攻克了这个神经内科世界性难题!借助明泽医院的十亿算力,我们不仅找到了致病靶点,还研发出了高效药物,这将为全球亿万脑卒中患者带来新生。立即整理全套资料,提交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申请临床批件。”团队成员齐声应答,实验室里响起压抑不住的欢呼声。
与此同时,可控核聚变电站实践区域内,中科院物理院士罗建林带领理论建设组与工程团队对接,借助15%科研算力中的5%,开展原型机搭建的前期模拟。中枢屏上,核聚变原型机的三维模型动态流转,等离子体约束装置、能量输出系统的关键参数通过量子算力反复优化,确保实践阶段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依托十亿量子比特算力,我们已完成原型机核心部件的模拟组装与性能测试,磁场约束强度、反应温度控制等关键指标均达到实践标准。”罗建林院士指着屏幕上的模拟数据,向工程团队讲解注意事项,“今日启动原型机底座搭建与超导线圈安装的前期准备,所有操作流程必须严格遵循算力模拟方案,确保每一步都精准无误。”
工程团队负责人点头回应:“已组织全员完成安全培训与操作考核,所有施工设备均经过量子加密校准,施工数据将实时上传至90%储存算力库,确保实践过程全程可追溯。”
中午十二点,门诊接诊量突破22万人次,医保报销金额达7.2亿元。林薇组织两项项目的核心成员开展临床转化与实践阶段的专项培训,通过中枢屏直播讲解操作规范与保密纪律,现场签订临床\/实践责任承诺书。赵磊协调餐厅中心配送庆功专属营养餐,同时补充了实践区域所需的施工耗材与防护用品,后勤保障无缝衔接。
下午两点,周明前往两大科研区域核查资金使用情况,现场核对临床实验备案费、原型机采购合同等凭证,确认资金流转合规后,将相关资料加密备份至90%算力库。“脑卒中临床批件申请费用、核聚变原型机核心部件采购资金已足额支付,凭证齐全,符合预算要求。”周明向沈知行汇报,提交了详细的资金使用台账。
江晓在网络监控中发现一条境外高级别攻击链路,立即启动应急处置:“境外某跨国组织试图通过伪造工程团队终端接入核聚变实践数据分区,已启动‘潮汐反击系统’,借助10%自动调配算力构建虚拟防护墙,成功拦截攻击并溯源至其海外秘密基地,已同步上报国家网络安全中心与保密局。”沈知行当即下令:“提升科研区域网络防护等级,对所有接入终端进行二次加密认证,绝不让核心技术泄露。”
程昱同步对电力系统进行专项巡检,重点核查脑卒中临床设备与核聚变原型机施工区域的供电情况:“独立电站运行稳定,三条独立供电链路的电压、电流参数全部正常,冗余电力储备已调整至20%,足以应对实践阶段的算力与设备需求。”
傍晚六点,门诊接诊量已达30万人次,医保报销金额累计10.3亿元。沈知行组织召开每日复盘会,通过中枢屏与两大项目组、各中心负责人联动。张教授汇报脑卒中研究收官情况:“全套临床申请资料已提交国家药监局,预计3个工作日内获得临床批件;患者招募工作已启动,首批1000名受试者筛选标准已通过算力优化,确保临床实验的科学性与安全性。”
罗建林院士同步汇报核聚变实践进展:“原型机底座搭建与超导线圈安装的前期准备已完成,明日可正式启动施工;借助算力模拟,已预判并解决了3个潜在技术风险,实践阶段的安全预案已完善。”
沈知行对当日工作给予高度肯定:“两项国家级项目均取得突破性进展,这是全院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接下来,我们要做好临床实验与原型机施工的全程保障,严守保密底线,确保圆满收官。”
晚上八点,中枢屏切换至夜间模式,蓝光柔和却依旧明亮。脑卒中临床数据的最终备份与核聚变实践方案的优化仍在持续,90%储存算力库正分批次对当日核心数据进行加密归档。程昱维持电力系统高冗余储备,江晓启动量子网络全链路深度扫描,赵磊安排安保团队加密科研区域巡逻,确保夜间安全无虞。
沈景行与陈曦忙完神经外科的夜间诊疗后,来到中枢指挥中心探望父母。“爸,妈,脑卒中研究要进入临床了,我们神经外科已做好配合准备,随时可以参与患者的诊疗与康复工作。”沈景行说道,眼中满是自豪。沈知行笑着点头:“这是关乎民生的大事,你们要全力以赴,确保临床实验顺利推进。”
沈景初则与顾宇一起,在皮肤科实验室借助剩余算力推进罕见病研究,同时关注着两项国家级项目的进展。“两项任务都要成功了,咱们医院真是太厉害了!”沈景初感慨道,顾宇握住她的手回应:“我们也要加快节奏,争取早日拿出自己的科研成果。”
晚上十点,门诊接诊量稳定在33万人次,医保报销金额定格在10.8亿元。90%储存算力库完成当日最后一轮全量备份,涵盖脑卒中收官数据、核聚变实践方案、全院诊疗记录与资金凭证等核心内容。10%自动调配算力继续支撑夜间急诊与住院监护,15%科研算力持续赋能两大项目的收尾与推进工作。
沈知行与苏晴并肩站在中枢屏前,看着屏幕上“脑卒中研究收官就绪”“可控核聚变实践启动”的醒目提示,心中满是感慨。“从算力申请保密到项目攻坚,我们走过了无数个日夜,终于迎来了收获的时刻。”苏晴轻声说道。沈知行握住她的手,目光坚定:“这只是开始,未来我们还要借助十亿算力,攻克更多难题,为国家发展与人民健康保驾护航。”
五位助手完成最后巡检,汇报完毕后有序离岗。中枢指挥中心的蓝光依旧沉稳,150米见方的巨屏如同沉默的卫士,守护着来之不易的科研成果,也照亮着国家医疗与能源事业的崭新征程。夜色中,明泽医院坚守着算力赋能与保密担当,静待两项国之重器绽放光芒的时刻。